点上方绿标收听本文主播语音版
概述湿疹是一种最常见的过敏性、炎症性皮肤病,一般分急性、慢性两种。急性湿疹好发于四肢屈侧、面部、手部等处,婴幼儿多发于头面部。皮疹可表现为红疹、丘疹、水疱、糜烂、渗液、结痂等,边界不清,阵发性剧痒。如继发感染。可出现脓疱。慢性湿疹多由急性湿疹反复发作所致。皮损局限,皮疹呈暗红色,表面干燥脱屑,皮肤浸润增厚,伴有色素沉着,边界清楚,病程缓慢,常有急性发作。由于本病表现多种症状和发生于各种不同部位,在中医文献上有很多病名如粟疮、浸淫疮、黄水疮、血风疮、旋耳疮、燕窝疮等与本病相近似。
经效方1湿痒油膏三黄末(黄连、黄柏、大黄)12g,青黛、无名异、东丹、密陀僧、铜绿、烟胶各6g,煅石膏15g,寒水石、枯矾、制甘石、老材香各10g,紫金锭1.8g,冰片0.6g。共研细末,以麻油或菜油调成厚糊状油膏,装盒备用。
先将患部痂盖除净,以此油膏直接涂布,每日1次,第2次换药前将原药揩去(忌用水洗),涂上新药,如患在头面部,可采用暴露疗法;若在躯干、四肢者,涂药后覆以消毒敷料,以胶布或绷带固定。
杨某,女,26岁,工人。1周前左腋下先起一小丘疹,剧痒,抓破后流水,并逐渐扩大蔓延。诊时左腋下已有10cm×10cm的糜烂面,渗出黄色液体,四周皮肤潮红和散发很多小丘疹,诊断为急性湿疹。除去痂盖,以湿痒油膏涂布,敷料覆盖。涂药3次后即不觉痒,渗出停止,1周痊愈。
此为我院外科常备药,曾临床系统观察50例,有效率%。有50%的病例在1周内获得痊愈,痊愈率以头面部湿疹为高,疗程以下肢湿疹为最长,且易复发。在疾病类型方面以水疱、脓疮、糜烂渗出型疗效较好,丘疹和皲裂型疗效较差,对慢性湿疹之皮肤苔藓化无效。曾撰文发表于《江苏中医》年6期。
推荐方1二黄洗剂黄连6g,黄柏9g,银花、连翘、蛇床子各9g,苦参、白矾各6g。
上药加水ml,煎至ml,去渣,将药汁倒入清洁脸盆内,再加开水ml,待药温不烫时洗患处,每日2~3次。
王宏臣用上方治疗急性、亚急性湿疹96例,近期(2~6天)治愈者91例,其中儿童76例,成人15例。治疗中禁用清水、肥皂洗涤,尽量避免搔抓,忌辛辣刺激性食物。报道于《浙江医药学杂志》年4期。
陕西省周至县西关小王涧林场马力医生来信云,他用上方10剂治好了一个孩子两年余,花钱逾两千元的湿疹病。我们以上方随症加白鲜皮、冰片(和入)等煎汤作冷湿敷,治疗急性湿疹效果更佳。
2蒲黄粉生蒲黄过筛,去其杂质,留药粉备用。
将蒲黄粉直接撒在皮损上,渗液湿透药粉时,再继续撒布,外面覆盖纱布,再用药时方法同上,勿将原来已干燥的药粉去掉或洗去。
祝化民根据《备急千金要方》:“阴下湿痒,蒲黄末傅三四度,瘥”的记载,用上方治疗渗液性湿疹30例,结果:25例在当天止痒,5例在第2天止痒;6例在当天无渗液,14例在第3天无渗液,10例在第5天无渗液,全部患者均在6~15天内皮损干燥而治愈。其中6例合并感染,未加其他药物与湿疹同时治愈。报道于《新医药学杂志》年9期。
3湿疹粉藁本、花椒、胆草各60g,虎杖、冰片各30g。前四味共研细末,过目筛,再与冰片研匀,置棕色瓶中密封备用。
用麻油少许调以上药粉搽患处,不用包扎,1~2日换药1次。
医院新医科用湿疹粉治疗顽固性湿疹例,结果:治愈例,好转33例,无效2例。报道于《湖南医药杂志》年4期。
4升炉散黄升3g,炉甘石15g,枯矾6g,冰片1.5g,苦参9g,共研细末,装瓶备用。
先用野菊花、车前草适量煎水洗净疮面,然后撒敷升炉散,必要时每日洗、涂2~3次,待疮面干燥时,再以麻油调升炉散外敷。对慢性湿疹则以升炉散调膏外敷,连用10天。
孙浩用上方治疗湿疹例,结果:痊愈例,有效3例,无效2例。报道于《新医药学杂志》年5期。
5鼻闻香大枫子30个(去壳),潮脑末9g,油核桃仁7个,共研极细如泥,然后下水银3g,研至不见水银为度,瓷瓶收贮备用。
取上药适量放掌心搓擦至热,然后随呼吸吸入药气,1天2~3次,一般连续7~10天可愈。或搓后摩擦患处亦可。
“鼻闻香”属熏吸疗法之一,原为治疥癣而设,首见于《寿世保元》外科篇。陈康珪用此法治疥癣外,还试用于渗出型湿疹,收到良好效果。报道于《浙江中医杂志》年10期。
6佩挂法雄黄、樟脑、冰片、滑石粉各3g,共研细末,放入用布缝成的小包内。
将药包挂于胸前(直接与皮肤接触),半个月另换一新药包。一般用2个即可。
周仑珠用此法治疗婴儿湿疹11例。明显好转8例,好转2例,无效1例。报道于《陕西中医》年7期。
一半国人正在迈向糖尿病!不想得病,这几句话一定记牢~更有数据显示,中国的糖尿病患病率近几十年来爆炸式增长:从80年代的0.67%升高到年的11.6%,增加了17倍!区区30年间,为什么中国人就变得这么容易得糖尿病了?
▲向红丁,医院糖尿病中心主任
原因一:拿"吃糠咽菜"的基因来吃大鱼大肉
中国人有节约基因,“由俭入奢”之后,就更容易肥胖、糖尿病!所谓节约基因,意思是人在吃糠咽菜时,身体的某些基因会最大限度地吸收营养。
改革开放后,吃得好,活动量减少,属于经常坐着不运动的生活方式。人们开始“敞开吃、闷头睡,出门靠车”,营养物质得不到充分消耗,就造成营养过剩。
原因二:粮食吃得越来越细
中国传统的饮食以五谷为基础。就在三十年以前,我们大多数人吃的还是糙米,没有经过深加工。
但自改革开放以来,我们的粮食越吃越细,现在精白米面是我们经常选择的,可精米精面几乎不含纤维,吃进体内,很快被消化分解代谢,会让血糖急速升高。
但活动量越来越少,这些吸收的葡萄糖不能被马上消耗掉,活跃的胰岛素只能把盈余的葡萄糖储存起来,但如果我们每天吃进去的热量总消耗不掉,就造成了胰岛素相对分泌不足,血糖值就越来越高了。身体若是长期处于这样的状态,便会得糖尿病。
一生不得糖尿病的方法
01减轻5%的体重
哪怕你非常肥胖,而且不锻炼,但只要体重减轻5%,患糖尿病的危险就会降低70%。
02火腿香肠要少吃
每周吃5次以上火腿或香肠,糖尿病危险会增加43%,罪魁祸首是加工肉食中的添加剂。专家建议,应偶尔吃肉,多吃蔬菜。
03做事前3次深呼吸
长期压力会导致血糖升高。专家建议,做任何事情前最好都先做3次缓慢的深呼吸,以减小压力。
04睡眠在6~8小时之间
睡眠经常不足6小时的人,糖尿病危险翻番;而睡眠超过8小时的人,糖尿病危险增加3倍。
05不要独居
独居的人患糖尿病的风险比其他人高2.5倍。专家建议,即使独居也应保持健康生活方式。
06防治记个数字歌
▲仝小林,糖尿病专家、中国医院原副院长
糖尿病不是一种孤立的疾病,患者往往有高血压、血脂紊乱、高尿酸血症、高血脂症等,必须看到代谢综合征这个整体。代谢综合征是一个典型的“不良生活习惯病”,治疗必须从改变生活习惯入手。必须记住:
?一个信念:与肥胖决裂;
?两个要素:不多吃一口,不少走一步;
?三个不沾:不吸烟,不饮酒,不熬夜;
?四个检查:定期查体重、血压、血糖、血脂;
?五六个月:减肥不求速成,每月减一两公斤即可,五六个月就见成效;
?七八分饱:饮食上要“总量控制、结构调整、吃序颠倒”,即每餐只吃七八分饱,以素食为主,同时保证营养均衡;进餐时先吃青菜,快饱时再吃些主食、肉类。
08肌肉是天然降糖药
▲王陇德,原卫生部副部长、中国工程院院士、“健康中国战略研究组”首席专家
大家知道人为什么衰老?人衰老的最主要的原因是肌肉流失。你看老人颤颤巍巍,他肌肉拿不住了,肌纤维是人生下来是多少条,每个人就是多少条,固定了。然后从三十岁左右开始,如果您不刻意锻炼肌肉的话,逐年丢失,逐年丢失,丢的速度还很快,到75岁,您的肌肉剩多少?50%,一半没了。
现在多见的2型糖尿病,就和肌肉消失有关。因为胰岛素要发挥降血糖的作用,需要“助手”的帮忙,即胰岛素受体,而这个助手存在于肌肉细胞上。如果你长期不锻炼,随着肌肉减少,“助手”的数量减少,降糖的作用就渐渐发挥不出来,血糖就上去了。所以运动锻炼,特别是负重锻炼,是保住肌肉最好的办法。
08转载请注明:http://www.mauritiustour.net/jbszdzz/2614.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