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年4月的一天门诊,一个看似面熟的患者W先生出现在我面前,我回想了下,并没给他看过病,查询病历,确实没有他的就诊记录,正当我还在努力回忆的时候,患者已经坐了下来。
他说:“我今天来找您看湿疹,年初的时候您就让我看,可是我的医保卡丢了,办了新的医保卡之后又疫情了,医院,所以一直拖着没来,这湿疹最近实在痒的我受不了了,冒着风险也得来找您看看。”患者虽然这么说着,却并未帮我唤回脑海中的记忆。
看我仍然一脸茫然,他又接着说:“年初的一个中午,都快下班了,您给我家孩子看过一次病,吃了一次药就好了,没再发作过。那天您给我家孩子看完病,还特仔细的跟我们讲孩子的病跟心理因素有关。
”经他这么一番描述,我的记忆片段被激活了,脑海中立刻浮现出了那天的画面。
事情发生在春节前一天的中午,临近门诊结束的时间,来了一个小朋友,他叫轩轩,从诊室门口一进来我就注意到他频繁眨动的眼睛和时不时抖动一下的脖子和肩膀,看到这些肢体小动作,我立刻判断出这大概率是一名抽动症小患者。
小患者很活泼,进到诊室后非常好奇,这里瞅瞅那里看看的,看到诊桌上的扫码枪就好奇的把小手在下面来回晃动;看到诊桌上的脉枕,他就拿起来,好奇地来回翻转把玩。孩子的母亲则一边介绍着病情一边制止着孩子好奇的行为。
我详细地询问了病情,发病诱因,症状表现等等,又看了舌象和脉象,一圈下来后,辨证用药我已心中有数,迅速拟好了方子后我便开始询问更加深入的话题。
抽动障碍这种病症多跟情绪有关,孩子幼小,很容易受到原生家庭这个小生态系统的影响。
因此,在遇到抽动障碍的小患者时,我一般在常规问诊后,都会留下家长单独询问些问题,以便更好地了解患者的综合情况。这位小患者是妈妈带着进入诊室的,在与她沟通以及给孩子看病的整个过程中,我并未感受到来自妈妈的过度焦虑,所以推断问题应该不是出在妈妈身上。
想到这些,我决定先从家庭情况,孩子父母关系入手,沟通下来并没有发现太多异常,当我问到孩子跟每个家庭成员关系时,这位妈妈提到了孩子的爸爸对孩子的要求比较高,并说孩子的爸爸有严重的湿疹。
听到“要求高”、“严重的湿疹”等描述,我豁然开朗,像是福尔摩斯找到了破案的线索一样。正当我想顺藤摸瓜的继续深入了解时,爸爸自己进来了,同时急切地问道:“大夫,我家小孩最近突然这样,严重么?能不能好呀?”孩子的爸爸刚一进诊室,就像机关枪一样,抛出来了一系列的问题,言语中带有些许的不安和无措。进入诊室,一边问着,一边拿着孩子的书包,但突然手没拿稳,书包差一点掉到地上。
看到这样一位爸爸,我暗自思量,这位爸爸确实性子挺急,难怪会有严重的湿疹。
我先试着宽慰了一下孩子爸爸的情绪,说道:“您先别着急,收拾好东西再说。”接着开始解释病情说:“孩子初发病症,不严重,不用太过担心,主要是让他情绪稳定,多参加户外运动,再配合服用些中药,症状会改善的。”我继续说道:“这个病的起因多数都跟孩子的情绪受到压抑有关,孩子小,情绪管理能力很弱,特别容易受到家长情绪的影响。小孩子的频繁抽动其实是想引起家长的注意,也是一种无声的抗议,他用频繁的抽动来表达着内心无处释放的力量。
所以作为父母需要保持一个良好的心态,尤其是在陪伴孩子的时候尽量保持稳定的情绪,如果孩子做错了什么,父母可以用温柔而坚定的方式跟孩子交流,尽量少对孩子吼叫。”
听我这么说完,孩子的爸爸略带自责和无奈的表情,说:“哦,这样啊。”
停顿了一下继续说:“我是脾气急躁,经常压不住火,那我以后注意点。”
这时轩轩妈妈跟爸爸说:“我听大夫说的挺对的,你把你的湿疹也看看吧。”爸爸一边答应着,一边让我看他手背上和胳膊上的湿疹。“我这湿疹也是好多年了,痒的晚上根本睡不着,现在手上这样,严重的时候比这个范围还大”,爸爸说话像机关枪一样,一股脑儿的想把湿疹带给他的所有痛苦都抛出来。“脚上更严重,脚底都干裂流血,这都好多年了。”
说着他又把袜子脱掉,让我看他脚跟位置的湿疹,的确非常严重,皮肤呈现很厚很厚黄色的茧子,中间还有一道一道很深的裂口,裂口中显露出了血色。整个范围从脚跟延伸到整个脚掌,两个脚都是如此,左脚更严重一些。
“我这湿疹真是特别严重,中医院的皮科,有名的专家也都看过,都不见效。”话语中带着无奈,屡次求医但均无成效,我能理解他的痛苦。
我看着他的湿疹说:“湿疹这个病,在身心疾病的体系中被认为与焦虑相关,它是在跟您做无声的抗议,手脚的痒时时刻刻都想引起您的注意,让您帮帮它。现在我可以和您一起帮帮它,我来用药把湿气去除,您可以调节您的脾气来帮它,我们一起努力!”
他听后若有所思,接着又说:“也看过许多大夫,这还是头一次听大夫说这病跟情绪有关。行吧,今天中午时间太晚了,您也快吃饭吧,明天我再来看。”可是第二天这位爸爸W先生并没有来看病,渐渐的我便忘记了这件事,直到今天他来就诊了。
“您上次给我家孩子看病,还跟我从心理学的角度分析,我觉得特别有道理,后来我在家陪孩子玩,尽量不发脾气,您那药孩子吃了效果特别明显,只7付就没再发作,还真挺好的!”我听后说道:“这不都是我的功劳,还是您比较配合我的治疗,所以效果很明显。为了让您自己的湿疹也好的快点,您也可以适当改改您的急脾气。”
W先生叹了口气,又说起“您别提了,这疫情天天上报体温,我管着好几百人,让他们上报,总有不报的,我还得追着他们报,如果有人体温高了,赶快就得问问情况,就怕出问题。”听了他的诉说,我觉得疫情期间大团队的领导劳心劳力,于是发自内心的说:“您这也真是不容易,疫情期间,要是有员工发个烧的,还真是够着急的。”
我想了想接着说:“情绪,我们每个人都会有,身体不好的时候我们控制不住情绪,有时候遇到事了,情绪又会引起我们的身体疾病,两者互为影响。当我们能够在情绪发生时看到情绪,慢慢的也许我们可以试着跟情绪做朋友,再往后我们也许可以感知情绪溜进来了,没一会儿它就跑了。渐渐的情绪对我们身体的影响就会没那么大了。这是个缓慢的过程,需要我们在生活中时常保持觉知。
其实情绪也是我们生活的一部分,我们觉知情绪,同样也是在觉知生活!您说是不是。”W先生听了点点头。
在给W先生治疗湿疹的过程中,用中药祛风除湿的同时加入养血活血的药,每次治疗根据病情和身体状况稍作调整。
在经过3次治疗后,W先生的湿疹明显好转。手和胳膊上的湿疹完全好了,脚部的湿疹也已好了大半。到第4次就诊时W先生说:“吴大夫,您这药真管用,每次来看病,湿疹都在向好的方向发展,而且最近我也没那么容易起急了,心态平和多了。真是谢谢您了!”我们的治疗还在继续,听W先生说话也不像之前那么着急了,语气平缓了些许。
我知道,继续这样下去,他的湿疹一定能痊愈的。
本文作者:医院中医科吴犀翎
“皮肤科平行病历征文大赛”正在进行,希望皮肤科医生通过详细的叙述,捕捉患者与家属的情绪、认知和心理变化,提升医生对于生死、疾苦的理解和回应患者困境的技能,使临床医学更加富有人性、更加充满温情,令医学人文精神回归。投稿邮箱:pingxingbingli
.转载请注明:http://www.mauritiustour.net/jbszzmb/4227.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