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下为正文
曹丽珍是个“瓷娃娃”(成骨不全症患者),年生于磐安县双峰乡横塘村。因为这种先天性疾病,她的身高只有75厘米,体重还不到20公斤,更糟的是,轻微的碰触就可能给她带来一场严重的骨折。从小到大,曹丽珍经历了大大小小40多次骨折。
脆弱如她,却总是笑对生活。她用一双巧手做丝网花、编草鞋、串水晶饰品,跻身浙江省创业扶贫大赛四强。
“感谢命运,让我拥有一双健康的手,可以靠手工活赚钱。”曹丽珍的骨头,最脆弱,却又最坚强。而把这份坚强传递给她的,是妈妈杨子花坚定的爱。
40多次骨折,常人难以想象的痛苦。曹丽珍更怕的却是岁月,怕来不及尽孝。杨子花也怕,怕有一天抱不动女儿。一个“瓷娃娃”,一个“铁妈妈”,面对困境,母女俩平和地接受着,坚强地往前走。
//“拇指姑娘”骨折40多次//曹丽珍一生下来,就和别的孩子不一样。她患有成骨不全症,这个病的患者在我国有10万人以上,他们骨密度低,容易骨折,目前尚无法被治愈。
看着这个细胳膊细腿的婴儿,有医生说她活不了多久,有人劝杨子花放弃,还有人说她应该去医院讨个说法。来不及享受初为人母的喜悦,但杨子花有为母则强的责任感:“孩子是来投生的,不是投死的,既然生下来了,我就要好好养大。”
没过多久,襁褓中的曹丽珍就骨折了。虽然只是像很多孩子一样从床上滚了下去,对她来说却是一场灾难——手断了,背也弯了。杨子花医院,骨科医生却直摇头:“这么小的孩子,又得了这种病,连石膏都没法打啊。手就算接回去,以后也没用了。”在杨子花的哀求下,医生给曹丽珍开了些消炎药。
之后好长一段时间,曹丽珍哭声不断,幸运的是,弱小的她总算熬了过来,而她的手也还能用。对于那次骨折,曹丽珍没有印象,但她高低不平的肩膀和微微拱起的脊背都是那时留下的后遗症,提醒着曹家人要悉心呵护这个脆弱的“瓷娃娃”。
曹丽珍的下肢有些萎缩,脚也长不大,无法为身体提供支撑,因而迟迟学不会走路,连上厕所都需要妈妈抱着。杨子花走到哪里都要带着女儿,即便到田埂上干农活,也要挖一个土坑,把年幼的曹丽珍放进去,以防她滑倒、摔伤。
即便母爱为她撑起了一座温室,骨折还是会突如其来地降临。曹丽珍已经“邂逅”了大大小小40多次骨折,有的是在她倔强地想学习走路的时候,有的是在她小心翼翼地穿脱衣物的时候,还有的,只是因为她转了个身。每一次都疼得撕心裂肺,她别无办法,只能忍痛承受,然后,小心一些,再小心一些。
尽管曹丽珍的身体发育缓慢,小时候每年还能长一点,可是10岁以后,她的身高就不再发生改变了,定格在了75厘米。虽然曹丽珍很少出门,但她从人们异样的眼光里,意识到自己是家人的“伤害”。
杨子花不忍心弱小的女儿自卑,像念咒语一样一遍遍地告诉她:“你以后会有出息的。”现在看来,妈妈的这个咒语还真应验了。曹丽珍可以轻松地面对采访镜头,笑着用“我是大美女”来做自我介绍,也可以在全省创业扶贫大赛上大大方方地分享自己的故事和梦想。它的“法力”当然不是神祗赐予的,而是藏在杨子花34年来点点滴滴的母爱里。
//你不坚强,我怎敢老//曹家并不富裕,杨子花夫妇靠种地和做泥水工养活一家人。早出晚归地忙碌,家里的收入还是不多,为了多照顾女儿,夫妻俩不敢到太远的地方打工,也不能将药材种植的规模扩大。
在曹丽珍7岁那一年,家里迎来了更艰难的日子。“爸爸打工时从山上摔下来了,在床上躺了三年多。家里的房子刚刚打好地基,没钱往上造。妹妹才两岁。”曹丽珍回忆,那时候的妈妈就像超人一样,要照顾丈夫和两个孩子,要打工赚生活费,还要给泥水师傅帮工造房子。
村里的路至今还是旧时的土路,高高低低,坑坑洼洼,也不像其它村一样,有一块平坦的中心广场。为了让女儿的活动范围大一些,杨子花咬牙用家里的田向邻居换来了一块空地。
尽管家人阻拦,曹丽珍还是偷偷地练习,学会了“走路”和“开车”。现在的她,可以用手撑着15厘米高的小板凳,连续“走”两三分钟。时间虽然不长,也已经可以让她基本实现在家中的生活自理,妈妈只需在她上下台阶的时候帮一把手,可以去更远的地方打工了。
曹丽珍的“座驾”是外甥幼年时玩的滑步车,坐在上面握着方向盘,用脚轻轻蹬地,她就能赶上健全人的步行速度。而家门口的空地,就是她最常去的“驾驶”场地。曹丽珍还学会了扫地——把扫帚放在小凳子上,双手撑着小凳子挪一步,再握起扫帚扫一路,速度虽然不快,总算能帮家里做些事情。
最近几年,杨子花的类风湿性关节炎加重了,血压也常蹿得老高。她嘴上不说,心里却为曹丽珍的将来忧心:“我要是老得抱不动她了,她该怎么办呢?”妈妈的白发、病痛,曹丽珍看在眼里,她也急切地想为母亲减负。她练走路、学上网、做手工,逼着自己不能偷懒,开开心心地过好每一天。
//巧手创业,为爱出发//曹丽珍不仅努力,而且聪明。她从没上过学,却能熟练地跟记者用文字进行
转载请注明:http://www.mauritiustour.net/jbszzmz/6497.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