走路快慢能预测寿命长短?
有可能。
美国匹兹堡大学的研究者综合9项研究做出总结:走路速度的快慢可以很好地预测寿命长短,在75岁以上人群中相对更准确。普通人的走路速度是每秒钟0.9米,那些走路速度低于每秒钟0.6米的人死亡的可能性会增加,而那些走路速度超过每秒钟1米的人寿命较长。
为什么步行速度能预测寿命呢?
需要明确的是步速不会反映所有问题,依然要结合其他的检查来全面评估健康状况。它只是从一个侧面反映了身体状况。
走路需要骨骼肌肉系统、心肺系统、循环系统、神经系统在内的各个器官的支持和配合。步行速度慢的老年人,可能是身体系统出现了受损现象,这就需要耗费他们比较多的能量,影响身体健康。老年人为什么越走越慢了?
身边总有老人唠叨“走路越来越不利索了“上楼梯越来越费劲了”......这些症状的背后,除了骨质疏松、关节炎、心脑血管疾病等常见问题外,还有一个很重要却总被忽视的原因:肌少症。
肌少症或称“肌肉减少症”,35岁开始,肌肉存储量就快速走下坡路,以每年0.3~0.8%的速度流失,力量逐渐减弱。到60岁,肌肉含量仅相当于年轻时的75%。若不及时储存肌肉,会带来诸多健康隐患。
日常久坐、缺乏运动、蛋白质摄入少、消化功能不好、不科学减肥等都会对肌肉流失造成极大的影响。
肌少症最大的危害就是跌倒。跌倒是老年人的“头号杀手”。肌肉的减少和肌力的下降会使老年人下肢力量减弱,平衡感降低,导致老年人站立困难,使跌倒的风险增加3倍,老年男性致残率增加4.6倍、女性增加3.5倍,并影响抗病能力和疾病的恢复。
如何自测老人是否存在肌少症危险?
亚洲肌少症工作组关于《肌少症的诊断及治疗共识》中提到一种自测方法:让老人连续从椅子上起立坐下5次,所需时间如果超过12秒,肌肉状况可能不太好。如何预防治疗肌少症?
01
营养补充
肌肉的生长离不开蛋白质,健康老年人每天每公斤体重建议摄入的蛋白质量为:1.2~1.5克,多吃富含优质的蛋白的牛奶,蛋类,肉类。除了蛋白质以外,充足的维生素D以及抗氧化物都可以有效增强肌肉力量。
02
抗阻训练
运动联合营养可以提高肌肉的力量和功能,抗阻训练可增加老年人股四头肌肌力及爆发力,有效预防老年人跌倒及发生骨折。高强度抗阻锻炼较低中强度抗阻锻炼更能显著提高肌量和肌力,如下图所示的“勾脚抬腿”动作。
坐在凳子上或者床边练习,抬腿并用力勾脚尖,可明显感觉大腿肌肉紧张,坚持抬腿5秒,放松2秒,换另一边重复进行,每天联系50-60次。走路有益健康,但要会走
不必去刻意提高走路速度,虽然研究提示步速和一个人的预期寿命相关,但目前并没有证据证实:刻意快走能延长寿命。根据自己的身体情况,量力而行,将健步走这样运动坚持下去就可以。
1走路步数:步《中国居民膳食营养指南》建议是每天步行步。能走多少,还是要根据自己的实际情况。不必过于刻板,要循序渐进。兼顾有氧运动的安全与效果。出现身体不舒服或者感觉疲劳,建议停止运动。
2走路速度:因人而异走路可分为慢步走(每分钟约70~90步)、中速走(每分钟90~步)、快步走(每分钟~步)、极快速走(每分钟步以上)。就自我感觉而言:低强度是微出汗、有点喘,但不影响说话;中等强度是内衣有些湿的出汗、喘气,说话连贯性受影响;高强度是大汗淋漓、不想讲话。有一定运动能力的老人可采取中速或快走,每次30~40分钟,可进一步强化心肺功能。走路以微微出汗为宜。3走路地点:公园或塑胶场地走路最好还是在公园、体育场等远离马路,清静又干净的地方。最好是塑胶场地,而避免在水泥地、柏油路等硬地面上走,也避免上下坡行走或上下台阶。
4走路姿势:抬头挺胸最理想的走路姿势,头部应该是垂直的,不要盯着脚下看,一定不要含胸,而是将胸部挺起来,同时收紧小腹和臀部,最好让手臂轻微弯曲,随着步伐自然摆动,体现出韵律感。
5走路准备:一定要注意拉伸
健走前最好做做拉伸或者原地小跑5-10分钟,增加关节的灵活度。
健走后也要做做放松和拉伸活动。6走路装备:鞋底要微软有弹性一双合脚的软底跑鞋,可缓冲走路时脚底的压力,保护脚踝关节免受伤害。“掰”一下鞋底应该较自如的弯曲,穿上走几步,鞋底有轻微的弹力但不至于太软。
End
来源:骨科大夫
转载须获授权
图片源自网络
如涉及版权问题请联系我们
文章仅供参考和学习分享
一切视患者自身情况和以专业医生诊断治疗为准
往期精选
血栓死亡率远超肿瘤!常做这两个动作,一生无栓!有些人活着,屁股却死了...你听说过死臀综合症吗?体内缺乏维生素D,感染新冠风险高出4倍!该如何补?补多久预览时标签不可点收录于话题#个上一篇下一篇转载请注明:http://www.mauritiustour.net/jbszzmb/6134.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