岁月静好是片刻,
一地鸡毛是日常。
望远处的是风景,
看近处才是人生。
——杨绛
#1
一波三折的孕期
孕初期,马上就三个月的时候遭遇出血,去医院抽血、B超,完全没有问题,这个小家伙已经在活泼的胎动中,以防万一吃了半个月的保胎药。3-4个月,没有孕吐反应,该吃吃该喝喝,但是啥啥都恶心,一个月的时间瘦了12斤(降到)。NT通过、唐氏筛查通过、糖尿病筛查通过,本以为又会一路绿灯到生,结果毫无防备的迎来了沉重打击。
四维的时候,大夫先是埋怨了我一顿,体重过大,肚皮很厚,给检查带来很多不便,比如孩子眼睛里的晶状体可能就看不清楚。刚一上手,大夫就很沉重的问我:你知道自己胎盘很低吗?完全性前置胎盘,这个很危险。琨琨当时也是前置胎盘,我没太注意,检查也没问题,就没当回事。后来又因为孩子一直在肚子里趴着,我吃甜食、溜达、趴在座位上,来回5、6趟,终于做完了四维。脑海中始终回荡着B超大夫的叮嘱:一定尽早找大夫看一下,情况很危险。
没敢把结果告诉家长,直接挂了下午的专家号。主任看了B超单之后,跟我简单明了地介绍了“完全性前置胎盘”。完全性前置胎盘非常凶险,因为完全盖住了宫口,必须36周前剖腹产取出孩子,一旦宫缩自然发动,就像打开了水龙头,大出血很难止住,分分钟要人命的羊水栓塞,概率也骤然提高。但怀孕是一个动态的过程,不要做剧烈运动,身边不能离人,一医院。
从怀孕开始,也伴随着疫情,一开始是跟同事的车上下班,绝对的中国好同事。后来老公每天车接车送,每天上下班开车差不多四个小时,轮渡到崂山再折返回五四广场,他有事的话,姥姥姥爷来接送,中午甚至到单位门口接我回家午休。就这样小心翼翼的到了七个月,七个月产检并没有好转,做了一系列检查,印象中刚缴费单子打了34张。随着孩子开始快速长大,风险更大了,大夫建议卧床,必要的话住院卧床。
就这样,我开始了卧床的生活,没多久,情绪就崩溃了。一直处于忙碌充实的工作状态,再加上每天提心吊胆,产前抑郁猝不及防的来了。常常莫名其妙的吆喝哭闹,有几次甚至把琨琨都吓哭了,明知道自己这样不对,但就是控制不住自己。那段时间我突然没了消息,非必要不接电话不联系,想要整个人销声匿迹。大家也许很奇怪,你这种性格还会这样?是的,激素作用下,又放过谁呢…...
不知道是卧床有了效果,还是只是闹了个悬,八个多月的时候胎盘开始往上长,从完全性前置胎盘长到边缘性前置胎盘,心情好转,又充满希望。到了约定剖腹产的九个月,大夫发现胎盘已经长到距离宫口2厘米,到达这个数值,风险就降低了,属于比较正常的情况,如果没有特殊情况,可以等到自然分娩。这是天大的好消息,可我又惆怅了。卧床期间饮食正常,但是没有运动,如果要顺产,又要开始疯狂控制饮食和运动,而此时,我已经走不动了,起床都费劲。
七个月以后,孩子生长速度很快,头围超孕周2周,腹围超孕周四周,一直是个超重大宝宝。而压迫带来的耻骨分离还有各种难言之隐,让我坐下就起不来,躺下就动不了,大脑已经指挥不了两条腿,每天都过得很痛苦。走路迈不开腿,晃晃悠悠好不容易走了几步就满身大汗,累得大口喘气。在沙发上躺一会,发现自己根本动不了,需要用头拱,让身体移动,一条腿挪到地上,跪在地上,再爬起来,连侧身起都做不到。
期间最大的乐趣就是观察胎动和享受琨琨姐姐的关心,一到周末,老公也一定带上不能自理的我出去转转。可胎动到了八个月以后就没那么可爱了,大琦琦白天拆房子,晚上蹦迪,一到晚上12点就开始疯狂胎动,一般是12点到2点,紧张得我眼都不敢闭,大气儿不敢出,感觉要从肚子里冲出来,医院,疯狂程度可见一斑。
期待又痛苦的挨到了39周,全家人严阵以待,爸爸妈妈们轮流来我们家住,24小时陪伴。终于年12月4日中午,我还在跟同事对接,刚写完一个报告发过去,想着站起来走走上个厕所,就在这个时候,见红啦!奶奶还在做饭,赶紧关掉火,拿上早就收拾好的行李,医院。五分钟的路,出租车司机还在给我加油打气,激动又温暖。医院正好赶上午休,门诊关闭,挂急疹,急疹转产科,到产科病房说了一下情况,住院大夫让挂下午的号去门诊看。
其实见红只是生产信号之一,同时还要有宫缩和羊水,见红之后有可能马上生,也有可能一天、三天甚至一周才生。鉴于是二胎,大夫给开了核酸检测和住院证,还是先住进去。给产妇开了加急的核酸检测,老公开了普通的,其实时间都差不多,如果没有紧急情况,必须拿到核酸检测结果才能住院,如果期间急产,产妇可以去产房生,但家属不能进。
医院已经是晚饭时间了,疫情期间只能一名家属陪床,而且进去就不能出来。也看到很多婆婆、妈妈要求陪产的,基本都被护士怼回去了,生孩子是夫妻俩的事情,而且休息不好,万一有特殊情况要签字也需要老公。真的不用担心老公不会,真的都能学会,无一例外,相信他们吧。
就这样,我开始了待产钉子户的生活。每天护士要问好多遍肚子疼不疼,可惜每次都让他们失望,第二天大夫就来劝退了,让回家有规律宫缩再来,但我俩医院。医院做了好多检查,每个大夫来检查,都说孩子很大,但是你条件还行,顺产试试吧。大夫还加我们到护士站,签了一堆字,孩子腹围过大,有肩难产风险,如果出现这样的情况,可能会用到产钳,最坏的情况是骨折或者损坏孩子的神经。是的,大夫的责任就是认真负责的告诉你最坏的打算,给你提建议,决定都在自己,所以不要埋怨大夫总是吓人,事实如此。期间,每次做胎心监护,琦琦都要用脚踢,只要一绑上,他就在里面开始练拳,人家做20分钟,我要做一个小时,想揍一顿。
#2
生产,生娃就是个故事
周五、周六、周日,度日如年,终于挨到了周一早上。年12月7日不到七点,就听见主任来了,护士敲门叫我,让我去做检查。我睡眼惺忪的去了个厕所,然后就去检查室了。大夫一套检查下来,说:“你这个孩子本来就大,再在肚子长就没有顺产的可能了,人工破水催产吧。上过厕所了吗?”我恰好去过,就这么蓬头垢面直接进了待产室。
老公送了饭,可是手上扎了留置针,又绑上了胎心监护,我根本吃不到嘴里,勉强塞了一个花卷。7:50肚子终于有了反应,我问护士,打上催产了吗?护士说没有,显然,琦琦在同一时间蠢蠢欲动了。
人工破水,清澈,开始滴催产素,我赶紧找出APP开始记宫缩,实习小护士摸着我的肚子一起记宫缩。一开始疼就是5分钟一次了,没有很强烈,所以我在听助产士们聊天,在说减肥锻炼的事情,我偶尔还插句话。助产士看我没什么事,隔段时间就会给催产素加量,痛感上来了,我调整呼吸数秒,开始和结束都会跟小护士说一声,一方面让她摸我肚子的感觉去学习,另一方面转移注意力。期间去过两次厕所,提着成人尿不湿,边走路边宫缩,光着屁股站在走廊里颤抖,别提什么尊严,怎么舒服怎么来吧。折腾两次之后,我开始侧卧,有留置针的手不知道能不能使劲,我只能用另一个胳膊勾住床栏使劲。插话力不从心的时候助产士说,你现在才有个生孩子的样子,内检直接8指,10:40赶紧进产房上产床。
本以为会像生琨琨一样,着急忙慌就结束了,没想到真正的痛苦才刚刚开始。助产士来检查,说出了“枕后位”,我第一次听说这个词,她很为难的说:你自己先试试吧,孩子这么大,又是枕后位,很有可能生不出来。我心里慌了,痛劲儿慢慢上来,我没法说话,喝了一口加强版红牛,一宫缩就吐,索性我就不吃不喝专心生好了。不停的有医生、助产士、护士检查,都说产道还行,可以尝试,但就是生不出来。
不知道过了多久,我知道自己十指全开,助产士想人工帮助琦琦转身,结果因为头又大又硬,根本伸不进手。没办法又叫来了大夫,大夫一看我这个情况,说十指全开两小时内如果生不出来的话,必须去剖,不然会有危险,先给你去准备手术室了。我一个激灵,正好此时宫缩了我用了个猛劲,大夫说能看到头发了,你爆发力可以,继续加油哈!
宫缩越来越频繁,大概疼几十秒,然后能喘气十秒,我这么大的肺活量在使劲的时候都憋到耳鸣,大脑充血,感觉眼珠子都要冲出来。越来越没力气了,体力消耗殆尽,一个宫缩周期只能使劲1-2次了,我开始在间隔的那几秒睡着、做梦、甚至打呼噜。其实生孩子没有什么诀窍,就是配合呼吸向下用力,就这一条就能难死人,很短的时间让你去尝试、适应,关键不知道自己做的对不对。
看着头顶上的时钟,距离拖去手术室没多长时间了,我不能坐以待毙,我要拼一次,我拼死拼活换来的顺产机会不能这么白白浪费了。我用三个宫缩间隙跟助产士说明白了想法,呼啦啦来了好多人,两个人骑在我身上,两个人在接生位置,后面还有辅助的护士。助产士的大嗓门响起,给了我希望和勇气,我听口令,让使劲就使劲,让憋住就憋住,依稀看到护士拿来了剪刀,以为要侧切。
我想,机会来了,用一个长劲,自己都觉得琦琦在往下走,身上的两个助产士在用力帮我推肚子,这口气真的憋到两眼冒金星,直到听到助产士说,憋住,哈气哈气,我已经憋不住了,就听到呼啦一声,然后就是琦琦的哭声。果然,跟一胎一样的责备:让你憋住劲,你不听指挥,又撕裂了,不过好在孩子出来的一瞬间,我给他把头转过来了。谢天谢地!
一个整整八斤的大胖小子就这么来到了我的身边~虽然被羊水泡成了大肿眼泡,有点嫌弃,但整体干净、圆润、饱满,哭声也蛮好听的。孕期坚持没看男女,所以开盲盒的喜悦,你懂的。
心里暗暗表扬了一下自己:老娘说到做到,就是顺产,坚决不去手术室!
#3
我想,这就是濒死状态
生产结束,并不意味着痛苦的结束,和漫漫的恢复比起来,宫缩真的不算什么。
顺产结束后,要娩出胎盘、撕裂缝合,全程无麻药。助产士先是按压肚子,然后必须用手掏干净,几近麻木的我只听到“哗啦”一声,我的血洒了一地,然后是连续的按肚子,好多暖流涌出。助产士跟旁边记录的护士说:出血毫升,我弱弱的问:需要采取什么措施吗?告诉我暂时不需要,得观察是不是有出血点。
如果我没记错的话,顺产费用元,缝合仅手工费就元,还有材料等等的零散费用,也就是说,真的是个大工程。陪伴我的实习小护士问我:姐,我能拍下来吗?老师的手法需要学习。我回答:当然可以,你得好好学,以后肯定是个好护士。不知道用了多少纱布止血,缝合完毕,依然出血。我觉得有点冷,不知道是汗凉透了,还是失血过多,只觉得此时终于能拿下颤颤巍巍的腿,盖上被子送我去待产室观察了,真好。
观察期间,就开始给琦琦吮吸喂奶了。这个时候开始感觉前所未有的渴,问护士要了一次水壶,喝完还是想喝,但是大家都忙得脚不沾地,我没好意思再要。跟两个待产的孕妇聊聊天,一个二胎,怎么催产都没动静,一个一胎,吆喝得死去活来都没开到三指,盼着打无痛。又来了好几波小姐姐按肚子,仍然一按就出血,我又开始提心吊胆,千万别再有什么幺蛾子了。
终于,观察两小时结束。病床推出产房,到电梯大概10米的距离,有风,妈妈们没有掀开我头上盖的衣服,我只说了一句,我和孩子都挺好的,就被推进了电梯。被推进病房要挪床,护士问我老公能不能把我抱过去,呃......我想说两个他都弄不动我,上次是老公、我爸还有妈妈们一起搬我才挪过去的。于是我自己艰难的挪上了病床,这时候还好好的。
护士嘱咐了一些注意事项,说两小时必须自主排尿,如果排不出来就要插尿管,避免形成尿潴留。我一听“插尿管”这几个字,头都炸开了,好不容易逃过了手术,坚决不插尿管。
从早上七点进待产室至今,只吃了一个花卷喝了几口水的我,此时此刻突然意识到没能量了,又渴又饿。别问我为什么不吃不喝,上产床喝了口红牛,接着一宫缩就疼得吐出来。喝了八保温杯水之后,吃了一个三明治(感觉这个升糖快),慢慢觉得自己被水浇透了,有力气喘气了,好像恢复了生机。
赶紧跟爸妈们还有我的小琨琨视频,报个平安,看看孩子,说着说着,就开始感觉没力气出声了,又恶心又难受,为了不让他们看见,赶紧挂断了视频。好在琦琦给力,呼呼大睡,让我有时间能小憩一会。
一个多小时之后,终于有点尿意,我按照护士嘱咐的,在床上坐了一会缓缓,下地的时候搂着蔡先生的脖子用力,站起来的一瞬间,我异常清醒的跟他说了一声:坏了,我头晕,眼前一黑就进入了梦乡。梦里我在单位的走廊里,很多同事擦肩而过,一派忙碌的场景,我也在忙碌当中,另一个我同时站在画外看着,很奇怪,医院生孩子吗?怎么又到单位来了,我好像在做梦,为什么醒不过来了呢......过了一会,好像有人在不停的叫我名字,回头的一瞬间,我醒过来了。
蔡先生和护士在叫我,我瘫坐在地上,护士问我能不能起来,我试了一下用不上力,告诉她,我不行,尝试跪着吧,于是我跪在地上,说了一句:我好像做梦了,接着又昏死过去。梦里,我走在沙漠里,好累好渴,腿也拖不动,然而我还是朝着漫无边际的沙漠里走去,我在画外喊自己:别往里走了!停下!快醒来!然而画中的我无动于衷。好像又听见有人叫我了,我突然睁开眼睛,还跪在地上。我说,我好像做了一个很长的梦啊,蔡先生和护士一起把我扶到椅子上坐着,观察了一会,又把我扶到床上。护士说,好好休息,一会再来看看我,就是太虚弱了。
蔡先生说,那一刻他吓坏了,本身就弄不动我,我就突然一软从他身上滑下去了,怎么叫都没反应,他动弹不得,只能冲着外面大喊。一小时以后,护士来给量血压48/80,我记得如此清楚,应该是我历史最低血压了。
老生常谈,生个孩子像从鬼门关走一遭。这次意外经历,才知道事实的确如此。从孕到生,是女人一生中,与死亡最近的时刻。每个女人,从备孕的那一刻起,都在与命运交锋,与自我交战。
#4
哺乳,生孩子没哭的我喂奶哭了
很庆幸,这次生完孩子就有奶了,虽然吮吸很疼,但是能填满他玻璃球那么大的胃就可以了。
医院没有哺乳指导,这一点太不人性化了,疫情期间,医院陪护,护士忙得脚不沾地,哪有时间教喂奶呢。可哺乳要过的关,跟生孩子无异,生理性涨奶疼得要死,皲裂疼得要死,万一挤奶或者感染再得个乳腺炎,简直疼到要人命。而避免疼痛的源头在于科学哺乳,尤其是纠正哺乳姿势和正确看待奶量。
在医院很有意思,白天每个病房都静悄悄的,一个个天使般的宝宝都在呼呼大睡,一到晚上一个个小恶魔的哭声此起彼伏。生之前,我说过,不追求纯母乳,一出生就给怼上奶粉,好好睡觉好好休息,但是,果然打脸了。
怕给琦琦的小肠胃造成负担,我果然还是选择了自己遭罪没白没黑的喂。一方面,吮吸刺激产奶,越吸产奶越多,另一方面,新生儿一般都有黄疸,多吃多拉多排才是解决之道,护士都会建议给孩子喂奶粉和水,现在妈妈们对茵栀黄反应激烈,医院都不给开,改成开益生菌了,都是促排的。
这里检讨一下自己,琨琨5.8斤,琦琦8斤,两个基础体重差距这么大的宝宝,喂养应该是完全不同的。琦琦出现了尿结晶(排尿粉红色),胎便迟迟排不净,出院黄疸偏高,其实后来复盘,应该都是喂养不足导致的。
这里不得不吐槽一下,医生除了医术,真应该学学话术,面对特殊人群,说话真的很重要,医患关系紧张跟这个有一定关系。我是感激医护人员的,没有一个人懈怠,没有一个人不尽力,只是出院时候的儿科大夫狠狠刺痛了我。
因为出院黄疸高,大夫让转儿科住院,医院住了十多天的我们实在不敢再住了,加上有琨琨的经验在前,我又不是O型血,基本属于生理性黄疸,并没有那么可怕。但是出院这天,儿科大夫查房,对照指标说了一句,按照你这个数值,孩子得换血了。换血?!本来很淡定的我俩瞬间慌了。
蔡先生沉重的去签了放弃住院同意书,我这边赶紧联系月嫂,我的月嫂阿姨经验丰富又是讲师,遇到过很多这样的情况,想在不用母婴分离的情况下照蓝光。医院都是母婴分离的,医院要新生儿的核酸检测报告,一狠心,回家自己照。买上一次性眼罩,在阿姨的指导下,自己照蓝光。
自己在家照光,首先要给孩子带好眼罩,保持温度,尽量多的裸露皮肤,大人也要带好墨镜。因为只有一个蓝光光源,医院那种,而且也需要通过代谢排出体外,需要持续的,长时间的照光。前两天还好,到后来琦琦也长心眼了,一戴上眼罩就哭,需要频繁的喂奶,一直在身边安抚。
此时的我,已经是表面皲裂、根部断裂,低估了这个大胖小子的吮吸力度。即便面对难产,我都能云淡风轻,喂奶却哭得惊天动地,这个疼控制不了,意志力也战胜不了,那是生理性的抽搐。我甚至都成了条件反射,一要喂奶就不自觉的朝后缩,喂上要深呼吸好久才能平复,实在忍不住就崩溃大哭,太疼了。一到喂奶,家里就是低气压,蔡先生大气都不敢出,因为我只能朝他发泄,到了声嘶力竭又哭又喊的地步。
这个阶段最盼望的就是月嫂阿姨上班,有她在,就可以辅助哺乳,不会那么疼。医院这么几天,琦琦已经养成自己的吃奶方式,一个月子都改不过来。阿姨纠正好了,一离开,琦琦就按照自己的方式吃,跟打游击战似的,既好气又好笑。
好景不长,没几天就没法亲喂了,因为出血还露着肉,羊脂膏、红霉素、百多邦轮换着用,都不见好转,我本身也疼到抑郁发狂,只能用吸奶器吸出来瓶喂。犹记得一胎时候整天袒胸露乳的晾着,觉得是最没尊严的事情,二胎却主动寻求了这样的方式,因为是最舒服最快回恢复的方式,无语。
而此时,琦琦持续生理性减重,胎便半个月没排干净,喂养不足实锤,于是开始混合喂养。好在,这个憨憨娃不排斥奶瓶奶粉,吃起来也算顺利,可吃了不到一个月,主动拒绝了奶瓶,逼着我又成了纯母乳。可以,我认。
喂奶的故事大概到这里,尽管现在五个月了,还是破还是疼,但是经历了月子里的种种,只要娃吃,喂就是了。我要做的就是好好休息保持奶量,不要生气避免回奶,保证平躺睡姿,避免挤奶,至于疼嘛,忍着。
#5
猝不及防的产后抑郁来袭
“我始终在这个边界犹豫,要不要去外面的天地。因为比起外面,我更喜欢藏在阁楼里。可除了我,大家都在外面,甚至在外面爱我。”这是真实的感受。
月子里的抑郁情绪,真的不可低估。全世界都欠我的,而我却不知道欠了我什么。经常听到“女子本弱,为母则刚”,事实上,这句话是最大的谎言,背后也藏着女人最深的无奈。产后抑郁,不是因为脆弱,反而是因为坚强了太久。
比起产前抑郁,产后抑郁更甚。动不动就怒吼咆哮,每天暗自流泪,看向窗外的时候想要一跃而下。性格如我乐观开朗也是一样,我知道是激素水平在作怪,可是根本控制不了自己,甚至冲着我妈摔筷子扔碗的。好在妈还是妈,尽管被我气的吃了一个多月的中药都没好,但还是没有跟我计较没有放弃我。估计当时蔡先生下班都不想回家吧,进门需要勇气,毕竟这样的低气压谁受得了。
我知道这样下去不行,需要给自己一个缓冲的空间,释放藏起自己的委屈和压力。感谢父母和蔡先生还有小琨琨的陪伴、理解、肯定,始终站在我身边。当我日日夜夜流泪,崩溃到活不起的时候,蔡先生说:“没什么大不了的,不管这么样,还有我呢。”虽然你常常是典型猪队友,但我会记你一辈子的。
结婚的意义,是和相知相惜的人携手,穿越神秘莫测的未来,抵达属于自己的灵魂彼岸。孕育的意义,是在参与小生命的破土发芽、生长壮大的过程间,重新认识生命,重新获得成长。出了月子,脱胎换骨一般,整个人都积极了不少,大概激素的影响过去了,我又是我了。
#6
产后康复路漫漫
曾经一胎,对产后恢复一窍不通,二胎却格外重视,因为再也伤不起。
因为大出血,身体虚到根本不耐补。月子里吃个枣都有反应,只能靠月子餐和休息来恢复。出了月子以后,我最不屑一顾的虫草、海参、燕窝、阿胶全上,不屑一顾的并非昂贵的价格,而是成分,大概是职业病吧。
去医院做产后康复,请产康师来家里做产后康复,仪器+手法,盆底肌、腹直肌、耻骨、骨盆……核心力不足,躺下根本都起不来,浑身没有不疼的地方,到现在生活都不太能自理,坐着时间一长,站起来就是弯腰老奶奶,好长时间才能直起来。走路外翻,要么抽筋,要么骨头疼,体力弱到走点路就喘,需要休息好一会。
脏器脱垂可以改善,但是不可逆,对一生都造成影响。只能在今后的日子里慢慢适应,坚持锻炼,定期复查,大夫说太年轻,不适合做手术,等60岁以后再说吧。至少一年以内不能负重不能蹲,现在向下都是跪下。
痛苦过,很难过,但生活还是要过。所以,坚持走下去吧,我的孩子们会给我幸福。
C.82,5.89,.47,0,.2,0c10.32,0,17.39,13.56,17.39,13.56S.67,0,.98,0c9.74,0,17.39,5.89,17.39,17.98 C.37,32.22,.43,46.45,.05,54.84z"fill="rgb(,,)">那为什么要生二胎呢? 虽然还要经历一次十月怀胎的辛苦,虽然还要熬过一次分娩的产痛,虽然还要再次忍受睡眠不足的煎熬,虽然常常被孩子吵得想要发狂。 但当有一天他们慢慢长大,学会了等待,懂得了分享,学会了负责,懂得了体贴,我想这些混乱的日子已经远去,我的失落和沮丧,也将被他们带来的活力和希望慢慢填满。 这世间很多关系都期待天长地久,只有做父母的,从开始那天就在为说再见做准备。我相信,当我们的孩子独自上路、去寻找自我的时候,我们唯一能做的,就是给他的行李里多装进一些爱。 有多少苦痛,一起度过一起承受; 有多少快乐,一起分享一起感动。 也许,这就是二胎的意义。 转载请注明:http://www.mauritiustour.net/jbszzlff/6421.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