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技带来的便利在生活中被应用的淋漓尽致,移动通讯最初从实验室里也走进了千家万户的生活中,作为移动通信的载体——手机,人们从早上醒来睁开眼睛到晚上关灯上床睡觉,越来越多的人对它产生了前所未有的依赖感。今天,就让我们走进移动通讯的编年史,带你感受科技发展带给我们前所未有的新鲜感。
世界上最早的手机是由美国贝尔实验室发明,与其称它为手机,我们更习惯叫它电话。这部电话的发明者AlxandrGrahamBll原先是一名声学生理学家和聋哑人语的教师,在年3月10日贝尔与他的同事试验了世界上第一台可用的电话机。它的问世不仅在当时开创了通讯技术的先河,也是今后移动设备发展的先决条件。
移动通讯硬件发展时间简史
手机作为移动通讯的载体,想要在空间中传递信息涉及非常复杂的通讯原理,高深的学问表述太烧脑(其实小编压根就不知道),下面就为大家提炼出手机通讯发展的历史:
年,英国的法拉第首先发现了电磁感应现象,而赫兹也在实验中证实了电磁波的存在。电磁波的发现,成为有线电通信向无线电通信的转折点,也成为整个移动通信的发源点。
年6月2日,贝尔做实验的时候,不小心把硫酸溅到了自己的腿上。他疼得对另一个房间的同事喊到活,快来帮我啊!而这句话通过实验中的电话传到了在另一个房间接听电话的活特耳里,成为人类通过电话传送的第一句话。(为什么不是自己的一小步,人类的一大步这种感人至深的对白呢?)
年,一位叫做“内森·斯塔布菲尔德”的美国人在肯塔基州默里的乡下住宅内制成了第一个无线电话装置,这部可无线移动通讯的电话就是人类对“手机”技术最早的探索研究。
年,美国贝尔实验室制造出战地移动电话机。
年,第一台现代意义上的可以商用的移动电话诞生。它是将电源和天线放置在一个盒子里,重量达3公斤。
手机制式发展史
从世界上第一款手机发展至今,人类探索的时间已经接近于年,小时候通过两个简易的塑料杯中间拉扯一根线形成通话环境,再到在实验室里实验无线电波,一直到如今的G网络,它们之间的通信技术又有怎样的不同呢?小编在这里简要1G的原理。
1G:第一代手机(1G)是指模拟的移动电话,也就是在20世纪八九十年代中国香港、美国等影视作品中出现的大哥大。由于当时的电池容量限制和模拟调制技术需要硕大的天线和集成电路的发展状况等等制约,这种手机外表四四方方,只能成为可移动算不上便携。很多人称呼这种手机为“砖头”或是黑金刚等。
这种手机有多种制式,如NMT,AMPS,TACS等,但是基本上只能进行语音通信,收讯效果不稳定,且保密性不足,此种手机类似于简单的无线电双工电台,通话是锁定在一定频率,所以使用可调频电台就可以窃听通话内容,保密性非常差。那时候的手机游戏也几乎是见不到的,游戏娱乐生活也尚未见到起色。
2G:第二代手机也是最常见的手机,通常这些手机使用GSM或者CDMA这些十分成熟的标准,也就是80后90初小伙伴们眼中对于手机最初的记忆,以诺基亚为代表。此类通讯技术可以支持彩信业务的GPRS和上网业务的WAP服务,以及各式各样的Java程序等。
这个时间段诞生了历史上第一款手机游戏,很多的玩家会联想到诺基亚的贪食蛇,但是实际上并非如此。人类历史上第一款手机游戏在11年前,也就是年推出的一款Hagnukmt-0手机,其中系统自带了俄罗斯方块游戏。
如果说2G时代太笼统,我们可以对其进行一系列的细分:
2.5G:其特色就是拥有GPRS功能,它是2G移动电话用户可用的一种移动数据业务,有了它,我们可以进行简单的wap浏览以及移动QQ,但是对于大数据流量比如在线试听、观影来说还远远不够,当然,那时候的网费用来看电影我们貌似都承受不起。(说的好像现在在线看电影能够承受得起费用一样。总理让运营商降资费提升带宽,你们做好了吗?!)
2.75G:其特色就是EDGE功能,EDGE是英文EnhancdDataRatforGSMEvolution的缩写,即增强型数据速率GSM演进技术,简要的说就是比GPRS更快,但较于3G来说还是小巫见大巫。
3G:是英文3rdGnration的缩写,指第三代移动通信技术,是指将无线通信与国际互联网等多媒体通信结合的新一代移动通信系统。它能够处理图像、音乐、视频流等多种媒体形式,提供包括网页浏览、电话会议、电子商务等多种信息服务。给我们的最为直观的感受就是上网速度飞快,能够满足现如今的正常网络需求。
如果在3G时代再进行细分的话,还是可以像2G网络一样细分出3.5G/3.75G:采用HSDPA、HSDPA+、HSDPA2+及HSUDA。可以让用户享用7.2M到42M的使用速率。在提供极速数据服务的同时,安全性也得到了改善,3.5G手机偏重于安全和数据通讯。
4G:第四代移动通信及其技术的简称,能够传输高质量视频图像以及图像传输质量与高清晰度电视不相上下的技术产品。对普通的用户来说最直观的感受就是手机使用速度快的飞起,流量消耗也是快的飞起。
手机操作系统与游戏发展史
手机游戏作为娱乐化的新浪潮在定位之初便以丰富端游以外的生活娱乐为目标,而在演变过程中,它们的角色也在逐渐发生着微妙的变化:
早在诺基亚时代,在绿屏的功能机里我们便能找到贪食蛇的身影,这四个数字代表了那个时代手机游戏的美好记忆。
塞班系统的介入,掀起了第一批Java游戏的风潮。S30、S40、S50、S60的系统版本更新让手机游戏的内容更加丰富多彩。
随后WindowsMobil的面世,我们能够在手机里看到现如今游戏的影子。
与塞班鼎盛时期相比,苹果的iOS系统和谷歌的安卓系统在那时并不是特别的突出,尽管苹果在PC业务上有自己的独特优势,但在手机操作系统上还是略显青涩。那时候的谷歌不为人所知晓,谁能够料到它们两大巨头在随后的几年里取代了塞班,转而成为行业的霸主呢?!
7年1月9日苹果公司在Macworld展览会上公布,随后于同年的6月发布第一版iOS操作系统,最初的名称为“iPhonRunsOSX”。年6月,苹果公司将“iPhonOS”改名为“iOS”,同时获得了思科iOS的名称授权。随后越来越多的软件开发者开始注意到iOS平台的优势,手机游戏的兴起与iOS系统的崛起有着不可估量的联系。
8年10月,谷歌发布了旗下第一部Android智能手机,在随后的几年里Android逐渐扩展到平板电脑及其他领域上,如电视、数码相机、游戏机等。年第一季度,Android在全球的市场份额首次超过塞班系统,跃居全球第一。而安卓的游戏用的是Java的机制,因此在塞班时代有着丰富经验的开发者对于安卓平台上的开发而言显得轻车熟路,因此之后的手机App开发变得更加迅速。
年10月11日晚上9点30分微软公司正式发布智能手机操作系统WindowsPhon宣布开始加入智能手机大军,年2月,“诺基亚”与微软达成全球战略同盟并深度合作共同研发。随后通过近几年的发展,成为了世界上第三大操作系统。
之后还有黑莓、Firfox、Ubuntu等手机系统面世,都有着自己独特的特点引发人们的
转载请注明:http://www.mauritiustour.net/jbszzmb/6738.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