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方统治颈椎病
由于影像检查的广泛应用,被诊断为颈椎病的在临床上似乎很多。这其中有老年、中年甚至有一部分是青年人。
颈椎病是个症状较复杂的疾病,也称颈椎关节综合征,因颈椎间盘退行性变性、周围骨质、小关节及软组织发生的一系列病变,压迫或刺激颈神经根、脊髓、椎动脉等组织而产生的一组综合病症,且因受累部位、受压迫组织及压迫程度不同而有不同的表现,如眩晕、颈肩疼痛、上肢麻木疼痛、肌肉无力甚或萎缩、头重脚轻、步履蹒跚,甚至猝倒等。
颈椎病一名,中医并无记载,但根据其临床特点可以归纳在眩晕和痹证内,并且以痹证为多见。
沈金鳌《杂病源流犀烛》说:“凡颈项强痛,肝肾膀胱病也,三经受风寒湿邪”而成。程国彭的《医学心悟·项脊强》谓:“项脊者,太阳经所过之地,太阳病则项脊强也”,《证治准绳》谓:“颈项强急之证多由邪客三阳经也”。因风寒湿侵袭、长期劳损导致气血运行不畅,致使经气不利,络脉痹阻,不通则痛,也可致痰瘀互结。
总而言之,本病由诸多因素导致筋膜、肌肉失养而不能很好地约束关节致使关节失稳,从而产生“骨错缝、筋出槽”,压迫软组织、神经,造成颈椎病,也是筋病。那么,颈椎病的症状这么复杂,能不能有一个约法来统治呢?
以我的经验来看,除了急性眩晕见症可以从痰饮论治外,其余见症均可以痹症论治。
张仲景说:“太阳病,脉浮,头项强痛而恶寒”“太阳病,项背强几几,无汗恶风者,葛根汤主之”“太阳病,项背强几几,反汗出恶风者,桂枝加葛根汤主之”,看来,项背强的情况是太阳病,要葛根主治了。至于上肢的麻木、沉重、疼痛,可治从血痹证,处以黄芪桂枝五物汤。
尚某,54岁,供销社职工,下岗多年,闲来无事,爱上了打麻将,常酣战一天两夜而不下火线,久而久之,患上了颈部僵痛的毛病,休息休息也就缓解了。后因到广州探亲,症状明显加重,整天头昏昏沉沉的,眼睛看东西定不准位,脚底下像踩着棉花,双臂酸困、沉重,手麻,心脏还时不时地乱跳。
有一次出门还因为头晕眼黑摔了一跤,医院检查,除了颈椎有多个椎间盘膨出外,其他未见异常。医院,除了长胖了几斤肉,没有任何疗效,他又不接受医生的建议做手术。
问清前因后果后,我让他坐正,按压头顶,就觉得两臂酸麻得厉害,脖子不强痛,可是两肩胛骨之间牵扯强痛不适。脉诊、舌象都无大异。按常法治疗,黄芪五物汤合葛根加味:
绵黄芪20克,桂枝尖20克,白芍20克,粉葛根30克,威灵仙15克,桑枝尖30克,川芎片12克,鸡血藤30克,生姜30克,7剂。
同时把脖子扳了1次。端坐,嘱患者意念放松。先用手法轻轻按摩松弛颈部肌肉,左手托住枕部,右手托住下颌、上提、左右摇晃数次,感觉晃脑袋如摇“拨浪鼓”一般轻松无抵抗力了、加大左右摆动角度,再稍运力,往右侧(先往左侧也可)做一次最大角度的转动,就听得“咔吧”一声、对侧也如此。
当然,也不可强求听到声音,很多时候也只能听到一侧出现响声。这个扳脖子的力度要以意念控制。力道小了达不到目的,大了就有可能造成损伤!术毕,贴千里香两张、7剂药后即感各种症状部减轻了不少。
颈椎关节综合征按压迫部位不同,可分为上颈椎病变、中颈椎病变、下颈椎病变。上颈椎的病变可引起枕后疼痛、颈强直、头晕、耳鸣、视力障碍,以及发作性昏迷、猝倒;中颈椎的病变可产生根性疼痛及颈后肌、椎旁肌萎缩,移至膈肌也可受累;下颈椎的病变可产生颈后、上背、肩胛区、甚至胸前区的疼痛。
还有按临床表现不同的分类法,有神经根型,以颈枕部及颈肩部阵发或持续疼痛为主,这类最多;椎动脉型,以发作性眩晕、恶心、呕吐为主;还有以肢体麻木、酸胀无力、步态不稳等为主的脊髓型及头晕、视物模糊、心律失常为主的交感型。
这几种类型常常混合出现,特别是年纪较长并更常见到,给治疗带来了困难,常使人有无从下手之感,我治疗此病也经过了一个摸索的过程,最后得到了一个定法。
不管是何种表观、最终以益气舒筋宣痹为主治,随见症加减药物,收到了较好的疗效,拟定处方为:
黄芪20~50克,桂枝10~20克,(赤)白芍10~30克,葛根20~50克,威灵仙10~30克,桑枝20~30克,鸡血藤30~50克,此为基本方。
后脑痛、肩背困重加羌活,上肢麻木加当归、川芎,疼痛加片姜黄、醋延胡索,有瘀血表现者加苏木,甚者加服“乳没血甲散”,心悸加丹参养心。常抓住最主要病痛侧重用药,表现不重要者即可忽略,多10剂以内见效。
我夫人的堂弟,因颈椎间盘突出,作了手术,拆去一节,安装了一个进口的金属构件。手术已过去2年了,基本丧失了劳动力。今年夏天某日在汉江里泡了几小时,其后双手麻木,医院,他那个装了金属骨节的脖子是谁也再不敢乱动的。
找我吃了15剂药,基本方加薏苡仁30克、苏木10克,获效。
好书推荐:往期回顾:我的中医实习故事(80)腹胀呕吐我的中医实习故事(80)腹胀呕吐我的中医实习故事(79)一味芦根治热呕吐奶我的中医实习故事(78)药引子——丁桂儿脐贴(治小儿大叶性肌炎)曾培杰我的中医实习故事(77)药引子——金鸡独立(治胆胃不和失眠)我的中医实习故事(76)药引子——扎马步(治阴囊潮湿瘙痒)我的中医实习故事(75)药引子——艾灸足三里(治产后虚秘)我的中医实习故事(74)药引子——拍腋下(治肝郁便秘)我的中医实习故事(73)药引子——跳绳(治尿道结石)我的中医实习故事(72)药引子——转呼啦圈(治子宫肌瘤)我的中医实习故事(71)转移注意力能治病(治失眠)我的中医实习故事(70)腰酸痛与盆腔炎我的中医实习故事(69)慢性前列腺炎我的中医实习故事(68)卵巢囊肿我的中医实习故事(67)顽固流鼻水我的中医实习故事(66)牙齿长得过快我的中医实习故事(65)升阳益胃汤治阴道炎我的中医实习故事(64)——守得云开见月明(治冠心病)我的中医实习故事(63)乳腺小叶增生我的中医实习故事(62)用肉桂粥投石问路(治虚寒所致眼睛红肿溃烂)我的中医实习故事(61)试探疗法——慢性咽炎我的中医实习故事(60)食积咳嗽测试我的中医实习故事(59)辨阴阳,效果彰(治阳虚腿抽筋)我的中医实习故事(58)喉源性咳嗽我的中医实习故事(57)海马三七汤治跌打损伤后遗症我的中医实习故事(56)盆腔积液特效方我的中医实习故事(55)桂枝茯苓丸治子宫肌瘤我的中医实习故事(54)鼻炎排脓汤我的中医实习故事(53)肝胆循环(治头晕痛,眼胀睡不着觉)我的中医实习故事(52)没有堵塞就没有压力我的中医实习故事(51)腰肾有湿热,利其膀胱我的中医实习故事(50)口舌生疮我的中医实习故事(49)降胆胃治脂肪肝我的中医实习故事(48)宣白承气汤治哮喘我的中医实习故事(47)通肠强心法(治冠状动脉堵塞)我的中医实习故事(46)找出骨刺的原因我的中医实习故事(45)小儿脑积水我的中医实习故事(44)舌尖长肿块我的中医实习故事(43)升阳益胃汤治脱发我的中医实习故事(42)最好的保暖衣——火龙道袍(治手脚冰凉)我的中医实习故事(41)伤科点睛之笔——大黄(治瘀肿)我的中医实习故事(40)皮肤硬化病我的中医实习故事(39)四肢者,诸阳之本(治膝痹)我的中医实习故事(38)黄蜂蜇我的中医实习故事(37)咳嗽也遗尿我的中医实习故事(36)情志与风疹我的中医实习故事(35)夜游症我的中医实习故事(34)医生的修养及治带状疱疹我的中医实习故事(32、33)网上普及中医、后继乏人我的中医实习故事(31)痤疮的病因我的中医实习故事(30)顽固性肩周炎的真实病因我的中医实习故事(29)斗鸡的启示我的中医实习故事(28)阳光下做扩胸运动(治乳腺增生)我的中医实习故事(27)未来中医的发展(治过敏性鼻炎)我的中医实习故事(26)打败病毒用人参我的中医实习故事(25)健康真经我的中医实习故事(24)皮肤湿疹背后的元凶我的中医实习故事(23)土虚则木摇我的中医实习故事(22)成熟早了,寿命短了我的中医实习故事(21)阳和汤治工伤我的中医实习故事(20)泌尿科医生的惊讶我的中医实习故事(19)重症肌无力我的中医实习故事(18)厚土伏火治口腔溃疡我的中医实习故事(17)诊病细穷源,用药大方向我的中医实习故事(16)腋汗症我的中医实习故事(15)不消脂肪而肥胖自减我的中医实习故事(14)不消炎而火退我的中医实习故事(13)不利水而肿消我的中医实习故事——不止咳而咳止(12)我的中医实习故事——不润肠而便通(11)我的中医实习故事——中医不是慢郎中(10)我的中医实习故事——死里逃生的患儿(9)我的中医实习故事——刀下放生(8)我的中医实习故事:把荣誉当玩具(7)我的中医实习故事:意冷与脾胃不振(6)我的中医实习故事:广生堂的老中医(5)我的中医实习故事:虚陷当升提(4)大学教授的心肌梗死(3)小郎中学医记:我的中医实习故事(1/2)注:本文本转载请注明:http://www.mauritiustour.net/jbszzmz/5412.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