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医心方》是日本现存最早的中医养生医疗著作,它荟集了久已失传的中国医药养生典籍近余种,撷其精华,辑撰而成。《医心方》的作者丹波康赖生于公元年,卒于公元年,终年84岁,为汉灵帝刘宏的后裔。灵帝五代孙高贵王(亦作阿留王或阿智王)在日本应神天皇时,率母子及其党人避乱经朝鲜赴日,归化日籍,住大和国桧隅群,封为使主并行医,为移日第一代,其子至都贺赐姓直,居丹波。其七世孙为大国,生子康赖,即高贵王第八代孙。丹波康赖因为医术精湛,被赐姓丹波宿祢,累迁针博士、左卫门佐。他于日本永观二年(即北宋太平兴国七年,公元年)撰成《医心方》,这是日本现在最早的医书,后成为日本宫廷医学的秘典,奠定了医家丹波氏不可动摇的历史地位。丹波康赖又撰有《神遗方》、《康赖本草》,皆佚。《医心方》“上根据农、黄、扁、张之经,下贯穿之唐以上各家之著”,引证书粗略计之部数约种,其中荟集中国医学典籍达种,同王焘《外台秘要》引用70种对比过其三倍。所引用医书者最多者为医方集,如《千金方》、《小品方》、《范汪方》、《医门方》、《龙门方》、《集验方》、《龙树方》、《删繁方》、《鬼遗方》等百余种。引用养生方面书约四十余种,医学理论方面的如《诸病源候论》、《素向》、《针灸经》、《明堂经》、《虾墓经》等约七、八种,本草方面的如《本草经集注》、《新修本草》、《食经》等十余种,针灸方面的书十余种。所引之书除医书外,有史书、道家、佛家等等,所引之书,大部分现已亡佚,同时在《隋书经籍志》或《日本国见在书目录》等公私藏书目录中未被采录者亦多,故其文献价值极高。《医心方》也是集当时日本汉医之大成的一部书,内容广及医学的各个领域,包括有中药、针炙、治疗各种疾病的医方,以及养生、房中,因为后者的内容,导致它在中国大陆被视为准禁书达几十年。《医心方》在内容的采录和分类立目上,仿照《千金方》;在体例上,则仿《外台秘要》。正如多纪元坚、多纪元昕为安政本《医心方》所作序言谓:“窃详之其书体例,盖准拟之王焘《外台秘要方》。”如此编辑而成的《医心方》,在内容的广博与体例的严谨方面都是值得称道的。《医心方》全书三十卷,卷一总说治疗总则、服药节度、合药法、本草和名称;卷二为针灸孔穴名称、部位及主治内容;卷三至卷十四为皮肤、头面、毛发、五官科、内科杂病及六淫、时行诸病;卷十五至卷十八为外科痈疽疔疮、烫、火、金、及虫兽所伤之病;卷十九至卷二十论服石;卷二十一至二十三为妇产病;卷二十四为占候;卷二十五为小儿病;卷二十六为延年、断谷诸术;卷二十七为养生导引;卷二十八为房中术;卷二十九为饮食禁忌;卷三十为食疗本草。因为丹波康赖极推崇隋巢元方所编著的《诸病源候论》,故每类病证之首,都引其论述作为开篇,并对巢氏于病源证候等多方面的创见加以借鉴和引述。如疥疮的病因认为“有虫”,并由传染而致;寄生虫病系饮食不法而生;人食生牛肉,可生寸白虫(绦虫);漆疮所发与人之禀性(过敏体质)有关,“有人察性畏漆,但见漆而中毒”;“狂犬咬人,七日一发,过三、七日不发则无苦,要过百日乃为大免”,说明狂犬病的发病有个体差异性。《诸病源候论》是中医学与导引学相结合的经典,《医心方》对于导引自然也有很深的论述,其第二十七卷专论导引,为其留下浓重的一笔。该卷导引内容都是从中国相关古籍中辑录而来,但作者按自己的思路,将辑录的内容做了编辑,共分为十一篇,分别为:大体第一:主要引述诸家之论,对养生的基本行为和主要注意事项进行了阐述,如养生需要性善积德、节嗜欲、首重养神等。如首引《千金方》云:“夫养生也者,欲使习以成性。性自为善,不习无利也。性既自善,内外百病皆悉不生,祸乱灾害亦无由作。此其养生之大经也。善养性者,时则治未病之病,是其义也,故养性者,不但饵药飡(同“餐”)霞,其在兼于百行。百行周备,虽绝药饵,足以遐年;德行不充,纵玉酒金丹,未能延寿。故老子曰:善摄生者:陆行不遇虎兕,此则道德之祐也,岂假服饵而祈遐年哉。”说明养生首先需要注重“性善”,没有“性善”和“德性”作基础,一切养生方法都会落空,此即警示养生之人首先需要修养德性。又引《文子》云:“太上养神,其次养形,神清意平,百节皆宁,养生之本也。肥肌肤,充腹肠,开嗜欲,养生之末也。”说明养生首重养神,口腹之欲不必太注重,因是养生之末。谷神第二:此篇对“神”重点做了阐述,并在一些章节中做了自己的注解。如在首篇引《老子道经》云:“谷神不死(作者注:谷,养也。人能养神则不死也。神谓五脏之神。肝藏魂,肺藏魄,心藏神,肾藏精,脾藏志,五脏尽伤,则五神去也。),是谓玄牝(作者注:言不死之道,在于玄牝。玄,天也,于人为鼻;牝,地也,于人为口。天食人以五气,从鼻入藏于心,五气精微,为精神聪明音声五性,其鬼曰魂,魂者雄也,主出入于鼻,与天通气,故鼻为玄也。地食人以五味,从口入藏于胃,五味浊辱,为形骸骨肉血脉六情,其鬼曰魄,魄者雄也,主入出于口,与地通气,故口为牝也。),玄牝之门,是谓天地之根(作者注:根,元也。言鼻口之门是为天地之元气所从往来也。),绵绵乎若存(作者注:鼻口嘘吸喘息,当绵绵微妙,若可存,复若无有也。),用之不勤(用气当宽舒,不当急疾。勤,劳也。)”。此段丹波氏将老子《道德经》上的这段话,完全用导引学的认识去解释,认为“谷神”即五脏之神,“玄牝”即人之口鼻,“绵绵乎若存,用之不勤”即行调息之法,说明作者对导引有很深的实践经验和理解。养形第三:此篇主要论述形体调摄,包括起居及饮食等内容。如开篇引《素问?四季调神大论》以论四季调养形体,要点是要顺应四季自然变化,起居调摄要顺应阴阳消长。如“春三月”需“夜卧早起,广步于庭,被发缓形,以使志生”;“夏三月”需“夜卧早起,无厌于日,使志勿怒,使华英成秀,使气得泄,若所爱在外”;“秋三月”需“早卧早起,与鸡俱兴,使志安宁,以缓秋刑,收敛神气,使秋气平,无外其志,使肺气清”;“冬三月”需“勿扰乎阳,早卧晚起,必待日光,使志若伏若匿,若有私意,若已有得,去寒就温,无泄皮肤,使气极夺”。说明顺应四时的阴阳去调摄起居,保养形体,是养形的根本。又引《圣记经》云:“夫一日之道,朝饱暮饥;一月之道,不失盛衰;一岁之道,夏瘦冬肥;百岁之道,节谷食米;千岁之道,独男无女。是谓长生久视。”此段论述节制饮食及节制男女之欲是长生的基础。又有引《眼论》云:“夫欲治眼,不问轻重,悉不得涉风霜、雨水、寒热、虚劳、大劳并及房室,饮食禁忌,悉不得犯。”专论治疗眼疾,也需做好养生的基础。此篇所引皆为此类保养形体的内容,形体为生命存在的基础,既是导引养生的基础,也是导引养生的对象,故需加以重视。用气第四:此篇所引内容为爱气、用气、养气之道。如引《抱朴子》云:“一人之身,一国之象。胸腹之设,犹如宫室。四肢之列,犹郊境也;骨节之分,犹百官也;腠理之位,犹四僻也。神犹君也,血犹臣也,气犹民也。故知治身,则能治国也。夫爱其民所以安其国,养其气所以安其身。民散则国亡,气竭即身死;死者不可生也,亡者不可存也,是以至人消未起之患,治未病之疾,医之于无事之前,不追之于即逝之后。民难养而易危也,气难清而易浊也。故审威德所以保社稷,割嗜欲所以固血气。然后真一存焉,三七存焉,百害却焉,年命延矣。”以国与民之关系比喻身与气的关系,以述爱气、养气之理。该篇又引多书中记述服气、养气之法,如引《千金方》云:“调气方治万病大患,百日即生眉发也。凡调气之法,夜半后、日中前,气生得调;日中后、夜半前,气死不得调。调气时,仰卧,床铺厚软,枕高下共身平,舒手展脚,两手握大拇指节,去身四、五寸,两脚相去四、五寸,引气从鼻入腹,足即停止,有力更取,久住气闭,从口细细吐出尽,还从鼻细细引入。又云:每旦初起,面向午,展两手于膝上,心眼观气,上入顶,下达涌泉,旦旦如此,名曰送气,常以鼻引气,口吐气,微吐不得开口,复欲得出气少,入气多。”导引第五:该篇先引诸家论导引之功用,后引诸家按摩导引之法,皆简单易行,切于实用。开篇引《养生要集》云:“《宁先生导引经》云:所以导引,令人肢体骨节中诸恶气皆去,正气存处矣。”说明导引可有除邪扶正之功。引《太素经》:“杨上善云:导引谓熊颈鸟伸、五禽戏等,近愈痿蹶万病,远取长生久视也。”说明导引既可却病,又可养生。其后所引内容既有论述行导引时间地点的要求及注意事项,又有具体的导引方法即某类疾病的导引疗法。如引《养生要集》云:“率导引常候天阳和温,日月清净时,可入室。甚寒甚暑,不可以导引又云:《导引经》云:凡导引调气养生,宜日别三时为之,谓卯、午、酉时,临欲导引,宜先清洁...”引《唐临脚气论》治疗脚气云:“每旦展脚坐,手攀脚七度,令手著指,渐至脚心,极踏手,用力攀脚,每日如此,脚气亦不能伤人。”行止第六:此段较短,只论坐立行止之事,如引《千金方》云:“凡人有四正:行正、坐正、立正、言正。饥须止,饱须行。”“又云:寒跏趺坐,暖舒脚眠,峻坐以两足作八字,去冷,治五痔病。”即坐法中含有导引法。引《养生志》云:“旦起勿交臂膝上坐,凶。”卧起第七:此篇所引内容论述卧起养生注意事项等,如引《养生要集》云:“《内解》曰:卧当正偃,正四肢,自安。无侧,无伏,无劬,无倾,常思五脏内外昭明。欲卧,无以人定时加亥,是时天地人万物皆卧,为一死,与鬼路通,人皆死吾独生矣。欲卧,常以夜半时加子,是时天地人万物皆卧寤,为一生,生气出还,不与人同。卧息常随四时八节,春夏早起,与鸡俱兴;秋冬晏起,必得日光。无逆之,逆之则伤。”又引《千金方》中一些论述睡眠及其注意事项的内容,如“人卧,春夏向东,秋冬向西,此为常法。”“屈膝侧卧,益人气力,胜正偃卧。”“凡眠,先卧心,得卧身。”“夏不用屋上露面卧,令面皮肤喜成癣”言语第八:此篇讲述日常言语的注意事项,总的来说要做到节言谨语,如引《养生要集》云:“《中经》曰:人语笑欲令至少,不欲令声高,声高由于论义理,辨是非,相嘲调,说秽慢,每至此会,当虚心下气,与人不竞。若过语过笑,损肺伤肾,精神不定。”说明高声说话有损精神。又引《千金方》论言语内容,如“冬日触冷行,勿大语言开口。”“语作含钟声。”“旦勿嗟叹。”引《枕中方》云:“夫学道者,每事欲密,勿泄一言,一言辄减一算。一算三日也。”服用第九:此篇论述穿衣注意事项。居处第十:论述住处及床铺注意事项等。杂禁第十一:内容较杂,涉及生活的方方面面,主要论述诸事不可太过,并对一些古代的行为禁忌也作了收录。
------------------------------------------
点击文章上方蓝色“陶唐中医”或搜寻“taotangtcm”可哪里有最好的白癜风医院白癜风会诊活动
转载请注明:http://www.mauritiustour.net/jbszdzz/2451.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