谢锡亮:山西省侯马市人,年生于河南原阳县(主任医师,医院院长,山西省针灸学会副理事长,中国针灸讲师团教授,中华自然疗法世界总会顾问,中国澄江学派侯马针灸医学研究所所长,年与针灸教育家承淡安创建的中国针灸学研究社实习研究班毕业,受到承师亲炙教诲,尽得真传,从医70余年,现如今仍在继承师志,弘扬澄江学派针灸医学,发扬灸法特色而做贡献)年8月山西省针灸学会授予谢锡亮“针灸泰斗”称号,谢老在中国艾灸疗法和传承上功勋卓著。
三分治,七分养,药物的治疗作用只占30%,祛除疾病更多是依赖于身体自身调节,即自我修复过程。只要机体的自愈力存在就可重获健康。这是中医的根本宗旨,也是医疗的至高层次。
自愈力既是天生的,也是可以被激发提高的。艾灸的治疗本身其实并不神奇,它只是通过灸火刺激人体经络穴位,激发人体自愈力而已。疾病的康复90%源于人体自愈力,艾灸本质是激发自愈力。
什么是自愈力?
人体神奇而强大的自愈力,是无法用文字完整描述出来的,智慧的古代医家形象地把它称作“正气”。
为何有自愈力,人还是会生病?
1、先天禀赋不足
自愈力是有先天差异的,不同的孩子,体质都不一样。
2、依赖或滥用药物
让我们身体的自愈力成了“软脚虾”,人体的免疫系统在外力的干扰下“备受伤害”。
3、过度消耗自愈力
不健康的生活方式都是会让自愈力消耗的。
4、随年龄增长被消耗
“人过四十,肾气自半”。这里的肾气泛指自愈力。先天禀赋再充足,也会随着年龄的增长逐渐下降,一般40岁左右是转折点。
艾灸激发人体自愈力
《扁鹊心书》中明确指出:“夫人之真元乃一身之主宰,真气壮则人强,真气弱则人病,真气脱则人亡,保命之法,艾灼第一”。中医几千年的实践经验也告诉我们,艾灸这种方法,具有增强、提高和复原人体自愈力的能力。
艾灸能回阳救逆、祛瘀散寒、扶阳补正、补中益气、平衡阴阳、行气活血、温通经络、强肾益寿。
艾草是纯阳之物,艾灸时通过皮肤、经络的能量传递与渗透,可驱散寒气,温通经脉,气血痹阻不通的各种疾病症状得到缓解和消除。但其本质在于艾灸从内部为身体补充阳气,滋补脾肾,健肾助脾,培元固本,提高人体自我修复和防御的自愈力。
艾灸产生作用的原理
艾灸的作用机制旨在激发人体自愈力。艾灸的治疗特点就是将人看做一个有机整体,而这样的一个整体,想要对其进行治疗无疑是复杂的,而中医通过激发人体的自愈能力,让其进行自我治疗,无疑是一种极其具有远见的治疗方式。
艾灸作用机制,目前看来大致可分为以下四点。
1局部刺激
灸疗是一种在人体基本特定部位通过艾火刺激以达到防病治病目的的治疗方法,其机制首先与局部火的温热刺激有关。
正是这种温热刺激——
使局部皮肤充血,毛细血管扩张,增强局部的血液循环与淋巴循环,缓解和消除平滑肌痉挛,使局部的皮肤组织代谢能力加强,促进炎症、粘连、渗出物、血肿等病理产物消散吸收;
还可引起大脑皮质抑制性物质的扩散,降低神经系统的兴奋性,发挥镇静、镇痛作用;
同时温热作用还能促进药物的吸收。
2经络调节
经络学说是中医学的重要内容,也是灸疗的理论基础。人是一个整体,五脏六腑、四肢百骸是互相协调的,这种相互协调关系,主要是靠经络的调节作用实现的。
现代研究表明经络腧穴具有三大特点:
经络腧穴对药物具有外敏性。即用同样艾灸方法选择一定的腧穴与一般的体表点,其作用是明显不同的。
经络腧穴对药物作用的放大性。经络并不是一个简单的体表循行路线,而是多层次、多功能、多形态的调控系统。在穴位上施灸时,影响其多层次的生理功能,在这种循环感应过程中,它们之间产生相互激发、相互协同、作用叠加的结果,导致了生理上的放大效应。
经络腧穴对药物的储存性。腧穴具有储存药物的作用,药物的理化作用较长时间停留在腧穴或释放到全身,产生整体调节作用,使疾病得以治愈。
3调节免疫
许多实验都证实灸疗具有增强免疫功能的作用。
灸疗的许多治疗作用也是通过调节人体免疫功能实现的,这种作用具有双向调节的特性,即低者可以使之升高,高者可以使之降低,并且在病理状态下,这种调节作用更明显。
艾灸提高自愈力的四大穴位:
大椎穴
大椎穴位于人体的颈部下端,第七颈椎棘突下凹陷处。若突起骨不太明显,让患者活动颈部,不动的骨节为第一胸椎,约与肩平齐。大椎穴归属脉,艾灸此穴有养生保健、延年益寿等作用。
神阙穴(肚脐)
神阙穴即肚脐,又名脐中,是人体任脉上的要穴。它位于命门穴平行对应的肚脐中,艾灸此穴有使真气充盈、精神饱满、体力充沛、腰肌强壮、面色红润、耳聪目明、轻身延年等作用。
肾俞穴
肾俞穴位于人体的腰部,当第2腰椎棘突下,旁开1.5寸。肾前穴归属足太阳膀就经,艾灸此穴有补肾助阳、调节生殖功能,缓解腰痛、肾脏病、高血压等作用。
足三里穴
足三里穴位于小腿前外侧,犊鼻穴下3寸,距胫骨前一横指(中指)处。坐位屈膝,取犊穴,自犊鼻穴向下量4横指),按压有酸胀感。足三里穴归属足阳明胃经,艾灸此穴有调节机体免疫力、增强抗病能力、调理脾胃、补中益气等作用。
以上四个穴位,大家有时间可以每天艾灸1到2个穴位,每次每个六位施灸15-20分钟,让自己的身体越来越棒。
穴位的艾灸顺序应自上而下,自内而外,如果有时间,最后可艾灸足部涌泉穴,避免上火,艾灸期间不应着风受凉,保持平和情绪。
注意:饭饱酒后不宜灸,大汗淋漓不宜灸,艾灸后毛孔舒张,故半小时内不宜洗澡,避免寒气趁虚而入,艾灸一向是慢功出奇效,无论是养生保健,亦或防治疾病,都需坚持。
长按转载请注明:http://www.mauritiustour.net/jbszdzz/5906.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