手足厥冷,又称四肢厥逆,指手足至肘、膝发凉,手足属四肢末端,为阳气之本。手足虽为四肢之末,却与内体脏腑经络有着密切联系。故手足最能灵敏反映内体阴阳盛衰和气血盈亏的变化。《诸病源候论·虚劳四肢逆冷候》:“虚劳则血气衰损,不能温其四支,故四肢逆冷也。”所以说,手脚冰冷的基本病机就是气血运行功能失常。因此,手足又可视为内脏的“温度计”,通过手足温度的变化能预测内脏阳气的状况。
01
古籍对手足厥冷的阐述
“《黄帝内经·素问·阳明脉解》说:“四肢者,诸阳之本”。手之三阳经的经气发自于手,足之三阴经起源于足,说明手足末端是经气的发源地,阳气较为充盛,故为阳气之本。又手足为经气交会之处,手足三阴经及三阳经于手指、足处交会,如《灵枢·动输》曰:“夫四末阴阳之会者,此气之大络也”。皆说明四末为阳气之本,经气充旺之处。又“脾主四肢”,脾为后天之本,气血生化之源,脾阳充则四肢暖,故四肢最能反映脾阳的盛衰。
02
手足厥冷临床意义
“一、手足厥冷为阳虚的信号
阳气虚衰不能温运四末,常以手足厥冷为先驱征兆。主要包括中阳虚衰及下元虚冷两类,都伴有畏寒,通体不温,中阳虚衰者可见乏力、食少、便溏等特点,而下元不足则有面色晃白、脉沉微、腰凉蜷卧,头晕神惫等证候。
二、手足厥冷为寒凝的标志
纵然为阳盛之体,若感受寒邪,寒凝湿滞,也能致阳气不达而手足厥冷。如本有阳虚,感受寒邪,则更易导致手足厥冷,多为风湿病、关节炎的预兆,特点为伴骨节痛。
三、手足厥冷是气血不足的表现
阳气的温煦、阴血的濡养,是气血正常运行的基础,这为我们手足温暖作保障,若失去阳气和阴血的温运和濡养,就会出现手脚冰冷。
03
手脚冰冷药膳调理
“阳气虚弱者
这类人常常表现为畏寒怕冷,手足不温,精神不振,气短懒言,喜热饮食,懒动自汗,舌淡胖嫩,脉弱、沉迟。平时除了要避免损伤阳气的不良行为之外,饮食调理可以多吃温阳补气的药材或者食材,例如党参、人参、黄芪、干姜、肉桂、胡椒、韭菜、虾仁、牛肉、羊肉等。
阴血不足者
这类人常常表现为手脚冰冷,面色萎黄,眩晕,心悸,失眠,唇白,舌淡,脉虚细。平时除了要避免暗耗阴血的不良行为之外,饮食调理可以多吃养血补血的药材或者食材,例如当归、熟地、大枣、桂圆、枸杞、猪肝、樱桃等等。
04
手脚冰冷案例1则
某某,女,26岁。年03月10日初诊。
主诉∶手脚冰冷,畏寒3年。
现病史:自述怕冷,手足冰凉(触诊手脚皮肤温度明显偏低)。偶有心慌,胸闷,多梦。胃纳可,偶打嗝反酸,胃胀。小便正常。偶便秘,2-3天。颈部不适,腰痛(正中间)。月经量少,白带偏多质稀,无异味无瘙痒。舌质白,边有齿痕,花苔,脉细数。既往慢性胃炎病史。
诊断:阳虚气虚
治法:温阳、益气、散寒
转载请注明:http://www.mauritiustour.net/yfjbzs/5902.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