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医
瘾疹(荨麻疹)与风邪:
风为空气的流动。善行而数变。“瘾”本意同“隐”,病旁相依。瘾疹未发为隐,说发就发。发时,疹子时隐时现,此起彼伏,变化太快,游走无常,与风同性。
《诸病源候论·风瘙身体隐疹候》“邪气客于皮肤,复逢风寒相折,则起风瘙隐疹。”
诸痛痒疮皆属于心:
《内经》有“诸痛痒疮皆属于心”的论述。即风丹发于皮肤,搔痒以手挠之,感受却在于心。因此,痒与不痒和痒的程度全凭心灵感应。
如果心气浮越,心神不宁,则瘙痒明显。反之,镇定,心气内敛,则痒感减轻,或不痒。另外,心在五行属火,主营,统血液。风丹高出皮肤,从内向外,或红或白,似烈焰之蒸迫、炽热。说明风丹的发生与心火旺盛,热入营血有关。
肠道失和:
胃为六腑之首。六腑“实而不能满””六腑以通为用“。六腑是人体大便形成和排出的主要器官。大便为糟粕,宜即时排出。如果肠道失和,宿便内停,大量糟粕不能及时得到清理,发酵、入血,将使毒素泛滥,心营受之而致痒疮。
西医
1.分类:
荨麻疹是儿童时期的常见皮肤病,国际上常依病程分为急性荨麻疹和慢性荨麻疹两大类。6周以内为急性,约占90%以上。6周以上为慢性,典型的风团疹和血管性水肿,每周至少发作2次以上。
2.发病机制:
(1)病因统计表明感染因素在儿童急性荨麻疹中达到50%以上,各型肝炎病毒,腺病毒,肠道病毒是荨麻疹最常见的感染原。已经证实荨蔴疹患儿体内存在巨细胞病毒,单纯疮疹病毒、流感病毒A、肠道病毒、EB病毒和溶血性链球菌、肺炎支原体等。消化道感染幽门螺杆菌也与荨蔴疹发病存在一定相关性。其它,如节肢动物感染(瞒、跳蚤、臭虫等)在儿童也较常见。
过敏常常是儿童荨麻疹的主要诱因。约有35%-50%儿童荨麻疹存在食物过敏。滥用药物,如抗生素类、非甾体抗炎药物布洛芬、血清、疫苗、吗啡、可待因、阿托品、碘造影剂等都可诱发特定的荨麻疹。
可吸入物如各种花粉、毛发、尘土等,物理及化学因素如冷、热、日光、摩擦及压力等,或某些化学物质,如加工食品及饮料中的添加剂(染色剂,增味剂,防腐剂等)等都是发病因素。
遗传因素不可忽视。有证据表明,荨麻疹存在家族遗传倾向。
(2)病理儿童荨麻疹最常见的发病机制是IgE介导的I型变态反应。由各种致敏因素(感染或免疫性的)致使机体释放大量组织胺及细胞因子,如白介素IL-10、IL-4、IFN-y等,引起局部皮肤粘膜毛细血管发生充血、水肿、渗出等炎性反应。临床剧痒,并可伴有发热、咳喘、腹痛、呕吐、腹泻或其他全身症状。
部份患儿发病机制则主要体内产生自身免疫性抗体如抗FcεRI抗体,抗IgE抗体等。此类病人体内异常升高的B淋巴细胞刺激因子(BlyS)可在无外源性刺激或T细胞辅助的条件下刺激B淋巴细胞增殖分化产生单克隆自身抗体,从而引发本病。
(3)治疗
治疗原则是清除可能发现的刺激原并缓解症状。
抗组胺药物已经在2岁甚至6个月的幼儿普遍应用,主要选用氯雷他定、地氯雷他定、左西替利嗦、非索非那定、左西替利嗪等。
急性过敏患儿,常立即给予H1抗组胺药物,如苯海拉明等。
03
治疗
一、原理
1.发散以透疹
荨麻疹主因为风,风团块高出皮肤。宜因势利导,发散之。使之外出。
2.宁心以止痒
瘾疹主要症状为瘙痒难忍,心烦意乱。无论何种情况均应宁心止痒。
3.清营以凉血
清理血脉,凉营清心,既有利于镇静安神以止痒,又因为血液得到清理,垃圾得以排出,杜绝疹子之源。特别后期更应注重养血以祛风。
4.调肠胃以绝食入性过敏源
小儿肠道屏障功能未建立,肠道毒素摄入是引发或加重风丹的重要原因,特别是慢性荨麻疹。故治疗宜调理胃肠。
二、治法
1.小儿推拿:头面四大手法(调和阴阳,祛除风邪)、推上三关+清天河水(透疹力强)、掐揉二扇门、拿肩井、拿风池(发散以透疹)、心肝同清(宁心、安神、平肝、息风以止痒)、横擦膈俞、拿血海、推箕门(凉血清心)、腹部操作+退六腑(清理肠道,排出垃圾,修复屏障,减少过敏性因子摄入)
2.中药:升麻、葛根、大力子、虫蜕(透疹之要药)、石膏、茯苓、乌梅(宁心安神、敛肝息风)、蒲公英、银花、连翘(清热解毒)、水牛粉、生地、赤芍(凉营清心)、甘草、大枣(调和胃肠,调和诸药)。
结束语:“绿色脐疗特色胃肠专科”之核心产品复方丁香开胃贴和超级益生菌婴芬普洛,按时按量按疗程按周期使用,有效治疗荨麻疹。
温馨提示:参考廖品东教授博客
赞赏
转载请注明:http://www.mauritiustour.net/jbszzlff/2368.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