痛风是什么?
痛风是由单钠尿酸盐晶体诱发的炎症性疾病,长期嘌呤代谢活跃、嘌呤摄入过多或尿酸排泄障碍,均可导致高尿酸血症。长期高尿酸血症可引起关节及周围软组织尿酸盐晶体沉积,进而出现反复发作的急性关节和软组织炎症、痛风石沉积、慢性关节炎和关节损坏。高尿酸血症亦可累及肾脏,引起慢性间质性肾炎和尿酸盐结石形成。痛风患者早期积极降尿酸治疗,可延缓或阻止脏器损害。
尿酸的来源与排泄
(一)体内尿酸的来源
生物细胞核中的遗传物质DNA(脱氧核糖核酸)和细胞质中RNA(核糖核酸)由几十万、几百万甚至几千万个核苷酸组成。核苷酸是由嘌呤碱或嘧啶碱基、核糖或脱氧核糖以及磷酸三种物质组成的化合物。当核苷酸氧化分解后的产物之一就是嘌呤,所以说嘌呤是细胞的组成成分。体内产生嘌呤后,会在肝脏中再次氧化为尿酸。
体内尿酸80%来源于体内的老旧细胞代谢产生的内源性尿酸;另外20%来源于饮食,是由食物中的核苷酸分解而成的外源性尿酸。
(二)尿酸的排泄
正常情况下,体内的尿酸大约有毫克,每天新生成约毫克,每天排泄约-毫克,基本上保持动态平衡。其中2/3尿酸经肾脏随尿液排出体外,1/3尿酸经肠内分解通过粪便和汗液排出体外。
典型症状
无症状期仅有波动性或持续性高尿酸血症,但尚未发生痛风。从血尿酸增高至症状出现的时间可达数年,有些可终身不出现症状。
急性关节炎表现多在午夜或清晨突然起病,关节剧痛,数小时内到达高峰,受累关节出现红、肿、热、痛和功能障碍。
首次发作累及单一关节,单侧第一跖趾关节最常见。
发作呈自限性,多于两周内自行缓解,红肿消退后受累关节处皮肤脱屑。
可伴高尿酸血症,但部分急性发作时血尿酸水平正常。
关节液或痛风石中发现尿酸盐结晶,可伴有发热。
医生主讲实录您的健康,我们的心愿得过痛风的患者都会发现这么一个现象,痛风往往会在夜间突然出现,起病比较急,有的患者在半夜熟睡中会痛醒,患者描述疼痛感类似于大脚趾被火烧一样的感觉,痛比较剧烈,关节局部出现红肿热痛。痛风为什么会在晚上加重?
第一,经过一晚上的常见人体会通过呼吸排汗排尿等途径丢失水分,但是不像白天那样随时饮水,处于相对脱水的状态,血液浓缩的血尿酸浓度升高结晶沉淀从而诱发痛风的发作。
第二,温度,进入睡眠之后机体新陈代谢率进入低谷体温相对较低,温度下降可以使尿酸盐的饱和度较低容易出现尿酸盐的沉积。
第三是体内激素的变化。
痛风石痛风石是痛风的特征性临床表现,典型部位在耳廓,也常见于关节周围以及鹰嘴、跟腱、髌骨滑囊处。痛风石的外观为大小不一的、隆起的黄白色赘生物,表面菲薄,破溃后排出白色粉状或糊状物。
慢性关节炎表现慢性关节炎多见于未规范治疗的患者,受累关节非对称性不规则肿胀、疼痛,关节内大量沉积的痛风石可造成关节骨质破坏,导致患者出现关节畸形,尤其在手和足,并可造成残疾。
肾脏病变症状病程较长的痛风患者可有肾脏损害,其症状也非常典型,需要警惕,包括血尿、排尿困难、水肿等。
其他症状
除常见的关节相关症状,患者有时还会出现其他症状,包括发热、心率加快、全身不适感、畏寒等。
并发症
痛风性肾病起病隐匿,临床表现为夜尿增多、低比重尿、低分子蛋白尿、白细胞尿、轻度血尿及管型等。晚期可出现肾功能不全及高血压、水肿、贫血等。
尿酸性肾结石可从无明显症状至肾绞痛、血尿、排尿困难、肾积水、肾盂肾炎或肾周围炎等表现。
急性肾衰竭大量尿酸盐结晶堵塞肾小管、肾盂甚至输尿管,患者会突然出现少尿甚至无尿,可发展为急性肾衰竭。
注意:临床上很多病人从来不体检,直到肾脏的尿酸结石急性发作,才发现自己早就过了无症状高尿酸血症。
一般来说,正常的尿酸值是,尿酸高过的人群,就要特别
转载请注明:http://www.mauritiustour.net/jbszzlff/5706.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