俗话说:“白露身不露,寒露脚不露”。
还有一句俗话:“寒从脚下起。”
脚自古就有人体的第二心脏之说。脚离我们的心脏最远,负担最重,且血液供应较少、血液流速缓慢,又少有脂肪覆盖,难以抵挡寒气的侵袭,所以,脚是全身最怕冷的部位。
寒气从脚底下侵犯,循经往上走,凝结在腹部,就会形成“积证”,这是一类有形之邪。另外,脚部穴位众多,受凉易致人抵抗力下降,使病邪乘虚而入。
寒露之后,天气渐渐转寒,尤其入夜之后寒气更甚。此时,我们不妨养养脚。
壹一日常暖脚虽说“春捂秋冻”,但也应当分清部位。
秋季穿着,还是要遵循“下厚上薄”的原则:裤子、袜子、鞋子,一定要穿得厚点、穿暖和点。
上衣可以慢点加,出门预备一件外套,冷热可以随时调节。
寒露之后,就不要再穿露脚的凉鞋了。
夜里阳气最弱,而脚底又是保全人体阳气最关键的部位。把脚保暖好,才能使身体适应昼夜温差的变化,有效抵御外寒的侵袭。
贰二睡前泡脚寒露时节,不仅不能露脚,还应该做好实时的保养,尤其是气血不足又寒气重的人。
1、泡脚的好处脚下神经末梢丰富而敏感,睡前泡脚能使足部的血管扩张、血液流速加快。
经常手脚冰凉、痛经的人,坚持泡脚,可以驱寒祛湿、改善气血、缓解痛经。
家里有老人风湿骨痛、关节痛的,每天泡个脚,可以缓解关节炎、老寒腿、神经发麻的状况。
平时气虚、体寒的人,泡脚能预防感冒,缓解感冒症状。
2、泡脚水里适合加什么中药泡脚时,在水中加点中药药材,还可以起到其它的保健作用,泡脚水中适合加点什么中药材呢?
艾草艾草,也有人称艾蒿,它是一种含有奇异香味的草类,能温经止血,散寒止痛;外用则有祛湿止痒的功效,是一种妇科良药。
用艾叶水泡脚能有效祛虚火、寒火,可以治疗口腔溃疡、咽喉肿痛、牙周炎、牙龈炎、中耳炎等头面部反复发作的与虚火、寒火有关的疾病。
天天用热水泡脚本来就有促进血液循环,赶走体内湿寒的功效,况且艾草能通十二经络,调理阴阳。
(1)艾草泡脚的正确方法
可以将一把艾草放入干净的锅中,然后加入适量的清水,大火烧开之后继续熬煮十分钟左右就可以取出。
等水自然放凉到可以泡脚的时候就可以了,还可以根据自己的身体状况,加入其它材料一起泡脚,泡到微微出汗即可。
(2)艾叶还可以搭配些什么呢?
艾草加花椒可以除脚汗、脚臭、脚气、湿疹。
艾草加红花可改善静脉曲张、末梢神经炎,血液循环不好,手脚麻或瘀血。
艾草加姜片可治风寒感冒、关节病、类风湿、咳嗽、支气管炎、肺气肿哮喘。
艾草加盐可治上焦有火,经常目赤肿痛、牙痛、咽喉痛、气躁心烦、上火下寒、腿脚肿胀
白醋白醋泡脚可以缓解脚气,滋润肌肤。
桂皮桂皮,又称肉桂、官桂或香桂,它与花椒都是家庭中常用的香料,二者都有温肾阳的作用。用它们泡脚,对于因肾病引起的浮肿有较好的缓解作用。
有很多人都会出现水肿的情况,一般和肾脏功能有很大的原因,所以这样的情况可以选择用桂皮和花椒一起泡脚,用水煮以后连续泡脚就会有作用,可以消除水肿,让你身体得到放松。
生姜生姜,在中医上属于辛温解表药,有祛寒解表的作用,而且毒副作用较小。
现代医学认为生姜能够刺激毛细血管,改善局部血液循环和新陈代谢。怕冷、容易手脚冰凉的人可以用生姜泡脚。
要注意的是用生姜泡脚的话不是直接把生姜放进去泡,而且一般要用大小中等的姜,拍扁了以后放入锅中煮半个小时,然后把姜水倒出来,加入适量的冷水。
泡脚的时候可以用水没过脚踝,然后一般泡脚一边搓脚,可以起到驱寒的作用。
这里为大家介绍这款中医名方剂「温胆足浴汤」,此方为祛痰剂,可以熬水喝,也可以拿来泡脚,一边温经散寒,一边理气化痰、和胃利胆。
组方:主要由法半夏、竹茹、枳实、陈皮、炙甘草、茯苓等药材组成。
法半夏:燥湿化痰,和胃降逆,使气降则痰降。
竹茹:清热化痰,除烦止呕;与半夏为伍,化痰清热兼顾,使痰热清则无忧心之患。
枳实:降气化痰,开结除痞,助竹茹清热化痰。
陈皮:理气和胃,燥湿化痰,助半夏化痰理气,使气顺则痰消。
炙甘草:益气补中,合茯苓健脾助运,兼调和诸药。
茯苓:健脾利湿,脾胃生痰之源,使湿去痰消,兼能宁心安神。
温胆足浴汤主治胆郁痰扰证(胆怯易惊,头眩心悸,心烦不眠,夜多异梦;或呕恶呃逆,眩晕,癫痫。苔白腻,脉弦滑)。临床常用于治疗神经官能症、急慢性胃炎、消化性溃疡、慢性支气管炎、梅尼埃病、更年期综合征、癫痫等。
手脚冰凉,血虚寒凝导致的各种疼痛(肩背痛、腰痛、腿痛),体寒、体弱、手脚麻木,宫寒(月经量少、痛经、有血块),脾虚、气虚,眩晕,失眠多梦,躁郁,胸闷气慌,肾虚,乏力,口气重,舌苔白厚,面黄,精神不佳,容易长冻疮的人,都可以用这个方调理。
在深冬来临之前,用温胆足浴汤调治,理气、散寒两相宜,坚持泡上一段时间,冬天也能过得更舒服~
2、泡脚的注意事项(1)水温宜高一些,以不伤足为原则,水温在40℃左右最为适宜,以微汗为好;
(2)选择较大、较深的木桶或搪瓷盆,让水面能没过脚踝,没过小腿最佳;
(3)泡脚的时间也不宜过长,一般30分钟左右为宜,其间加入热水2~4次;
(4)晚饭后1个小时以后才可以泡脚。
(5)泡脚桶要保持清洁,糖尿病患者,以及有外伤、皮肤病的人群不宜泡脚,以防止感染。
(6)泡完脚后,还可以按摩脚心,搓双脚底板各50下,然后再用艾灸熏脚底的涌泉穴。这样做可以达到激活体内阳气的效果,也起到引火下行、不容易上火的作用。
更有三大穴位需要您的呵护寒露时节,除了涌泉穴外,脚上还有三个穴位需要您的呵护!平时注意按揉、艾灸,会有很好的效果哦~
01
太溪“太溪穴”在内踝骨向后凹陷的位置,为肾经原穴,能滋阴降火,又能培阳补肾。而且,它阴阳都能调,可谓补肾的一个要穴。
无论肾阳虚导致的怕冷、四肢冰凉、头晕、胆小、易受惊吓,还是肾阴虚导致的慢性咽炎、心烦、失眠、牙痛等都能通过太溪穴来和资料。
所以,如果肾虚了,您分不清是肾阳虚还是肾阴虚,不知道该吃什么药的时候,按摩这个穴位就能得到缓解。
02
太冲“太冲穴”在脚背上的大脚趾和第二个脚趾中间的缝隙里,为肝经的原穴,能疏肝解郁、调和气血。像青光眼、高血压、心脑血管疾病等都是通过这个穴位来调治。
如果这个穴位按上去特别的疼,是老人家的话,往往说明他的血压不正常,经常按揉可以降压;如果是年轻的女性,一般反映她肝火比较大,爱发脾气或者月经不调,建议经常按揉可以祛肝火、调月经。
03
太白“太白穴”在脚内侧,大脚趾骨鼓起来的关节后下方凹陷处,为脾经的原穴,能健脾化湿、理气和胃。
像老人家因脾胃功能下降导致的消化不良、胃痛、腹胀、拉肚子,便秘等都可以通过这个穴位来改善。
脾经是少气多血的经络,血有余而气不足,所以它经常出现气虚的症状。像脸色发黄、乏力犯懒、没有精神、对什么都提不起兴趣、食欲不振就属于这种情况。经常按揉这个穴位就能很好地改善脾经经气不足的症状。
合肥君德堂中医门诊部
美团线上优惠活动正在进行中
用
转载请注明:http://www.mauritiustour.net/yfjbzs/7250.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