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几年,医院内分泌科门诊,常常出现很多年轻人的身影,他们有的跛脚推门而入,有的一跳一跳冲到桌子前撑住,也有的坐着轮椅被人推进来,表情都是一样痛苦。
杭州的张先生和李先生就是他们中的两位。
痛风5年,疼痛难忍才就医
近日,杭州某院内分泌科医生正在坐诊,抬头便看见张先生推门进来,他左手拿着一大袋子的杂物和矿泉水,右手扶在门框上,左脚跟已不能落地,脚尖轻轻地点在地上寻求身体的平衡。
图丨来源于网络
“痛风吧?”医生问道。原来,张先生已经痛风5年了,这5年来多次发作,疼痛的关节从最早的大脚趾、足背,发展到脚踝、膝关节,从左脚到右脚,最终延伸到双脚。
可即使这样,他也没有正规看过病,原来只要休息热敷就能好转,如今这些方医院来就诊。医生给张先生开了急诊化验单,让他去做了进一步检查。
扛着不治,结果引发多种疾病
李先生的情况比张先生要严重得多。医生初次见他是4年前在骨科病房,当时才30来岁的他还能走路,因为反复痛风发作,多处关节出现痛风石。有时痛风石实在没地方长了就会破出皮肤,像是白白的豆腐渣,有时痛风石还会往关节深处长,阻扰肌腱和韧带的正常功能,李先生不得不通过手术挖掉一些痛风石。
图丨来源于网络
李先生平时喜欢招呼朋友喝酒聚餐,据他自己说,特别喜欢酒精上头的快感,直到痛风发作,才尝到了苦头。有段时间,李先生一喝酒就会痛风发作,朋友给他推荐了一种止痛药,吃完止痛效果明显,李先生便陷入了酗酒与痛风的恶性循环,没多久,止痛药不管用了,李先生多次半夜到急诊止痛,医生无奈只好使用激素,直到他四肢关节长满了痛风石。
当时,医生嘱咐李先生,一定要戒酒、降尿酸,如果不改变生活方式,会导致糖尿病、骨质疏松、胃溃疡等多种疾病,长期高尿酸还会导致痛风性肾病,最后只能靠透析维持生命,并让李先生有时间找她制订后续的诊疗方案。但李先生没有再找医生看过,直到2年前又在骨科挖痛风石,内分泌科医生被邀请去会诊。那时,李先生已经激素依赖得了糖尿病,一张满月脸,四肢瘦弱,因为痛风石长得太疯狂,他已经几乎不走路了,只是扶着栏杆跳几下。
医生给他开了些降糖药,再次劝他一定要戒酒,积极接受治疗,有新型的降尿酸药可以试用一下。李先生再次信誓旦旦的说要配合治疗,花再多的代价都要治疗,可依旧没了下文。
图医院
因为长期使用激素,李先生除了得了糖尿病还得了骨质疏松。前几天,他在家里自发性腰椎医院,住院期间还发现有黑便和严重的贫血。因为要想起来方便,母亲把他抱住,没想到最糟糕的情况出现了,咔嚓一声,胸椎骨折,截瘫。医生惋惜道:“可惜了,还这么年轻,要是早点接受治疗,怎么可能出现这种情况。”
医生介绍,痛风的发作都会经历一段时间的高尿酸血症,从无症状期到急性痛风发作,如不加干预可能会演变成慢性发作,但不是所有的高尿酸血症都会出现痛风,高尿酸血症作为“三高”后的“第四高”理应得到重视。
增加患痛风的因素
1、肥胖(体重快速减轻、饥饿,如断食、减肥、脱水也会增加痛风的风险)。
2、高血压。3、糖尿病。4、大量饮酒:饮酒不仅增加尿酸的产生,同时降低尿酸的排出。
图丨来源于网络
5、大量高嘌呤食物摄入。6、药物:包括利尿剂,β-受体阻滞剂和大多数肾素-血管紧张素系统药物。7、家族史。8、肾功能下降。9、剧烈运动。10、高血脂、高甘油三酯。11、代谢基因变异。12、提前绝经。
一旦出现痛风的急性发作建议尽快进行治疗,疼痛缓解后再次复诊请医生评估降尿酸方案。治疗的同时,控制饮食中摄入的嘌呤和果糖,戒酒也是必要的。预防痛风发作可以通过降低风险因素着手。
这些与痛风有关的知识
你了解吗?
高尿酸血症不一定会痛风,痛风一定有高尿酸血症;
高尿酸是由于体内尿酸产生过高或者排泄下降或者两者皆有;
痛风患者如果肥胖,需要减肥,但是不宜过快;
图丨来源于网络
痛风患者需要戒酒,饮酒增加尿酸产生同时降低尿酸排出;
限制高嘌呤动物来源,高嘌呤植物来源无需过分限制;
痛风患者需要限制果糖摄入;
控制高血压,保护肾功能,控制高血脂;
单纯高尿酸血症(未发生痛风)目前不推荐服药作为预防手段,痛风发作以后,痛风易感人群最好遵医嘱服用降尿酸药物;
可以补充维生素C,乳制品摄入等,帮助降低尿酸。
本文来源:
浙江在线健康网
版权原作者所有
如有侵权及时联系、侵删
天祥君
▼点击原文网络问诊
点个“在看”哦▼
预览时标签不可点收录于话题#个上一篇下一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