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下这几种常见的脚部问题,
你知道怎么应对吗?
脚冷
这个对于广大女性同胞来说,在冬天可是个大问题。
怎么捂都没用!睡一晚上脚都是冷的!
手脚冰冷,一般意味着机体代谢水平低下,因此需首先排除贫血、肠胃疾病、营养缺乏或甲状腺功能低下等疾病。
怕冷和血液循环有很大的关系,从中医角度来说,气血不足、阳虚等情况,都能影响血液的运行输送,末梢血液循环差就会造成手脚冰冷。
面对这种情况,你可以:
注意腿、脚的保暖,不要穿太紧的衣服,以免阻碍血液循环。
睡前用温热水泡脚,或用电吹风吹脚,或用热水袋捂脚,等脚热后再睡觉。
多做运动,促进血液循环。
补充营养丰富的温热性食物,比如羊肉、红枣等,避免生冷饮食等。
如果症状得不到改善,可尝试找正规中医师,以辨明体质,对证治疗。
脚臭
汗多的人,想必对脚臭的体会深有感触。
平时没什么,一遇到需要脱鞋的场合,例如去别人家串门脱鞋时就觉得很尴尬,臭味老远都闻得到……
脚臭,通常是汗液“发酵”引起的。
人体的汗液一般情况下是无气味的,但在多汗的情况下,由于汗液浸泡造成足底皮肤浸渍、发白,外加皮肤表面及鞋内滋生的细菌分解及代谢产物,就会产生特殊气味。
有脚臭的人日常生活中需注意以下方面:
要保持清洁,经常洗脚。
夏天宜穿通风透气的凉鞋,冬天宜穿用较透气质材的鞋子。
勤换袜子,尽量保持脚部干燥。
保持情绪稳定,少吃辛辣刺激性食物。
若长期坚持以上习惯,脚臭情况仍未改善,医院皮肤科了解有无真菌或细菌感染,及时治疗较为妥当。
脚痒
说起脚痒,多数人第一反应必然是脚气。所谓脚气,是一种真菌感染后引起的皮肤病,又称“足廯”,可分为水泡型、浸渍糜烂型、角化鳞屑型三种类型。这三种类型的表现也有所不同。
但其实,脚痒除了脚气,也可以是湿疹、汗疱疹等情况。
不同情况,处理并不相同。所以,对付脚痒,也得查对因,用对药。医院皮肤科就诊,切勿乱抹药膏。
脚抽筋
有些人晚上睡着时小腿和脚会抽筋,忽然被痛醒,有时甚至痛得动都动不了。
这种抽筋和运动引起的抽筋截然不同。
运动引起的抽筋多是由于小腿一时血流供应不足引起,一般做好热身运动,发作后适当舒缓筋骨,很快能好转。
而晚上腿脚抽筋,多数人可能会想到是缺钙。
但其实,抽筋未必都是因为缺钙。除了缺钙,过度疲劳、受凉、睡姿不良、血流阻滞(如腿部静脉曲张或动脉硬化)等,均可导致夜间腿脚抽筋。
如果情况不严重且偶尔发作,可以从日常保养入手:
避免过度疲劳;睡前用温水泡脚15分钟,促进血液循环。
注意小腿保暖,避免冷气直吹腿部。
保持舒展的良好睡姿。
注意饮食均衡,适当多吃含钙质和维生素D丰富的食物,如牛奶、小鱼干、海带、豆制品等。
避免吸烟、喝酒、饮浓茶或咖啡。
如果情况仍无改善,医院就诊,查明原因,再针对性治疗。
足跟痛
有些人走路久了,可能会足跟痛。
在站立和行走时,脚后跟要担负人体50%以上的重量。足跟长期承受压力,足部肌肉必然会酸痛不已。
要想改善足跟痛,你需要:
注意休息,减轻局部负担(肥胖者要减肥)。
足跟部可用厚些的软垫保护,以减轻局部摩擦和损伤。
平时做些踝部蹬踏动作,以增强脚跟的抗劳损能力。
温水泡脚、理疗等,也可有效缓解疼痛。
如果足跟痛一直不能缓解,医院进一步诊疗。
脚肿
一般人如果久坐久站,容易发生脚肿的情况。
这种情况,一般改善一下生活习惯,预防为主,多走动,活动下肢肌肉,多可缓解。
但如果是长期脚肿,就需要注意了。
心、肝、肾等器官出现问题,甚至严重营养不良,均会引起水肿,这类水肿一般按压后皮肤会出现小凹;而另一类水肿,按压后无凹陷,则可能是痛风、静脉曲张或服用地平类降压药等因素引起。
如果常常出现腿脚肿胀,尤其还伴有疼痛或其他不适,医院检查,以明确病因,及早处理。
赞赏
转载请注明:http://www.mauritiustour.net/jbszzlff/1691.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