转载声明:本文转载自网络平台。
夏天夏天悄悄过去留下小秘密压心底压心底不能告诉你~
夏天除了灼热的太阳!美味的冰淇淋!
还有梅雨季!!!
上海中心气象台刚刚宣布
上海将从今天入梅
梅雨趋势据分析,目前东亚大气环流形势正在调整,副热带高压增强北抬,未来3~5天冷暖空气将交汇于长江中下游至江南中北部一带,本市降水过程增多。
上海今天起进入梅雨期
作为开场的降水,今明天的降雨较为明显,伴短时强降水(最大小时雨强30~40毫米)、雷电、7~8级雷雨大风等强对流天气。
明天后期雨带将南压至江南中北部地区。
由于副热带高压不稳定,梅雨带南北摆动幅度较大,本市以过程性降水天气为主,梅雨呈现“非典型”特征。
21~23日主雨带位于江南中北部,本市处于雨带北部边缘,以阴到多云有短时阵雨天气为主。
24日起主雨带北抬至江淮地区,本市多雷阵雨,气温较高。
上海的梅雨
上海常年平均入梅日为6月17日。今年较常年平均略偏晚。
有气象记录以来徐家汇站:最早入梅时间为5月22日(年),最晚入梅为7月9日(年)。年以来最早为6月7日(、年),最晚入梅时间为6月27日(年)。
上海常年平均出梅日为7月10日。有气象记录以来徐家汇站最早出梅时间为年6月9日,最晚出梅为年8月2日。
平均梅雨期长度约为23天。最长梅雨出现在年达58天;最短梅雨仅2天,出现在年和年,为空梅。
梅雨期常年平均降水量为.1毫米,相当于上海年平均降水量的五分之一。
一到夏天黄梅雨季,会感觉身体累,会全身乏力、疲倦,甚至出现心烦失眠、口舌生疮等症状。其实这大多是因为湿气重引起。假如在感到疲倦的同时,还有食欲不好、大便比较稀、舌苔比较厚腻等症状,我们可以认为其身体湿气重
如何摆脱湿气的困扰?
“湿重”说起来很简单,就是体内水分异常增多,多见于肥胖的人。中医认为湿属“有形之邪”,往往会表现为脚部水肿,去到哪都想找地方坐下来、躺下来,很容易睡着,做体检却没有任何异常问题。这都是湿气重的表现。
为什么会湿气重?
有两种可能:一是外湿,现在已经进入雨季,雨季的雨水多,环境空气比较潮湿;二是内湿,这是因为体内脾虚水液运化失常造成的,可通过调理来健脾祛湿,把体内的湿去掉,就不会感到疲倦。
那么夏季祛湿有哪些技巧?
越懒越要运动,体内湿气重的人大多数都是饮食油腻、缺乏运动的人。越是不爱运动,体内淤积的湿气就越多。跑步、健走、游泳、瑜伽、太极等运动,有助于气血循环,增加水液代谢。
“湿重”的人,饮食上要如何注意?
少吃大鱼大肉,同时也不要吃太多甜食和寒凉的食物。酒、牛奶、肥甘厚味等油腻食物不易消化,容易造成肠胃闷胀、发炎。甜食、油炸品会让身体产生过氧化物,加重发炎反应。
当心“心脏亚健康”
入梅之后,有些人会出现胸闷、心慌、觉得闷、烦躁、坐立不安等症状,甚至有些人工作和学习也会受影响了。陈平指出,黄梅天湿度大、气压低,很多本身心脏没问题的人,也遭遇了“心脏亚健康”,像这样因为心慌、胸闷来就诊的病人,占到每次门诊的1/5,这些患者可能验血或者检查的时候看不出什么异样,其实是由于体内有湿气影响了脾胃功能的运作,需要遵照医嘱进行中药或者食疗调理。
远离胃肠道疾病
梅雨季节拉肚子的人越来越多,而且大多以青年为主。医院消化科主任医师李毅平分析,梅雨天气容易导致胃肠功能紊乱,市民要在饮食上面要有所节制,瓜果不要狂吃,不要食用已经霉变的食物。生熟食物要分开处理,做到食品烧熟煮透,定时清洗砧板;而从冰箱里拿出来的食物必须加热,少吃冷饮、冷食。
闷湿引起关节不适
梅雨季节是多事之际,真菌性皮肤病、虫咬皮炎、湿疹等各类皮肤疾病可能在这个闷热潮湿的季节发生。为了防止皮肤病,要注意保持个人物品清洁。
预防“心理入霉”
梅雨天人的情绪负担会加重,压力超过耐受力,会导致“心理入霉”。在黄梅天这段特殊的季节,可以有意识放慢工作、生活节奏。平时工作不要太疲劳,放松心情。
赞赏
转载请注明:http://www.mauritiustour.net/jbszzlff/2362.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