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冻疮”是很多人冬天不得不说的痛苦。
网上的偏方试了一大把,
手套、暖手袋从不离手,
冻疮还是每年如期爬到手背上,
看着人家的手白白净净,心里好郁闷。
经历了上周的猛烈降温之后,
杭州正式入冬,
长冻疮的人又麻烦了……
谁都想有一双美手啊~
指导专家:
医院风湿免疫肾内科胡国强
医院针灸科刘承浩
在杭州,说到冻疮,很多人都会奔医院而去。该院的风湿免疫肾内科和针灸科都推出了专门治疗冻疮的自制制剂,前者是冻疮水,后者是冻疮膏。
据统计,在去年,两个科室总共配出了2万多份冻疮水和冻疮膏。而今年,早在9医院来求冻疮药,从10月中旬开始,每天都有多人来配冻疮药。事实证明,现在长冻疮的人也不少。
医生们发现,长期在户外工作的人容易长冻疮是毋庸置疑的,医院陪配冻疮药的竟然是那些大部分时间在室内呆着的人,他们分别是经常做家务的家庭主妇、小学生,甚至还有在有暖空调环境里工作的上班族……
“寒冷、潮湿、血液循环差是诱发冻疮的3个主要原因。”两位医生一致认为,马大嫂每天在家洗衣服、洗菜、搞卫生,双手老是接触水,让皮肤长期处于潮湿的环境中,容易长冻疮也就在情理之中了。
为什么小学生、上班族容易长冻疮?
为什么小学生、上班族容易长冻疮?
胡国强医生曾经遇到过一位女患者,34岁的姑娘,从事工程设计工作,因为从小她的双手就容易长冻疮,所以特别注重手部的保暖。
工作台上都特地布置了加热的玻璃台板,上班时间能不出门就尽量呆在空调房里,上下班路上又是开车,一天到晚几乎都吹不到室外的寒风。
就算是这样,她那双手依然长冻疮,红肿、胀痛、因多次长而色素沉着,甚至有的地方还破溃流水,简直令人不忍直视……
医生们认为,
1、小学生和办公室一族,有个共同的问题就是久坐不动,这样的人血液循环是相对较差的;
2、这两类人从室内温暖的环境中一下子走到室外时,或是从室外一下子跑进开了空调的室内,在这个悬殊的温差中冷热交替太快,这些血液循环弱的人身体一下子适应不了,末梢的血供瞬间就出了问题,反复之后这些部位就会长出冻疮。
另外,两位医生还特别细心地做了个统计,在他们碰到的这些冻疮患者中,最容易长冻疮的部位依次是耳朵、手、脚、脸,还有少部分女性冻疮长在了脚上、大腿上和屁股上,估计是这些人实在穿得太少或是太紧了。
医生解释,不少人认为在冬天鞋子穿得越紧、袜子穿得越多越保暖,其实这一认知是有误的。要知道,过紧的鞋子以及袜子对血管会有压迫感,会使得末梢血液循环不畅,使得脚部寒冷,这样也更易生冻疮。
脚的表面脂肪层薄,保暖能力差。脚部的汗腺比较发达,非常容易出汗,有些鞋子不透气,脚捂在里面就像蒸桑拿。如果鞋袜包裹得过紧,脚的出汗量更大,脚汗不能及时散发出去,就会被鞋袜吸收而滋生细菌,鞋内湿气遇冷后,双脚会感到更加冰冷。鞋袜裹得太紧,脚部尤其是脚趾受挤压,会影响血液循环,引起脚趾肿胀、疼痛,甚至引起各种脚部疾病。只有脚部血液循环通畅了,脚部保暖才有效。
冬天穿的棉鞋、靴子可以稍大一点,留点空隙,这样利于热量保存和流通。尤其是不要给小孩穿过紧的鞋,否则会使孩子的脚畸形。在鞋里垫上一层透气的鞋垫,能及时吸收脚汗,保持鞋内干燥。鞋垫最好每天进行晾晒,定期清洗更换。
关于冻疮,坊间有种说法“一长就要长三年”。
两位医生表示,虽然医学教科书上没有这样的说法,但事实确实是曾经长过冻疮的人比没长过的人更容易长,而且往往是长在原先长过的位置。
这是因为,长过冻疮的地方,末梢血管已变得畸形,血管调节功能相对更弱,在同样的环境下自然更容易出问题。
怎么做能远离冻疮?
长冻疮除了天气寒冷的原因外,和血液循环也有密切的关系。进入冬天后,人体的活动量相对减少,血液循环、新陈代谢减缓,特别是手背、脚趾、耳廓等末梢循环部位容易产生瘀血引起局部组织坏死,造成冻疮。所以预防冻疮的最好方法就是促进血液循环。
可以从这几方面试试:
一是保暖,着重是耳朵、手、脸等暴露的部位,必要时戴上耳套、口罩、手套、帽子,并围上一块大大的围巾,全副武装起来。
二是保持服装鞋袜的干燥,受潮后要及时更换,有利于保温。鞋袜不宜过紧,受冻部位不宜立即烘烤及用热水浸泡。
三是避免肢体长期静止不动,要经常适当活动,以促进血液循环。
四是强化饮食营养,提高机体对寒冷的适应性。中医学认为,冻疮的发生是由于阳气不足,外感寒湿之邪,使气血运行不畅,瘀血阻滞而发病。因此,
多食用一些牛羊肉、生姜、葱等温经散寒的食物。
可以经常用活血化瘀的中草药护理皮肤,弄点当归、红花、艾叶、花椒、桂皮等加水煮,等变温后用来泡手、泡脚或是擦擦脸和耳朵。
钱江晚报记者何丽娜采写
编辑/制作:医馆君
觉得不错,给医馆君点个zan吧!
往期精彩推荐你只知大姨妈折磨人,却不知它带来的3大好处!别再误解大姨妈了!
赞赏
转载请注明:http://www.mauritiustour.net/jbszdzz/1927.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