什么是湿疹?
湿疹是由多种内外因素引起的一种具有明显渗出倾向的过敏性、炎症性皮肤病。《医宗金鉴》云:“遍身生疮,形如粟米,瘙痒无度,播破时,津脂水,浸淫成片。”其特点是临床上表现为:多形性损害,对称分布,瘙痒糜烂,流滋结痂,反复发作,易演变为慢性。一般分为急性、亚急性和慢性三种。
引起湿疹的原因是什么?
湿疹的发病原因很复杂,内在的因素和外在的因素相互作用。
★外在的因素:如生活环境、气候条件等均可影响湿疹的发生,日常生活用品如化妆品、肥皂、人造纤维等,外界的刺激如日光、潮湿、寒冷、干燥、多汗、搔抓、摩擦以及各种动物的皮毛、植物、化学物质等均可诱发湿疹,某些食物也可使某些人湿疹加重。
★内在的因素:如胃肠功能障碍、精神紧张、劳累、失眠、内分泌功能失调、感染病灶等也可导致湿疹的发生。
湿疹的危害?
1.瘙痒难忍,精神萎靡
慢性湿疹的剧烈瘙痒让人难耐,影响到正常的睡眠和学习工作;长时间治疗不彻底可以导致精神萎靡,烦躁及精神因素障碍。
2.红斑水肿
在湿疹早期或急性阶段,患处有成片的红斑,密集或疏散的小丘疹,严重时有大片渗液及糜烂,往往和鳞屑混合而成鳞屑痂。慢性湿疹期间颜色更暗或是发十色素沉着,容易发生裂口,多数人会挠抓,反而越抓越严重,脱皮、皮肤干燥、红斑、硬痂、水肿、疼痛,大面积散落,带来身体上的痛苦。
3.皮肤毁容
长期摩擦搔抓能引起显着的苔藓样化,严重影响患者形象。
4.诱发其他疾病
由于慢性湿疹本身就是系统性的疾病,所以很容易诱发其他疾病,如过敏性哮喘、过敏性鼻炎、过敏性皮肤病等。
目前,西医多采用抗过敏或激素对症治疗,但是副作用大,疗效一般,而且容易反复。那么,中医如何治疗湿疹?
中医称之为“湿疮”“浸淫疮”等,依其发病部位及形态又有“旋耳疮”“脐疮”“肾囊风”“四弯风”等名称。其病因病机,中医认为素体禀赋不耐为其内因,或由于饮食不节,过食辛辣肥甘厚味及腥燥动风之品,损伤脾胃,脾失健运,湿从内生,蕴久化热,郁于血分,湿与热相合困脾,复感风湿热之邪,内外两邪相搏充于理,外搏肌肤而发病。
一、名家名方首届国医大师颜德馨经方治疗湿疹
消风散
《外科正宗》
当归、生地黄、防风、蝉蜕、知母、苦参、胡麻仁、荆芥、苍术、牛蒡子、石膏各一钱,甘草、木通各五分。
中国百年百名中医临床家张子琳经验方
四物清疹汤
归尾10克,川芎6克,赤芍10克,生地12克,苦参10克,白蒺藜12克,白鲜皮12克,蛇床子12克,地肤子12克,荆芥10克,防风10克,苡米仁15克,苍耳子10克,蝉蜕6克,甘草6克,水煎服。
二、艾灸疗法取艾条一根,将艾条的一端点燃,在湿疹发生部位进行回旋灸20~30分钟,对瘙痒部位可延长施灸时间。1天1次,急性湿疹患者3天一疗程,慢性湿疹患者7天一疗程。
由于艾火的温热刺激,使局部皮肤充血,毛细血管扩张,增强血液循环与淋巴循环,使湿疹部位皮肤组织代谢能力加强,促进炎症、粘连、渗出物、血肿等病理产物消散吸收,达到止痒、消肿、镇痛等作用。
三、耳穴压丸法选取肺、心、肾上腺、内分泌、神门耳穴。
在穴区内寻找敏感点,耳郭常规消毒后,对准耳穴敏感点压丸,病程长、迁延不愈的慢性湿疹患者采用轻揉按摩手法,以有酸胀或轻微刺痛感为度;其余用对压强刺激手法,以感明显胀痛、发热为宜。每次贴一侧耳穴,隔2~4日换贴另一侧耳穴,两耳交替,10次为1个疗程。每日自行按压耳穴3~5次。
“肺主皮毛”“诸痛痒疮皆属于心”,而肺穴又为治疗皮肤病的要穴,故贴压肺、心两穴;肾上腺穴具有清热消炎、抗过敏的功效;内分泌穴有抗过敏、祛风止痒的作用;神门穴可镇静安神、止痒。
四、湿疹的最好解决方案——超岱腹针超岱腹针先从用针法调理脏腑及冲任入手,其次用针法疏通经络,使之很好地输布气血,第三针对局部用针法缓解症状,对湿疹能达到立竿见影的效果,而且可以取得很好的远期效果。
案例一:林超岱院长治愈重度湿疹患者吴XX,女,63岁。年开始每年春秋出现过敏性鼻炎,夏季出现四肢少量湿疹等过敏症状。年11月开始双臂、肩背部、腰、腹部、双腿陆续出现湿疹,剧烈瘙痒,抓挠后皮肤破溃区域逐渐扩展。年12医院医院就诊,分别予口服中成药、汤药及药膏涂抹和中药煮水擦洗治疗,但止痒效果不甚明显。
年5月9日慕名而来找到林超岱教授诊治。来诊时双臂、肩背部、腰、腹部、双腿暗红色湿疹,双腿部量多,皮肤破溃,剧烈瘙痒,频繁抓挠,影响睡眠。纳可,二便调。予以腹针及配合口服中药及药渣擦洗治疗。腹针治疗前3天每天1次,然后隔天1次,每次腹针留针30分钟。
1.年5月15日(第3次腹针治疗),皮肤瘙痒有所减轻,抓挠减少。湿疹有所收敛,皮肤破溃程度减轻。
2.年5月21日(第5次腹针治疗),皮肤瘙痒明显减轻,抓挠明显减少。双臂、肩背部、腰、腹部、腿部破溃现象基本消失,暗红色皮疹有所消退,湿疹开始收敛、愈合、结痂。
3.年5月30日(第8次腹针治疗),皮肤瘙痒、抓挠基本消失。双臂、肩背部、腰、腹部皮肤破溃消失,暗红色皮疹明显消退,湿疹基本愈合、结痂,腿部剩余少量湿疹正在收敛、愈合。
4.年6月11日(第11次腹针治疗),皮肤瘙痒、抓挠完全消失。全身各处皮肤破溃消失,暗红色皮疹基本消退,湿疹愈合,仍有色素沉着。
宣告临床痊愈!
案例二:湿疹(摘自《腹针临床效案点评》)
赖某,女,55岁,家庭主妇。年3月就诊,当时医院行中西医药物治疗,效果不佳,来院时双手掌部、双足底部皮肤多处糜烂、渗出、皲裂、红斑。双手接触水、肥皂、洗衣粉后加重。纳眠差,便溏,舌质淡,苔白腻,脉滑。按《壮医药线点灸疗法》中的方法,取长子(最先出现的或最瘙痒的部位)为主穴,配合曲池(双)、血海(双)等穴,采用广西中医学院壮医门诊部提供的二号药线(直径0.7mm,使用范围最广,适用于各种病症)点灸长子3~5个部位及双侧曲池、血海穴,隔日1次。配合腹针取穴:引气归元、腹四关、上下风湿点、大横,隔日1次。治疗1个月后皮损溢水少,皲裂轻,灼热减轻,3个月后治愈。随访2年未见复发。(图-1)[李红.壮医药线点灸配合腹针治疗顽固性湿疹临床体会.首届全国腹针学术研讨会会议论文集,:.]林超岱院长点评:本案腹针处方正确。多种方法配合可以起到协同作用。(林超岱腹针处方图-1)一招制敌:过敏性鼻炎耳鸣耳聋痛风腺肌症失眠抑郁高血压糖尿病等54种典型病症解决方案----第九期超岱中医腹针通用班开始报名啰
(详情
转载请注明:http://www.mauritiustour.net/jbszzmz/4161.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