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商州区杨斜镇历史文化摘录
商柞公路起自城南杨峪河桥,中经杨峪河、土门庵、麻池河、杨斜、林岔河、东岳庙、红岩寺,抵柞水县城,全长公里,商州段42.5公里。年施工,年建成,由于投资少,成路快,测施标准低,路基宽度仅有3.5米,线型也不顺畅,路况质量较差,车辆时通时阻。年冬和年春进行彻底改造。一是将翻越杨峪岭的盘山道改为南秦水库走向,新线计长7公里,较旧线缩短3.1公里。二是杨斜至鸡冠岭段(20.7公里),加宽路基,降坡裁弯。~年采用棉布以工代赈的办法,拓宽杨峪河桥至石道峪口23公里,路基宽度由6.5米增宽到7.5米,公路等级由四级提高到三级。年日交通流量车次。年进行杨斜至垭口段重修。年开始修建蓝商高速,年10月26日通车。
沙砚公路为商沙公路(商山段)支线,起点沙河湾,西南行经曹湾、黑山、药王坪,至砚池河终。全长30.2公里。年施工,年筑成,国家投资4.5万元。~年投资6万元对沙河湾至药王坪段进行改善,使该段达到三级公路标准,路况良好,客货运输畅通。黑山至砚池河段今仍为简易公路。年日交通流量车次。
林岔河桥石台拱桥结构。年建成。为商柞公路商州段之最长桥梁。桥长67.8米,高6.5米,净宽7米,孔径2~25米。设计负荷:汽—15,拖—80。
邮政:商州—镇安民国26年()开辟。途经杨斜、红岩寺、凤凰嘴等信柜、代办所,全长公里,每间三日发班1次,用差2名。
年省局开辟西安—引驾回—镇安邮路,自此商州至镇、柞两县邮件不再直接运邮,均要经西安转发。
年恢复业务活动的黑龙口邮电营业处,是本县解放以来最早的农村电话营业机构。年,为了配合农村合作化运动,专区成立农话工程队,县城至各区的农话线路始得架设完毕。沙河子、黑山、大荆、杨峪河及县农话台同时装设交换机各1部,实现长、县话分设。年底,全县农话共有交换机6部,容量70门。年,为了提高农村通讯水平县邮电局组织力量自行施工,在一年多的时间内完成全县所有公社、管理区农话架线任务,线路长度.杆程公里,使13个公社、81个管理区都能同县上单独通话。
从年起,进行农话线单改双(即单线改双线)工程建设。年底,西荆、东岳庙、上官坊、大面河、牧护关、韩峪川等16个公社改建任务完成。其余45个公社因多种原因,直至年工程方全部完成,陕西省邮电局投资3万多元。
年6月,商县—大荆(区)中继线安装B—型单路载波机,为农话电路实现载波通信的先声。随后杨峪河、金陵寺、夜村、黑龙口等各支局(所)也相继安装载波设备。
年9月,商洛专区邮电局撤销,商县邮电局再次恢复。仍归由商县人民委员会领导。下设邮电营业、邮件、电报、电话、载波电力、机要、机线7个生产小组,基层有3个邮电支局(黑龙口、大荆、夜村),10个邮电所(板桥、麻街、沙河子、北宽坪、刘庙、杨峪河、杨斜、黑山、腰市、城内西大街),28个邮票代售处。
杨斜镇位于城西南35公里的南秦河南岸,商(州)柞(水)公路穿镇而过。占地面积5.01平方公里,居住面积平方米,建筑面积平方米,集市面积平方米。有住户家,人。是杨斜区公所和镇政府所在地,为该地区政治、经济、文化的中心。
明景泰年间设集于此。街道原以十一个台阶为界分上街、下街。新中国成立后,为扩大集市面积,拆除元代所建菩萨庙和戏楼。年,区粮管所、食品站、营业所联合修建24间2层砖混结构楼房,开杨斜镇楼房建筑之先河。年,国家、集体、个体共同筹资3.24万元将原有土石路面铺筑为水泥路面,长米,宽6米。同时,又埋设地下排水给水管道。现有驻镇行政、企事业单位及商业饮食服务业门点个。年10月,3.5万伏高压输电线路架设至杨斜镇,结束了该镇无电的历史。
清光绪二十五年(),商州经济集市有:
州东集市有张村集、许石山集、夜村塘街、棣花铺街、寺底铺街、武关街。州西集市有十里铺、麻涧塘街、大商塬街、黑龙口街、牧护关街。州南集市有黑山街。州西南集市有麻子河街、杨家斜街。州东北集市有北宽坪街、留仙坪街。州西北集市有大荆镇街、泉村镇腰市街。
民国29年(),商县有集市27处。杨家斜街集农历双日逢集,附近居民赶集买卖粮食及日用等物,唯秋季本地花椒交易活跃。到年初,全县集市有:沙河子、孝义湾、倒退河、上官坊、砚池河、麻池河、腰市、北宽坪(以上均为一、四、七日逢集);王山底、
黑龙口、西荆、板桥(为三、六、九日集);夜村、刘岭槽、刘家庙、牧护关、大荆、蒲峪(为二、五、八日集);杨斜(单日为集),黑山(双日为集),麻街(为四、七、十日集),城关(见日集)。同年6月22日,县人委发出《关于改变全县所有集镇集日的通知》,对露水集市和设置不当的王山底、孝义、西荆等3个集市撤销,对保留的其余集市集日间隔时间从当年的7月1日起都予以延长,全县所有集市由每月的个集日减少到个。年8月27日,商县人委《关于当前市场存在问题和处理意见的通知》下发,规定国家统一收购和计划收购的农副产品和其它物资一律不准进入自由市场交易,坚决禁止黑市交易和投机贩运活动,致使全县所有经济集市一度关闭。嗣后,由于农业歉收,物资供应紧张,农民要求恢复集市贸易的呼声较高,是年秋季县委又根据陕西省委召开的市场工作会议精神,重新恢复农村集市贸易活动。同时,动员全县人民开展多种经营,大搞副业生产,活跃城乡市场。是期,全县集市增至29处,商业供应点增设31处,农村收购点发展至处,举办三类物资交流会20多次。
松云寺在杨斜,旧称东寺,清乾隆五十三年()重修。旧有之戏楼、钟鼓楼均已毁弃。今仅存前、后殿及偏房,计4栋13间。引人入胜者,唯一古松。主围六尺,高不盈丈,枝皆曲折盘旋,笼罩如遮荫青棚。游人莫不瞻望。
砚池河溶洞在砚池河乡三皇沟口。洞置山腰,长约三里许,坚石壁立,步移景幻,气象万千。宽阔处如广厦,六七人叠架犹不能触其顶。狭窄处如羊肠,游客须匍匐鱼贯而行。其景观胜者数不胜数。
较奇处有倒挂石林、满天星斗、芙蓉出水和南天柱、叠翠廊等。
医院全市共9所,为全医院。成立最早的是黑龙口卫生所(年11月成立)。随后,夜村、杨斜、黑山、大荆、北宽坪、沙河子、杨峪河、板桥8个区卫生所相继成立。年6月,区卫生所统一改称医院。至年底,共有医护人员人,简易病床张,年均门诊26万人次。
乡卫生院~年,先后有10个公社、72个管理区建起卫生院(所),拥有医护人员人。年6月,调整为47个公社卫生院,5个管区卫生所。年2月实行三权下放时,改建为60个公社(管区)联合诊所。年6月,统一更名为公社卫生院。年全市有乡(镇)卫生院62个,医护人员人,年均门诊89万人次。
克山病年11月首次在黑山公社双庙大队发现病例。后在药王坪、松树嘴、上官坊、闫村、刘湾、林岔河等地发现例,其中51例救治无效死亡。~年在重点发病区黑山发现患者人,死亡人,潜在型患者人。克山病发病特点是:多散发于高寒山区,冬末春初为高发季节,10周岁以下儿童发病比例较大。年以来,急性克山病基本得到控制。从首次发现病例至今,全市共发现急、慢性克山病例,死亡人,病死率25%;潜在型克山病例,主要分布于黑山、杨斜区的11个乡(镇)37个村。年,全市有潜在型和慢性痨型克山病人62例。
大骨节病病区多在海拔米以上的中山区。致病原因疑是饮
用腐殖质含量较高的地表水,食鲜蔬菜水果较少。10岁以下儿童无有病例,发病年龄多集中于青少年。年全县对该病进行线索调查,受检人,确诊患者人。其中黑山区例,杨斜区例,其余各地均为个别发病。年,在发病率最高的东岳庙乡普查人,共查出有明显体症者人,患病率29%,当年全市有大骨节病患者人。因病因不明,目前治疗还在摸索中。主要办法是改饮用地表水为深层水,起居宜防寒防潮防烟火,提倡多食新鲜菜果。
南北二山及黑龙口一带,饮食以玉米为主,伴有洋芋豆类。洋芋是重要的食物,可蒸、可炒、可煮,可当菜用,上年洋芋一直要吃到新洋芋接上。山区餐饮多如川道,但食谱不同,早晚多是糊汤煮洋芋,午饭多是糊汤杂面,贫富之别,见之稀稠。招待客人,改样饭有浆水面、搅团、蛤蟆鱼,米饭菜蔬少有。至于荤腥,多逢年过节及红白事才有。
商州是虞司徒布六礼圣地,婚嫁循以纳采、问名、纳吉、纳证、请明、呈叩六个程序。随着历史的变迁,商州婚嫁也随之变化,一般经过提亲、定亲和结婚三个阶段。新中国成立后,贯彻《婚姻法》,实行婚姻自主,自由恋爱,父母之命,媒妁之言的陈规已被打破。除深山部分地方外,城市和农村大多数地方男女订亲虽有媒人,但多是男女先谈好后再请媒人,在男女双方家庭间起个联络作用。也有经媒人介绍,男女双方谈得拢则订婚的。
提亲旧时提亲有两种方式,一种是男子相中某一女子,央求亲朋前去提亲,二是由媒人或亲朋牵线撮合。生辰八字相合是缔结婚姻的前题,门当户对是缔婚的基础。央媒之前,男家从侧面打听了解女子的
属相、八字、品行,衡量两家基本情况,才央媒提亲。新中国成立后,贯彻《婚姻法》,男女自由恋爱,但缔婚仍多以提亲开始。
订亲也叫定婚(本州古称作揖),即缔结婚约。定亲多在女家进行。旧时,择吉日,抬食摞,应亲男子及父母和至亲由媒人陪同前往女家。食摞内除装斗米、斗麦等礼品外,还有6至8个粗布(每布6丈),4个细布(府绸,线绸类每布8至10尺),4撮头绳(毛线,每把半两,扎辫用),手镯子1对,戒子2对,耳环2对,裹肚链子,牙签子等银制品(用红线缝于红布之上,放在食摞上面)。届时,女家门前有一长老恭候迎接,应婚男子依次作揖后方准叩见岳父岳母。稍时,臊子面合盘端上,午饭为丰盛酒席,双方父母围坐一起边吃边谈家常,但避谈子女情况,定婚男女互不见面。席毕,男母或姑去女子房中送一些钱钞,意在女子接钱时从手掌纹络辩别拙巧程度。现今也兴订婚仪式,但程序和礼仪均较随便,无有抬食摞,送斗米、斗麦、布匹和银制品者。双方至亲会聚,除吃臊子面和午饭酒席外,男方赠送女方衣物钱财及少许饰品即可。
送迎旧时,择吉日完婚,至少在前二十天,男方送庚贴至女家,内容是定于某年某月某日完婚,意在女方准备陪嫁。完婚前一天,男方送与订婚时同等礼品,另加猪肉6~10斤,黄酒一坛,女方以酒席相待。男子回家,女方送上数块红烧肉和馍饼若干,俗称送迎(也称送路)。现今,结婚日子多由双方商定或男方择日后请媒人告知女方同意,所送礼品多为完婚之日新娘穿戴之类和双方言定之物。完婚前一天傍晚,男方由全欢人(指有儿有女的中年夫妇)带领把应给女方的礼物和结婚时所穿的衣服包裹起来,提上酒壶等呈祥之物至女家,
女家备酒席招待后,带上满家鞋之类陪嫁返回。
迎亲迎亲之日即完婚之时,村邻四舍都来帮忙,至亲好友必来祝贺。旧时新郎身披三色长袍、黑色马褂、大礼帽、黑布鞋,并横披由舅家赠送的红绸带,当父亲递过三杯酒(示长大成人,也有祝贺之意)后,在伴郎陪同下,率领两乘花轿和迎亲队伍在乐队的吹奏和鞭炮声中前往岳父家。新娘在伴娘的侍候下,穿上男方所送迎衣,等候迎亲。新郎到岳父家,伴娘为其又披带大红绸带,吃过酒席,即由娘家至亲抱新娘入轿(女子出嫁不带沾娘家土)上路。回到家门,两三个手提开水,甘草的人,围轿转着并口念甘草火,水马勺,毛头女子都走过(示吉祥如意)。新娘入院行结婚仪式后由新郎用红绸带拉着入洞房,上炕踩四方(新郎脚踩炕的四角),新郎即揭去新媳妇盖头,始喝交杯酒。尔今,迎亲仪式不减,但繁锁程度大变,新郎带伴郎等一行坐车或步行到岳父家,迎亲仪式结束和新娘一起回家。
洞房也称新房,炕(床)头上贴红条幅,旧时,新娘面依条幅而坐,炕上放有织布穗子(取顺谐音)、粮食斗、酒壶(取五谷丰登意)、熨头(意运气在头)。炕席下放核桃、栗子(意早生胖小子)、两根连根葱(意和睦、呈祥)。伴娘在新郎出去后,由陪头端着梳妆匣侍候,给新娘梳头配饰,把新娘原梳的辫子挽成髻,示意已出嫁成婚。期间,新郎家中的女性至亲不时给新娘送上吃喝,并赠予小礼品,以示欢迎亲近。婚宴将结束时,新郎在老者陪同下,由月老先生喊话致谢,迎亲事才告大成。现时礼仪大改,已无盘头挽髻等举。
闹洞房俗称耍媳妇。晚上闹洞房,除娘家人回避外,其余不分老
幼亲疏均可参加,俗有新媳妇房中没老少之说。闹洞房开始,燃放鞭炮,示意准备。稍时,闹房人蜂拥而上,按头扯脚,迫使新人做一些难堪但却亲呢的动作,说一些俏俚之语。房内气氛热烈,笑声不绝。
送汤和回门婚后第二天,娘家人带挂面、点心等四色礼和女儿四季衣服各一身,到亲家探望女儿,俗称送汤,其意是婚日女母没有赴宴,送汤追补,因此,饭菜愈加丰盛。陪同而至的娘家人,就是以后女儿、女婿应走的亲戚。席间,新媳妇作陪,并和母亲坐在首席。有道是新媳妇坐上席一辈子就那一回。第三日,新娘兄弟上门请姐姐回娘家住上三天,谓之熬十也称回门,其意在夫妻生活不习惯,回娘家变换一下环境,并由母亲教导为妇之道。回门前,姑嫂将擀好的面压在一起,中放麻筷等物,令新媳妇切三刀,意在测试新人的心窍,因而又称试刀面。其后,就是指(认)大小,即新媳妇从此日起分清婆家所有的辈数关系,其间长辈人都送与新娘钱物,事毕回门。现今虽有送汤、回门之举,但内容大减,只是一种仪式而已。
招婿古今有之。一般是无儿之家,为继承家嗣,给女招婿上门,也有少数富裕者,嫌其独生子势力单薄,不足以支撑家业,为其女招婿。家庭贫寒,儿子较多者,才许其子上门入赘。招婿成婚时没有订亲、送汤、回门等程序,女婿家也不给彩礼。上门女婿财产继承权,一般在入赘时商定,婚后第一子多随母性。
丧葬,也叫白事,商州自古就形成了一整套丧葬的习俗和程序。
棺木选择和制造棺材,俗称寿材。料以柏木为上,松木次之。板块有四页瓦、五底五盖、八大块、十大块、十二元、十六绺等。
以木质好、所用木板块数少为上品。制作形式分七星床、天花板、下椁等。商州有些地方把做棺材叫交粮,亲朋好友还来贺喜。
坟地选择和建造商民建墓特别重视穴位选择,请阴阳先生观穴定位,确定吉日,安神动士。穴位有莲花穴、龟穴、金线吊葫芦穴等,各穴均避水、路、树。坟地方向座山对山,但不对穷山恶水,不对乱石乱山。以座山为主,对山为宾,护山为次。墓有单墓和双人墓。有些地方,人们把建墓叫盖房,届时,至亲好友还携带礼物前来祝贺。
寿衣俗称老衣,绸缎细布不论,单棉件数不定,或三或五,必为奇数,少不下三,多不过九,常备者多为七件,其中必有一身棉衣。缝制时,殓单布、铭旌布、被子、褥子一同准备。
制孝布治丧时,孝子穿戴必须一身白,女衫一丈,男衫八尺,女帽七尺,男帽五尺,重孝子一律披麻带孝。孝衫孝布一搬是在操办寿衣时按带孝人数裁剪就绪,老人过世后散发给孝子们穿戴。此俗现时多有简化,公职人员去世后亲属多臂带黑纱短套以示哀悼。
建墓、造棺、缝寿衣诸事多是儿女们商量好后,在闰年的闰月一同操办,意在增寿增岁,也有少数贫寒者分次办理。
治丧包括成服、讣告、吊丧、入殓、下葬等环节。
成服老人殁后,经浴身、剃头、整容、修面(女梳头挽髻)、穿衣,并放一钱币含口中,才设灵堂停尸,堂前供献倒头汤一碗,两旁置立纸制童男女。堂前中央垂吊白纱帐并悬挂一面镜子。堂后置灯一盏,俗之成服。然后讣告亲友,按期吊孝。
门牌、告牌门牌写死者生卒时间和死亡原因。告牌,亦即告示,男写大德望、寿终正寝,女写大壶范、寿终内寝。门牌告牌一般由女婿外甥具名书写。父死落款为孤子,母死为哀子,父母双亡则并写孤哀子。公职人员去世后以讣告代之。
铭旌相当于现今的悼词,是歌功颂德的四六骈文,讲究功笔。用混金胶写于7尺红绸上。下葬时,盖在棺木上一同下葬。商州地方还讲究制做铭旌楼,共3层,高1丈3、4尺,长宽2尺见方,铭旌镶在其中。这是商州继承四皓之遗风,全国独有。
吊孝门牌、告牌一出,立刻就有亲朋邻里来吊唁。吊唁期间,男女孝子必须守灵,跪接吊唁者,为之陪叩。停尸吊孝少则三天,多则七天。
入殓即遗体入棺。时间在葬日前一天。入殓时,死者的舅家人和重孝子均须在场,由阴阳先生主持将遗体入棺。此时,儿媳妇抹棺,孝子不能嚎哭,阴阳先生操办完毕,死者的舅家人和孝子们向遗体告别,钉紧棺盖,垫高升起,意超度亡魄。由死者的舅家人将儿女戴的长头孝改为短头孝,谓之收孝。
出殡出殡时,男女孝子穿孝衫,围孝裙,带孝帽,拿哭丧棍。抬棺人将棺抬起谓之起灵、行礼,众孝子号啕大哭,亡者长子(或长孙)摔孝子盆后送往坟地。
下葬男孝子扯纤,女孝子在棺木后哭灵送葬,老者提五谷斗,拿引魂幡、招魂钱前面开道。到墓地,阴阳先生高喊天圆地方,律令九尊,五谷丰登,子孙兴旺等话,完后下葬封墓。
祭七死者亡日至第七天为一七,共祭七个七,称祭七。每七天均祭灵,重服孝子均到坟地祭奠。
百日洗孝旧时,亡灵百日之内,孝子哀痛异常,不洗澡,不洗衣,不理发。百日这天,所有重孝子都脱去孝衫,用水清洗,谓之洗孝,至此祭期告一段落。现今已无此仪式。
祭三周年死后三个周年,均须祭奠。头周年、二周年一般只限重孝子奠礼,三周年祭奠最为隆重。三周年的前一天当丧事过,当日当喜事过,置办酒席,请乐队,屋内屋外换上红灯笼、红对联,迎亲谢宾。至亲好友都带吉祥红色礼物前来祝贺,整个丧事宣告结束。
新中国成立后,人民政府提倡破除迷信,移风易俗,丧葬礼仪大为简化。八十年代商县人民政府开展殡葬改革,提倡火葬,有的以开追悼会代之。
华文卿(~)名钟毓,祖籍安徽桐城,清初禁海时迁于商州杨斜石窑沟。少时聪慧好学,喜读经文。20岁入商县中学堂学习,22岁考列一等廪生,24岁考取舍生,提人三原关中书院。26岁中举,名列优贡。27岁赴京朝考,得授四川候补知县。曾先后出任四川双流、陕西米脂、神木、临潼等县知事十余载。刚毅方正,刑清政简,修文校业,剔奸除蠹,无不尽心,所到之处,皆有惠政。民国10年()任临潼县知事时,驻军骚扰百姓已为地方累害,卿为抚残翼卵,决意执斩犯军元凶,因而与驻军反目成仇,遂于次年愤然辞职,以示抗议。
文卿弱冠之年,父病卧床不起,山中缺医少药,思己身为人子却不能为父解除病患,每每有扼腕唏嘘之痛,遂专心研读歧黄古籍,并
访友拜师,同讨脉理,遂成名医。公务之余,以为亲友民众诊病疗疾为乐事。弃官以后,于武汉望湖门西街悬壶行医。武汉失守前夕离鄂回陕,定居西安,继续行医。擅长中医内、儿、妇诸科,且医事严谨,细究精微,善用《伤寒论》古方化裁妙用,取效速捷。
新中国成立后,华文卿虽年近古稀,仍孜孜不倦的为人民群众看病行医。年被聘为西安市卫生局中医顾问。年进入省中医研究所,任中医内科主任暨医史文献研究室副研究员等职。
松云寺龙松
松云寺之驰名,不在于寺,而在于松。原来这个寺内有两颗古松,顶平如铺,枝似虬龙浮空,覆盖院内,宛如绿云。
据说,王莽追杀刘秀那时候,刘秀逃亡到这里,天色已黑。刘秀为了安全,攀登上树,睡在树顶上,便将松树顶压平如床,至今长不起来。刘秀腹内饥饿,夜里将松籽摸食而尽。所以直至今日,松云寺之松,有果无籽,实属怪异。
注:以上大部分摘自陕西省地情网
张俊
年6月
预览时标签不可点收录于话题#个上一篇下一篇转载请注明:http://www.mauritiustour.net/jbszzmb/5422.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