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
雪
大雪,十一月节。
大者,盛也。
至此而雪盛矣。
明日6点33分,大雪。
《月令七十二侯集解》“十一月节,大者盛也,至此而雪盛也。”这是古人对大雪的解释。
大雪节气常在十二月七日前后到来,此时我国黄河流域一带渐有积雪,北方则呈现万里雪飘的迷人景观。有句农谚:“大雪冬至雪花飞,搞好副业多积肥”,人们盼着在大雪节气中看到“瑞雪兆丰年”的好兆头,可见大雪节气的到来,预示着来年的吉祥与否。
大雪三候
一候鹃鸥不呜;
二候虎始交;
三候荔挺出。
养
从中医养生学的角度看,大雪已到了“进补”的大好时节。说到进补,很多人只是狭义地去理解,认为所谓的“补”就是吃点营养价值高的食品,用点壮阳的补药,其实,这只是进补的一个方面,而进补则是养生学的一个分支内容。
谈到养生,我们首先应该知道何为养?何为生?所谓的养,即保养、调养、培养、补养、护养;所谓的生,就是生命、生存、生长之意。具体地说就是要通过养精神、调饮食、练形体、慎房事、适温寒等综合调养达到强身益寿的目的。在运用过程中,我们应当注意两点:
养宜适度
所谓适度,就是要恰到好处。不可太过,不可不及。若过分谨慎,则会导致调养失度,不知所措。稍有劳作则怕耗气伤神,稍有寒暑之异便闭门不出,食之惟恐肥甘厚腻而节食少餐,如此状态,都因养之太过而受到约束,不但有损健康,更无法“尽终天年”。
养勿过偏
综合调养要适中。有人把“补”当作养,于是饮食强调营养,食必进补;起居强调安逸,静养惟一;此外,还以补益药物为辅助。虽说食补、药补、静养都在养生范畴之中,但用之太过反而会影响健康。正如有些人食补太过则会出现营养过剩,过分静养只逸不劳则会出现动静失调,若药补太过则会发生阴阳的偏盛偏衰,使机体新陈代谢产生失调而事与愿违。
所以,在进行调养时应采取动静结合、劳逸结合、补泻结合、形神供养的方法,力求“……与羡门比寿,王乔争年”。
头部保暖
现代医学认为:头部是大脑神经中枢的所在地,每天都需要消耗大量的能量。因为头部皮肤薄,血管粗和毛发多的缘故,热能的散发量也特别大。据研究证实,当气温为15℃左右时,头部散发的人体热量约为1/3;气温在4℃左右时,头部散发的人体热量增至约1/2;而气温在零下1O℃左右时,竟有3/4的人体热量从头部散发,所以俗话说“热从头上散”。
传统中医认为,头为"诸阳之会",手三阳经脉走向是从手到头,足三阳经脉走向是从头到足,头部是六阳脉汇聚之处,也是阳气容易散发的部位。头部不注意保暖,血管遇冷收缩,可能会出现头晕头痛等症状,严重的甚至会导致中风。因此保暖必须从头开始。
1、头部切忌顶风吹。特别是在寒风凛冽的冬季,更要注意过道风,在风大时应侧身走过,并用手护头。
2、外出时最好戴上帽子,而且要戴能盖住前额的帽子。
3、洗头水的温度最好保持在35℃以上,洗后应立即用电吹风吹干,切忌在头发湿的情况下迎风而走。
4、晚上睡觉时,应关闭好窗门。睡觉时头部应远离风口处。
5、冬季的早晨梳头时,多梳几次头,使头皮微热,这样可以使头部经络气血畅通。
脚部保暖
俗话说"寒从脚下起",脚离心脏最远,血液供应慢而少,热量不易被血液循环带到足部,且皮下脂肪较薄,抵御寒冷的能力较差,一旦受寒,会反射性地引起呼吸道黏膜毛细血管收缩,使其抵抗疾病能力下降,导致呼吸道感染。因此,在寒冷的大雪时节应特别注意脚部的保暖。
腿部防寒莫贪靓
大雪节气,人们应根据温度的变化增减衣物,在天气寒冷的时候注意膝关节保暖,可戴上护膝。
不少女性喜欢冬季穿短裤短裙,然而膝关节局部低温引起新陈代谢缓慢,并且废物不能带走,长期如此就会引起关节的炎性疾病导致疼痛和功能障碍。
女性朋友尽量不要穿短裙、短裤。即使因为爱美想要穿裙子,也应穿由较厚重的毛呢或粗呢做成的裙子,长度以到小腿肚甚至脚踝为宜,不宜只穿保暖功能相对差的连裤袜。此外,尽量减少在潮湿、阴冷的环境里活动,这样就能减少症状发作的机会。如果是长期坐办公室的女性,可以在工作的时候再加一张毛毯覆盖腿部,这样也能起到保护膝盖的作用。
坚持泡脚
脚部有很多穴位,是五脏六腑的反射区,泡脚可以起到调理新陈代谢补气益肾的功效。每天泡脚的时间最好在七点半到九点钟之间。因为五点到七点是肾经运行的时候,过了肾经运行的时候肾气开始虚弱,这个时候泡脚可以有更好的补肾效果。需要注意的是泡脚水的温度要适中不能太烫,泡脚的时间控制在25分钟左右即可。
坚持健步走
选一双舒适、暖和轻便、吸湿性能好的鞋子,每天坚持步行半小时以上,活动双脚。运动过后,日常也必须经常保持脚的清洁干燥,袜子勤洗勤换。
心脑血管疾病
大雪节气,气温急剧下降,容易诱发心脑血管病和偏头痛的发作。人体受冷会导致交感神经兴奋,血液中儿茶酚胺含量升高,会引起血管的收缩,再加上人体出汗量减少,血容量增加,会引起血压的升高。高血压本就是心脑血管疾病的重要危险因素;冬季室内外温差很大,人体在这种环境中血压容易出现波动;寒凉环境中,血液中纤维蛋白含量增加,血液粘稠度也会增加,更易产生血栓,从而导致心肌梗死或脑梗死。
对有心脑血管疾病的患者来说,头部、颈部和手部的保暖尤为重要,应避免身处温差大的环境;监测自身血压,切忌私自减服或停服心脑血管药和降血压药;尽量少吃油腻的食物,少喝酒、吸烟,适度运动。
胃肠道疾病
大雪节气,胃肠道疾病尤其是胃肠道溃疡的发病率也会升高,这是由于人体受冷,神经系统高度兴奋,掌管内脏的植物神经也处于紧张状态,进而影响消化腺的正常分泌活动,是胃肠黏膜受到比平时更强的刺激,导致溃疡的产生或复发。
大雪饮食应以甘软温润为主,适当多吃富含糖、脂肪、蛋白质和维生素的食物,以补充因天寒而消耗的能量,益气补血,滋养身体。戒酒戒烟,少食辛辣刺激性食物。
面瘫
我们通常说的面瘫是指面神经麻痹,即出现一侧面部活动不利,口眼歪斜,无法闭眼、鼓腮、抬眉等,面瘫的原因有很多,病毒感染、炎症、自身免疫等均有可能引起面瘫。天气寒冷时正是面瘫多发之时,很多人从温暖的室内出门吹了冷风,或者晚上洗头没擦干又受冷,就会引起面瘫,虽然大部分面瘫患者都能痊愈恢复,但也有遗留下口眼歪斜后遗症的。
注意头面部的保暖,一旦出现面瘫症状要及时到正规医疗机构治疗,面瘫恢复期一般在发病的一周到半个月,如果延误治疗可能就很难恢复了。
皮肤瘙痒、皲裂
进入冬天,气温会发生很大的变化,会特别的冷,这无疑对皮肤是一种刺激,很多人的皮肤都很干燥,所以冬季皮肤病也有这样的特点就是瘙痒,特别是老年人容易出现全身或者小腿前皮肤瘙痒、干燥、鳞屑脱落,瘙痒难忍。到医院皮肤科就诊,往往诊断为冬季瘙痒症或皮脂缺乏性湿疹。这些皮肤病主要体现在皮肤易瘙痒、手足会皲裂等。
冬天洗完澡最好涂抹一些润肤乳,这样可以对皮肤起到很好的缓解效果。此外,由于室内外干燥,空气湿度很低,一定要多喝水,及时补充水分保证器官正常的新陈代谢,一般每日补水不应少于~毫升,即常说的8杯水,一杯约毫升。
赞赏
转载请注明:http://www.mauritiustour.net/jbszdzz/1522.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