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脚气”,也叫“足癣”,是一种常见的脚部真菌感染性皮肤病。患上“脚气”时,常见的症状有:双脚趾间或足底、足侧出现发红、起水疱、脱皮现象。在温暖潮湿的季节,如春夏,脚部可出现轻度或重度的瘙痒;冬天,脚部可出现肥厚、粗糙、皲裂也称“开冰口”现象;搔抓剧烈,还可继发细菌性感染,如丹毒、淋巴管炎、蜂窝织炎等,对患者的生活质量产生较大的负面影响。
“脚气”是真菌感染引起的,采用正规的针对引发感染的真菌进行治疗,就可以治愈“脚气”。
为什么日常生活中会有众多的“脚气”患者发生和复诊呢?原因可能在于人们对之还存在以下不少认识上的误区。
1、诊断不清,盲目治疗
千万不要自以为发生在足部皮肤的疾病都是“脚气”。其实发生在足部的疾病有多种多样,真菌感染引起的“脚气”只是其中的1种。
“脚气”的诊断虽然很简单,对于有经验的皮肤科医生从临床表现即可做出诊断,八九不离十,但在实际工作中仍需与其他疾病相鉴别,如湿疹、掌跖脓胞病等。
对于某些不典型的足癣,医生往往还要对患者进行相关的实验室检查,如真菌的显微镜下检查或培养,这样可以作到准确的病原学诊断,排除其他疾病。对于脚气要在诊断明确的情况下进行治疗才是有效、正确的。否则,就会出现要么治疗无效,要么因治疗方向不对而引发症状加重。
2、治标,不治本
“脚气”发作时,患者往往瘙痒难忍,恨不得将皮肤挖去,很多人不管三七二十一,只顾止痒,不找病根,自已买药或用他人推荐的“偏方”进行止痒处理。不可否认,有些药物或偏方确实可以临时止痒。但是,在一时的缓解之后,这些药物或偏方往往可加重“脚气”或引起更严重的接触性皮炎。
3、症状缓解,不再用药
引起“脚气”发生的真菌相当顽固,抗真菌治疗一定要合理、足量。应该针对足癣症状的轻重、病程的不同阶段,选择治疗药物的种类和疗程的长短,但有一原则是相同的,那就是症状完全缓解后,仍应坚持再涂药一周,以免“脚气”死灰复燃。
4、只顾“脚气”,不顾甲癣
“脚气”患者,可能同时患甲癣,即俗称的“灰指甲”。患了“脚气”和甲癣的人,由于某些原因,如经济不允许或认识上不到位,或脚气瘙痒症状明显,而“灰指甲”一般没有感觉,所以往往只治“脚气”,对甲癣不管不顾。
这种“顾此失彼”的治疗方法,是不对的。患了甲癣的指甲相当于一个“种子库”,只顾治好了“脚气”,甲癣这个“种子库”仍会随时将真菌重新“播种”到足部皮肤上,导致足癣复发,因此,只治“脚气”而不管甲癣,不能彻底治愈“脚气”。
5、重治疗,轻预防
正确合理的用药,“脚气”是可以完全治愈的。但是,如果生活中不注意卫生习惯的养成,“脚气”很容易复发。一定意义上讲,预防“脚气”比治疗更为重要。
“脚气”治疗过程中穿过的鞋袜要进行消毒,如暴晒,或干脆弃之,平时应勤洗脚、勤换袜鞋,穿透气鞋,保持局部干燥。其次,不用别人的鞋袜、脚盆和擦脚布,防止交叉感染,家人有“脚气”的,应同时治疗。
反复发作的“脚气”,应该在抗菌药物治疗的同时,使用一些中药熬水泡脚,如百部、苦参、蛇床子等;也可穿一些有抗真菌作用的鞋袜,或在鞋袜中撒一些达克宁散。久治不愈者应该请皮肤科医生指导下治疗。
长
按
关
注
解锁更多精彩内容
长缨健康家园
赞赏
转载请注明:http://www.mauritiustour.net/jbszzlff/971.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