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们都说:湿疹是个磨人的小妖精。
作为婴幼儿时期常见的皮肤问题,这个称号给「湿疹」的确名副其实。由于经常能引起瘙痒,让孩子无法睡觉,孩子睡眠不好进而引起长期疲倦、沮丧甚至影响日常的活动,最后家长既心疼又难免病急乱投医。
在与湿疹斗争的武器中,流传着各种各样的疗法,还有一些号称天然无副作用的「偏方」,这些方法中有些是对的,有些明显就是徒增烦恼,导致病情反反复复不见好,下面整理了5大高频误区,大家一定要避开。
误区一
湿疹是湿引起的,要避免经常洗澡
恰恰相反,湿疹反而是「太干」。由于皮肤太干燥,皮肤屏障功能受损,导致外界刺激物能进入皮肤内侧,引发炎症反应和皮肤过敏。
皮肤屏障由皮肤表层的角质细胞和细胞外基质共同组成。当水分充足时角质细胞之间紧密连结,形成防护层;当水分丧失过多,皮肤细胞干瘪瘪的,容易释放损伤相关分子,导致皮肤炎症,激活免疫系统,引起皮肤肿胀,瘙痒等过敏症状。
图片来源于babycentre
如果把皮肤屏障当作「城墙」,外面的那些过敏原、病原体就是攻城的「敌人」。城墙完好则万事无忧,城墙破损则敌人就见缝插针。所以,处理湿疹,可以简单的理解为要修城墙(保湿)和抗击敌人(激素抗炎等)。
因此宝宝湿疹期间可以洗澡,只是不要过度清洁,适当即可。对湿疹宝宝来说,建议盆浴,室内温度控制在24°C左右,水温控制在37°C左右。洗完澡后应拍干并涂抹润肤乳液或治疗的药物,穿上宝宝的衣服。
误区二
湿疹用激素之前,要先进行保湿
前面提过,湿疹治疗需要保湿+抗炎。很多人就理解为把城墙修复,然后往外让炸弹,所以要先涂保湿再上激素,这样当然不对。
湿疹不仅有敌我矛盾,还有内部矛盾。这种用法很可能会影响药膏的渗透,根据最新的欧洲指南,激素药膏最好应先涂于清洁后的皮肤上,等10~15分钟激素药膏渗透以后,再覆一层保湿剂。如果要在保湿剂后使用,应该选择乳液或霜剂,并且与激素药膏的使用隔开10~15分钟。
误区三
湿疹与食物过敏有关,要忌口
只要跟「过敏」扯上一点关系的疾病,总是离不开两件套——过敏原检查和忌口。事实上,是湿疹导致的食物过敏,还是食物过敏导致的湿疹,目前尚无定论。反而是盲目忌口,会导致孩子营养摄入受限,生长发育迟缓,对孩子更加不利。
在没有即时反应史的情况下,不建议大家对食物过敏进行调查,即不需要忌口,局部治疗就是最佳选择。而如果存在严重的迟发性过敏,可以尝试诊断性排除饮食。这包括在4~6周内从饮食中剔除食物,这个时候饮食日记就能帮到您。
误区四
母乳喂养会加重湿疹,要换深度水解奶粉
有一些母乳喂养的宝宝,口服激素都控制不佳,但吃深度水解奶粉就可以缓解,于是想暂停母乳,改用深度水解奶粉喂养。这同样也是不常规建议的。
图片来源于网络
虽然目前没有明确证据支持纯母乳能预防或改善湿疹,但也没有证据显示母乳会加重湿疹。过去部分国际指南确实推荐使用水解配方奶粉来预防包括特应性皮炎在内的过敏性疾病,但近年规模最大的系统评价和meta分析显示,水解配方奶粉并不比标准配方奶粉更能预防儿童湿疹、哮喘、变应性鼻炎、食物过敏。
因此,若真怀疑母乳加重了湿疹,也不必改用水解配方奶粉。湿疹是皮肤屏障功能缺陷导致的,加强皮肤保湿抗炎治疗才是正道。
误区五
宝宝湿疹不能打疫苗,疫苗会加重湿疹
宝宝得了湿疹,家长还担心接种疫苗会加重湿疹,事实却可能相反。一项来自德国的涉及名5岁至6岁的儿童研究表明:湿疹儿童接种疫苗甚至可以降低湿疹风险,如果接种疫苗后加重,其实是不接种也会加重。
看完这五个误区,总结起来就是:保湿抗炎不忌口;母乳疫苗不背锅。
但此时此刻你的脑海里肯定还有其他问题飘过,比如「我孩子好端端怎么就湿疹了,可以从胎儿时期就预防吗?」「湿疹可以治愈吗?激素安全吗」「湿疹久治不愈该怎么科学处理」.......
针对这些问题,我们请了备受家长喜爱的知贝医疗皮肤科的「海粟医生」做了一期湿疹护理专题课程,用6节课把湿疹怎么来的,又是怎么控制的内容详细将给你听,扫描海报
转载请注明:http://www.mauritiustour.net/yfjbzs/7186.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