邻家的大男孩在晨跑时不小心扭到了脚,当时因没感觉特别不适,就没有在意。没料到,第二天脚踝突然就肿了,还稍有疼痛,为不耽搁学习,在父母面前选择了沉默。三天后,感觉没有一点好转迹象,反而肿得更明显了,就跟父母说了。父亲慌乱中从冰箱里拿出冰袋准备给儿子敷脚,母亲医院看看是否骨折。经检查排除骨折,伤到软组织导致肿胀,此时医生不建议冰敷了。
父亲纳闷了,为什么扭伤不建议冰敷了呢?在生活中,大家都知道当肌肉扭到或是挫伤,会挑选冰敷或是热敷来减轻疼痛,可是许多人并不是很清楚,究竟何时该用冰敷,何时用热敷。
听听骨科专家吴文革主任的解析冰敷和热敷的功效究竟是什?冰敷,能够使局部甚至人体温度降低,慢慢使血管收拢,防止流血、淤血、发胀,能够减少基础代谢率、减缓神经传输,以达到消炎止疼的目的。因此冰敷常见在亚急性损害中,如扭伤、炎症、肌肉痉挛或是水肿的状况,实际效果十分明显。还可以减轻肌肉痉挛,降低运动后疼痛,并促进血液流通。
冰敷的注意事项
01对于急性创伤或亚急性损伤,在受伤后的三天之内,只能对伤口进行冷处理。02治疗时间取决于几个因素,包括治疗范围的大小,治疗方式的不同,和个体差异。例如,一个偏瘦的人会需要较短的治疗时间,因为冷处理并不需要穿透人体组织肌肉来降低体内温度。03对于急性损伤,使用冷处理的最短时间是10至20分钟。很多人会选择持续冷敷一个小时或者更长。也有人会选择在受伤后的4到72个小时之内,每隔数小时都需要重复冷敷。每一使用冰敷时要慎重,尽量不要立即让冰触碰皮肤,并且每一次时间不适合太长,能够应用医用冰袋或是用纯棉毛巾将冰包起来,采用部分、短暂性的方法,防止长期的冷敷使部分血管过多收拢而导致冻伤。
冰敷(冷处理)是治疗急性损伤的首选。当身体受到损伤时,即刻对伤口进行冷处理则可以很好地降低皮肤组织损伤,减少炎症的并发。冷处理还可以减轻肌肉痉挛,降低运动后疼痛,并促进血液流通。
同样,敏感皮肤及血液循环微弱者却不适合使用冷敷。老人、孩子以及糖尿病人对于冷处理也需特别谨慎。
热敷,恰好与之反过来,它能使人体体温上升,肌肉无力,毛细血管扩张,推动部分血液循环系统,推动新陈代谢,做到推动发炎消化吸收,清除组织水肿,有提升十字韧带、修复肌肉延展性、淡化疤痕的实际效果。
热敷主要用于减轻慢性疼痛,刺激血液循环,舒筋活血。它的工作原理是通过增加人体内组织的温度和血流量,来吸引额外的养分进入疼痛区域,以增强新陈代谢和白细胞的吞噬功能。热敷法可分为干热敷和湿热敷,其中湿热敷的热穿透力更强,对于减轻颈部软组织充血、解除肌肉痉挛、强直而引起的疼痛等有显著作用。
热敷的注意事项
01较佳的热敷时间,应该在15—20分钟之间。因为热敷的热量至少需要15分钟才能进入人体组织,发挥治疗作用。02应用敷热还要留意温度不适合过高,一般40-50摄氏就可以,假如在皮肤较为柔嫩的位置敷热,溫度还需要再低一些,以防烫伤。03不要试图用温度过高的热敷袋来麻木皮肤,减轻疼痛。长此以往会降低皮肤对外界的敏感度。而对于急性损伤却绝不能使用热敷。因为当热量顺着人体内的流动介质进入人体组织,会加重肿胀和炎症。所以不要试图用热去扩张血管,除非在您的保健医生的监督下。其次在剧烈运动之前不要使用热敷。因为你的肌肉会由于过度放松而影响你的运动效果。
冰敷和敷热要分辨病况再用。譬如,肩周痛早已好长时间了,归属于慢性肌肉劳损类或颈椎病,一般用敷热实际效果不错;假如是肩颈部受了外伤性造成的疼痛,在急性症状是需要先冰敷的。
无论冰敷还是热敷,常有一些忌讳需要留意。譬如,当损害的位置起水疱或者有损坏,产生开放性伤口时,也不适合冰敷;针对对超低温比较敏感或内分泌系统得病的人,还要谨慎使用冰敷;
感染发热的病人、确诊模糊不清的急腹症、面部三角区感染、疑有内脏器官毛细血管破裂的,忌讳敷热;软组织伤害到或关节扭伤的前期、皮肤湿疹、细菌感染结膜炎等,也都忌讳敷热。
对于肿胀严重的,医院就诊,排除骨折,口服或静脉点滴消肿药物,单纯的冷敷或热敷效果差。
如果您还有更多健康问题想了解的话,请长按下图
转载请注明:http://www.mauritiustour.net/jbszzlff/5140.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