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文约字丨预计阅读时间:3分钟
医院,医院骨科住院治疗效果不佳的腰背痛患者。除了一些“腰椎间盘脱出”,“压缩性骨折”,“腰椎滑脱”的老大难,都能取得超出患者预期的效果。
9月,接诊一位“腰椎手术失败综合征”的患者,医院做了“L4/5椎间盘摘除椎体融合术”,术后改善效果并不理想。医院,湖南省医院骨科,康复科均不能取得预期的效果。
病医院康复科找我试试,我只是给她调整了足,踝与骶髂关节,首次就解决了她60%的不适症状,后续又做了9次门诊治疗,与常人无异。
开启思路
病医院,湖南省医院做了以下治疗:
针灸局部推拿(自述症状加重)
止痛药,临床输液
活血化瘀一类的中成药,中药
外敷膏药,止痛膏药
理疗科电疗,热疗,水疗
前后治疗了半年,病友自述没什么用。
因为打了内固定,所以很多理疗方式是受到限制的,情况比较棘手。不过,这都没关系,我对于腰痛这类毛病,从来不在局部做文章。
病友的主要症状是腰背痛,腿麻,走路无力。我对她做了系统的体态评估,发现有以下问题:
左侧足踝偏外旋,右侧足踝偏内旋
骨盆左侧倾,逆时针旋转(屁股歪了)
企鹅行走步态,摇晃不稳
行走过程中,髋关节受限,身体明显前倾
我告诉她,问题并不是手术做的不好,而是她的下肢,骨盆,腰椎出现了功能性的障碍。
长久以来,肌肉骨骼疾病的治疗是通过影像学检查结果,给医生恢复患者正常的生理解剖结构提供证据。很多患者影像学检查上并无什么问题,但是他们就会表现出各种各样的不适症状,这就是功能性障碍。
这位病友术后,做了X光,CT,MRI等影像检查,结果都没有问题,但她就是会有不舒服的感觉。遇到这种情况,就不要只想着解剖结构,生物力学异常,还需要多考虑功能性障碍因素。否则,很多问题是解决不好的。
足/踝的位置关系所提供的临床信息:
足,踝的位置如果过度的旋前/旋后,相比正常位置则会表现出较差的姿态控制能力。比如,走起路来给人一种怪异感。
如果一个人静态/动态的姿势控制能力异常,就会表现出各种静态姿势/运动代偿,这会对肌肉功能,关节功能,骨生物力学结构造成不良影响。最终,会演变出各种不适症状。
骶髂关节功能障碍对腰背痛的影响:
骶髂关节可以协助下肢和躯干之间的力量传递。骶髂关节周围的感受器接受,传递的信息对维持人体姿态非常重要。因为骶髂关节会影响感受器,步态,姿态,所以它通常是慢性下腰背痛患者功能紊乱的源头。
通过异常的步态,骨盆的异常位置结构可以判断骶髂关节存在着功能紊乱的问题。
我并没有在病友的伤口做任何处理,只是给她调整了足踝位置,骨盆位置,骶髂关节功能,矫正下肢不等长的问题,再处理了下肢相关肌群。解决了她肌肉功能障碍的问题,症状也就好了大半。
首次治疗患者能够得到超出以往治疗的效果,后续依从性也就不需要我操心。一个疗程的治疗结束后,她的不适症状已经得到了彻底的缓解。
谢谢阅读
个人在诊疗当中的一点见解,希望你能有所收获!感谢转发朋友圈的读者,这是对笔者的认可!
工作室
转载请注明:http://www.mauritiustour.net/yfjbzs/5107.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