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上病取下,百病治足
中医认为,人之足犹如树之根,“树枯根先竭,人老脚先衰”。
拥有两千多年历史的经络学说,深入地说明了双足与全身的密切关系——
双足通过经络系统与全身各脏腑之间密切相连,加强了足部与全身组织、器官的联系;人体十二正经中,有六条经脉(足三阴经和足三阳经)分布到足部,足部为足三阴经之始,足三阳经之终,这六条经脉又与手之三阳经、三阴经相连属,循行全身;奇经八脉的阴跷脉、阳跷脉、阴维脉、阳维脉,也都起于足部,冲脉有分支到足部。
故而,中医有“上病取下,百病治足”之说,即全身许多疾病都可以从足而调。
古今中外历史上,记录了很多名医大家和圣人从脚部治病的故事——
春秋战国时期神医扁鹊,精通足底治疗术,刺激足底救活了“死去”三天的虢国太子;东汉神医华佗编著了《华佗秘笈足心道》,从足底治疗全身疾病,救人于分秒之中,治病在点拨之间;古印度释迦牟尼在圆寂前留下了足底治病的生命密码图谱,流传后世。
中医如此,西医亦然;古人如此,今人亦然。所以,在当代医学界,脚一直被誉为人体“第二心脏”。
二、用好足底“生命密码”,一病一绝招!
人体各器官在足底的定位,就是这些器官在足底的反射区。在反射区出现的生理变化和病理变化的阳性反应物,就是治愈疾病的特效治疗点,也叫作足底的“生命密码”。
1、高血压
降压点位置:右脚底拇指骨关节骨缝处
施术方法:用工具或食指关节点以有痛力度逆时针方向旋转刺激
2、低血压
升压点位置:双脚前脚掌人字纹的中间
施术方法:用工具或者食指关节向前上方点压
3、头疼
头疼点位置:双脚足底足跟坡面的内侧
施术方法:用工具或者食指关节向前上方点压
4、眩晕症
眩晕点位置:双脚背面,四五脚趾指缝脚背上1厘米处的肌肉凹陷处
施术方法:用工具或者食指关节垂直点按
5、心慌
心慌点位置:双脚前脚掌人字纹的中间
施术方法:用工具或者食指关节向前上方点压
6、便秘
便秘点位置:双脚内踝骨后上方肌肉凹陷处,内踝骨中心向上四横指宽
施术方法:用工具或者食指刮按,先从下向上推三分钟再从上向下推两分钟
7、腰疼
腰疼点位置:双脚内踝骨下舟骨与距骨下缘痛点
施术方法:用工具或者食指关节对有痛点按压
8、膝盖骨刺疼
膝盖疼点位置:双脚外踝骨下面的弧形肌肉带
施术方法:用工具或者食指关节对有痛点刺激
9、扁桃体炎
扁桃体炎疼点位置:双脚背大拇指根部
施术方法:用工具或者食指关节有痛按摩
10、坐骨神经疼
坐骨神经疼点位置:双脚跟内侧中间痛点
施术方法:用工具刮板或者食指关节有痛推刮
三、刺激足底反射区,激活人体自愈力!
足部反射区是“上病取下,百病治足”的理论依据。
眼干——揉大脚趾
“肝主目,肝开窍于目”,通俗的说就是:如果肝不好,那么眼睛得不到滋养,所以眼睛有问题,要从肝经治。
▲揉脚趾头缓解眼干
肝经起于大脚趾。所以,如果我们觉得眼睛干涩,应该刺激大脚趾来加强肝经的气血。长此以往,比点眼药水更加能够从本处理,肝血活了,眼睛自然湿润,缓解不适症状。
止咳——按小脚背
这一招来源于小儿推拿,很多小孩子的普通感冒都能通过专业的推拿来治疗,我们也可以借鉴这个手法,对自己的咳嗽做辅助治疗。
如抱着小脚丫给揉揉,尤其是脚背,这对那些风热咳嗽并伴有扁桃体炎的很有好处。
▲脚背揉一揉
只要扁桃体发炎时,这个部位一按就会很疼,所以很容易就能找到。左、右大脚趾都要按摩,一只脚趾按摩5分钟。然后,喝一杯大盐水,休息一下。平常喉咙有不舒服也可以按摩这个。
老人转脚腕——降压
有高血压的人,一般有踝部发硬的症状,转动踝部,可以促进血液循环。
▲转动脚脖子,早晚都可以
特别是对老人来说,经常转动脚腕子,有助于抗衰老、降血压。每天早晚各做1次,一般每次左右各转下。脚部发热,对身体好。
消化不良——扳扳脚趾
消化不良,有口臭、便秘、腹泻、胃痛的患者应该经常扳扳脚趾。从足部反射区来看:按摩二、三脚趾之间有一个内庭穴,经常按揉可以达到健胃的目的。
▲内庭穴(顺着、逆着有不同效果)
顺泄逆补
顺着脚趾的方向按摩此穴,如果您有口臭、消化不良、便秘的,可以顺着角质方向按摩,这是泻胃火。脾胃虚弱(不能食生冷、胃痛、腹泻)患者,可逆着脚趾方向按摩这里了,补足胃气。
静脉曲张——踮脚走
有研究显示:踮脚运动会让小腿后侧收缩,肌肉的收缩产生的挤压会促进血液的循环。
▲静脉曲张
每天坚持2~3次,每次5~10分钟。长期进行这项运动,能够有效缓解静脉曲张,特别针对久坐、久站所导致的这种情况很有用。
睡觉流口水——按脚拇趾
脾主运化水湿,睡觉流口水、设变有齿痕,这是脾虚的症状,就是常说的水湿重。如何处理呢?
▲强脾
我们应该从脾经入手。足部的太白穴就是脾经经气的经行之处。脾脏经气足了,这运化水湿的功能就会变强,时间久了就能消除睡觉流口水症状。
抗衰老——常抬双脚
都说老年人不能躺,一躺下这人气就没了。确实是这样。腿部肌肉如果能够得到锻炼,能够加速血液回流、促进心肺、大脑的功能。
▲每天坚持高架双脚2~3次,每次5~10分钟
虽然动作简单,但是长期坚持的确能有意想不到的效果。英国女王伊丽莎白二世已经近百岁,但是给人的感觉却是精气神十足,据她本人透露:坚持每天脱掉鞋子,把双脚高高举起几分钟是她每天都要做的。
肾气不足——抬脚跟
腰腿酸软、失眠多梦、神经衰弱这些基本都是人到中年后的常见情况,这既是大脑衰老的一种表现,也是肾气衰微所导致的。搓擦足心就能很好的补肾气。
▲搓擦脚心
▲抬脚跟
肾气提起来了,上述这些毛病都会解决。下午五点左右肾经气最旺,这会抬脚跟会事半功倍。
寒从脚下起,病从脚底除!脚底的反射区映射全身!每天睡前10分钟,根据您的需要按摩脚部,相当于给全身吃补药!坚持一个月,会觉得神清气爽。
有些反射区可以直接艾灸或者用坐灸垫灸脚部。穴位不方便艾灸的地方,推荐使用铂艾液体灸,直接涂抹按揉。小分子渗透,可以起到绝大部分的艾灸作用,而且简单方便,一涂一抹,照样有效。
四、最冷三九,最需艾灸!
正值三九,天寒地冻。老话讲:诸病从寒起,寒从足下生。双脚离心脏最远,是血管分支的末梢部位,血液循环缓慢,加上脚部脂肪层薄,因此脚部是全身温度最低的部位。所以,尽管我们出门前把自己包成了“粽子”,但脚还是冷冰冰的。
神医扁鹊曾说:两脚之气血雍滞不行,则周身之气血亦不宜通。可见,脚部受寒,则气血不畅,继而影响全身的气血运行。
气血遇热泽行,遇寒则凝,故而,要想脚部气血通畅,首先就要让它们热乎起来,而艾灸是最佳方法!
这是因为:冬季,人的抵抗力本就比较低下,动不动就会伤风感冒。从病因来说,生病无外乎内外二因:内因是阴阳不平、气血不和、脏腑紊乱,外因是风寒湿诸邪侵袭。而艾灸可同时针对疾病形成的内外因发挥作用,艾灸足部相关穴位,可沿经上传,刺激相应的反射区脏腑,对内调节阴阳气血脏腑,对外祛除风寒湿诸邪,增强机体的抗病能力。
在日常生活中,遇到一些问题时,我们要学会从脚论治。当然,我们不能只在治病的时候才想到脚,“脚为精气之根”,平日里,我们应该多多呵护它们。总之,现在多灸脚,以后少吃药!
推荐阅读文章:
1、女人艾灸后,出现这些症状,说明距治愈只差一步,请务必坚持!
2、被钦点为元帅施灸,他总结的「灸治要诀」被奉为经典,艾人不可不知!
3、赵雅芝:64岁就像30出头,仍然气质温“雅”,秀若兰“芝”!她的保养秘诀就是做好5件事!
4、冬补
5类人最易「虚不受补」,轻则上火,重则伤身。灸补当在进补前!
5、三九灸,别瞎灸。首补身体的根,你的两个老肾正嗷嗷待“补”!
6、冬至
阴到极致,全年最危险的节气正需三九,灸锁元阳!
7、艾灸才是止痒圣药,湿疹、荨麻疹、皮肤瘙痒统统一扫而光
8、决定女人健康根本的不是食物空气,也不是运动,而是……
扫一扫下载订阅号助手,用手机发文章赞赏
转载请注明:http://www.mauritiustour.net/jbszdzz/3422.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