近日,湿闷相并的季节使人困重不爽,也让不少痛风患者感到疼痛难忍,医院骨二科就诊的痛风患者日渐增多。
专家提醒:潮湿天气容易让痛风患者病情发生反复,不如试试中医妙招。
什么是痛风
痛风是一种由于嘌呤生物合成代谢增加,尿酸产生过多或因尿酸排泄不良而致血中尿酸升高,尿酸盐结晶沉积在关节滑膜、滑囊、软骨及其他组织中引起的反复发作性炎性的疾病。
该病特点:关节红、肿、热、痛!
中医学认识
早在古代,中医学史上就有“痛风”这个病名,且历代医家对“痛风”也有所论述。
元·朱丹溪《格致余论》就曾列痛风专篇,云:“痛风者,大率因血受热已自沸腾,其后或涉水或立湿地……寒凉外搏,热血得寒,汗浊凝滞,所以作痛,夜则痛甚,行于阳也。”
明·张景岳《景岳全书·脚气》中认为,外是阴寒水湿,今湿邪袭人皮肉筋脉;内由平素肥甘过度,湿壅下焦;寒与湿邪相结郁而化热,停留肌肤……病变部位红肿潮热,久则骨蚀。
清·林佩琴《类症治裁》:“痛风,痛痹之一症也,……初因风寒湿郁痹阴分,久则化热致痛,至夜更剧。”同时现代医学所讲的痛风还相当于中医的“痛痹”、“历节”、“脚气”等症。
临床表现
临床按其病程分为急性期、间歇期、慢性期。
急性期以关节红肿热痛为主要症状,疼痛如刀割样或咬噬样,常因饱餐饮酒,疲劳、紧张、关节损伤、受冷受潮等诱发,以第一跖趾关节多见,足弓、踝、膝、手、腕及肘关节等亦可累及;
间歇期一般无明显症状,或仅有血尿酸增高;
慢性期可见痛风石形成,出现持续关节肿痛、强直、畸形,甚至骨折、肾脏损害等。
痛风发作怎么办?
首先是改变饮食习惯!
1.少吃肥肉,不吃高嘌呤的食物,如:豆苗、黄豆芽、芦笋、菠菜、蘑菇、紫菜、动物内脏、贝壳等食物;
2.饮酒,使痛风发病的危险性增加了3倍;
3.戒吃酸性食物;
4.保持理想体重,超重或肥胖应减肥;
5.每日喝水ml至ml,促进尿酸排除;
6.多吃的米饭、馒头、面食等;
7.多吃碱性食物,如海带、白菜、芹菜、黄瓜、苹果、番茄等疏果;
8.多吃高钾质食物,如香蕉、西兰花、西芹等。钾质可减少尿酸沉淀,有助将尿酸排出体外。
其次是规范合理的用药!
急则治其标:
1、秋水仙碱:为本病急性发作的特效药,其主要作用机理为阻碍白细胞的化学趋向性,减轻炎症反应。首次剂量lmg,口服,以后每小时0.5mg,直至疼痛缓解,或出现恶心、腹泻等胃肠道症状时停用。缓解症状所需剂量一般为4~8mg。症状可在6~12小时减轻,24~48小时控制。以后可给维持量0.5mg,每日1~2次。
2、保泰松或羟保泰松:有明显的抗炎作用。且能促使尿酸排出,对发病数日者仍有效。首次剂量~mg,以后每4~6小时~mg,症状好转后减为mg,每日3次,连服3日。本药可引起胃炎和水钠潴留。
中药能降尿酸吗?
5%~12%的高尿酸血症患者会发展成痛风,痛风是高尿酸血症显而易见的危害。痛风发生率与血尿酸水平呈正相关关系,血尿酸水平越高,痛风发生率越高。
控制血尿酸水平乃治疗环节的重中之重
对于痛风的患者,骨二科主任莫振主张采用中药疗法,但并不排斥西药的使用。“已经公认的降尿酸药物临床上我们都会酌情使用,中西医结合疗效更快更明显。中医注重的是患者全身机能的调整,此时中药不仅能增效减毒,改善症状,减少复发,同时也在一定程度上改善了患者的生存质量。你会发现,在尿酸稳步下降的情况下,患者的症状有了明显的改善。”
1
自制中药消石散
七叶一枝花黄柏黄连黄芩生大黄
雄黄土鳖虫地龙阿魏枳壳红花
冰片
用蜂蜜调敷患处,每天1次,3周一疗程
痛风外敷方使用一个月前后对比
2
中药内服无副作用
土茯苓萆薢苍术桂枝泽兰
薏苡仁麻黄白芍红枣红花
威灵仙泽泻
3
中药外洗
脚是阴虚的大本营,三条阴经都汇集于此:足少阴肾经、足太阴脾经、足厥阴肝经。肾生血、肝藏血、脾统血。
莫振主任提醒患有痛风的患者,饮食调整是治疗原则中重要的一部分,目前医学上认为痛风是一种可治愈的难治性风湿病,痛风患者只有在专科医生指导下早期规范、达标治疗,就能达到治愈目标。
骨二科
转载请注明:http://www.mauritiustour.net/yfjbzs/7521.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