炎炎夏日来袭,人们由于足部时常裸露于环境中,加上空气潮湿,容易导致细菌感染侵犯足部皮肤和粘膜网状淋巴管,从而引起急性炎症,俗称“丹毒”。
什么是丹毒
丹毒既是中医病名,也是西医病名。丹毒虽以“毒”命名,却并不是病毒感染引起的,而是由细菌感染引起的急性化脓性真皮炎症。其病原菌是A族乙型溶血性链球菌,多由皮肤或粘膜破伤而侵入,是一种累及真皮浅层淋巴管的感染。本病的特点是病起突然,恶寒发热,局部皮肤突然变赤,色如丹涂脂染,红热肿胀疼痛,边界清楚,迅速扩大,致病菌可潜伏于淋巴管内,引起复发。丹毒临床表现
丹毒是一种比较常见的疾病,潜伏期2~5天。前驱症状有突然发热、寒战、不适和恶心。数小时到1天后出现红斑,并进行性扩大,界限清楚。患处皮温高、紧张,并出现硬结和非凹陷性水肿,受累部位有触痛、灼痛,常见近卫淋巴结肿大,伴或不伴淋巴结炎。也可出现脓疱、水疱或小面积的出血性坏死。好发于小腿、颜面部。
丹毒的复发可引起持续性局部淋巴水肿,最后结果是永久性肥厚性纤维化,称为慢性链球菌性淋巴水肿。
丹毒的预防
应积极寻找可导致致病菌进入的皮肤病变如湿疹的搔抓、破损或外伤,一旦发现这些皮肤病变应积极治疗。最常见、易被忽视而未予治疗的易感因素是足癣,可成为细菌进入皮肤的门户。另外挖鼻、夏天雨后赤脚等不良行为亦可让细菌有机可乘。
另一方面,夏季由于气温较高,往往水分丢失较快,有时饮水又不多,或者饮食上进食高嘌呤事物,例如喝啤酒,吃虾子海鲜之类,导致体内尿酸产生过多或排泄过少,从而诱发痛风,这两种疾病均可出现足部红肿热痛的症状。
什么是痛风痛风是因尿酸盐沉积于骨关节、肾脏和皮下等部位引发急慢性炎症和组织损伤的一种疾病,与嘌呤代谢紊乱及尿酸排泄减少所致高尿酸血症直接相关,属于代谢性风湿病。说得通俗点,尿酸高了,沉积到关节、肾脏和皮下,造成组织损伤并引发炎症,所以引起疼痛。因此,痛风病还是应该看风湿免疫科。
痛风和丹毒非常不同。首先,痛风是由于尿酸产生过多或尿酸排泄不良引起的,导致人体血液中尿酸增加。然后,尿酸结晶沉积在滑膜、滑膜、软骨等组织中,可引起复发性炎症。但是丹毒是完全不同的。首先,丹毒又称“流火”。主要原因是B型溶血性链球菌或者金黄色葡萄球菌引起患者皮肤和皮下组织发生急性炎症,主要表现为症状边界清楚,并有局限性红、肿、热、痛,一般较易发生在面部和下肢,发作时也可能出现头痛、发热和其他症状。
其实两种疾病通过抽血化验就可以很容易区分开来,通过检查血尿酸、血常规和C反应蛋白,结合临床特征,就可做出判断,然后对症治疗。
预览时标签不可点转载请注明:http://www.mauritiustour.net/jbszdzz/3871.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