准妈妈整个孕期
可以用一句话来形容
那就是“痛并幸福着”
早期妊娠时,准妈妈往往会出现早孕反应的胃脘部烧灼痛、乳房发胀有刺痛等,孕中后期腰酸背痛、耻骨疼痛、腿部抽筋也困扰着孕妈妈。这些疼痛在孕期发生是不可避免的,那么不可避免,那就想办法缓解吧。真正的智慧孕妈,敢于直面孕期8种疼痛!
1乳房发胀刺痛
通常来说,女性怀孕后在雌激素和孕激素的共同刺激下,于第8周起,乳房逐渐长大,乳头和乳晕部颜色加深,乳头周围有深褐色结节等现象,12周以后还会有少许清水样乳汁分泌。所以乳房会有刺痛、膨胀和搔痒的感觉,另外,乳头也会有疼痛的现象。因此,怀孕初期乳头会疼吗是肯定的,但是这些都是怀孕初期的正常现象,孕妇妈妈们不必担心。
改善方式
乳房的清洁与护理是十分重要的工作,它不仅能使乳房、乳头、乳晕等处保持清洁卫生,也有助于防止乳管阻塞,减轻乳房胀痛。用热毛巾敷于乳房处,能大大地防止乳房结硬块,使乳腺畅通,方便分泌乳汁;轻轻地按摩乳房,也有益于缓解疼痛症状。
随着孕周的增加,选配适当的胸罩可减轻这种感觉。千万不要买小了,否则,它会限制乳腺组织的正常发育,影响今后的哺乳。月嫂来了提示也不要因为经济节省的原因,索性买一个更大尺码的,为了日后乳房再增大还可以使用,这样不合适的乳罩根本起不到托起沉重的乳房、保护腺体舒适生长的作用。
2胃脘部烧灼痛
孕妈咪虽然摆脱了恼人的早孕反应,胃口好了,吃东西也香了。但是每餐吃完之后,总觉得胃部麻乱,有烧灼感,有时烧灼感逐渐加重而成为烧灼痛,尤其在晚上,胃灼热很难受,甚至影响睡眠。这种胃灼热通常在妊娠后期出现,分娩后消失。这是因为子宫在逐渐变大,准妈妈的肠胃增加了很大的压力,而且荷尔蒙使隔离食道和胃的肌肉变得松弛,从而导致胃酸容易向上翻涌,并使胸部产生灼热感。
此外,妊娠时巨大的子宫、胎儿对胃有较大的压力,胃排空速度减慢,胃液在胃内滞留时间较长,也容易使胃酸返流到食管下段。
改善方式
为了缓解胃部疼痛,建议准妈妈每日少食多餐,应避免过饱,少食用高脂肪食物等,不要吃口味重或油煎的食品,这些都会加重胃的负担;饭后半小时内不要躺倒(吃饭时尽量坐直,这样胃酸就不会向上走)。在日常饮食中临睡前喝一杯热牛奶,也有很好的效果。如果晚上经常胃痛,可以请医生为你开一些抗酸剂,在睡前服用。
3手指浮肿、疼痛、发麻
手指属身体末端,孕期中血液循环不佳时,此部位更容易受到影响,会出现水肿的情况,严重者,会进一步产生酸麻的感觉,周翰生医师表示,这是因为血液循环不佳,水分会从血管壁组织液渗出,因此四肢末端容易浮肿,特别是每天早上睡醒时,经过一夜的固定睡眠姿势,血液缺乏流动,容易因严重的水肿而感到手指发麻。
改善方式
感到手指发麻时,只要稍做活动后一般就可恢复正常,可做握拳再放松的动作,促进血液循环。另外,平时要减低钠的摄取量,饮食以轻淡为主,避免过咸的食物引起水肿,也可多吃些促进排水的食物,像是红豆汤,多吃含有维生素B1的食物,像是坚果、全麦谷物和绿色蔬菜等。
若是感到严重的不适,也可冰敷手腕内部来减轻不适。
4腿部抽筋
怀孕后期,常见孕妇出现小腿抽筋的情况,抽筋的学名是「肌肉痉挛」,就是指肌肉突然、不自主的强烈收缩现象,会造成肌肉僵硬、疼痛,主要有三个原因导致:第一是缺乏钙质,因孕妇对钙的需求增加,当体内钙不足时,又走了许多的路、站太久,就容易使小腿肚和腿部肌肉抽筋;其次,则是因为体重增加,导致小腿肌肉负担加重,使得小腿肚和脚部肌肉发生疼痛性收缩而导致抽筋,最后,扩大的子宫影响血液循环也会造成小腿抽筋,一般而言,缺乏钙质的原因最为常见,因为胎儿在成长过程中需要吸收大量的钙,若是妈咪钙质摄取不足,就容易造成抽筋。
改善方式
小腿抽筋时,应尽量伸直抽筋的腿部,并将脚板往自己身体的方向下压,让小腿筋有被拉直的感觉,此时会增加肌腱张力,当张力增加到某一程度后,神经会将讯息传至大脑,大脑为了避免肌腱受伤就会释放出放松肌肉的讯息,抽筋现象就会解除。另外,按摩及热敷抽筋的腿部肌肉,也可减轻抽筋的疼痛症状。
且平时应多按摩腿部肌肉,帮助血液及淋巴循环,而为了避免睡觉时血液循环不佳而导致抽筋,建议孕妈咪睡觉时将脚部垫高,促使血液回流。
平时应多摄取高钙食物,像是小鱼干、豆类制品、起司、海带、牛奶等,怀孕中期以后每天的钙质应补充到1,mg,周翰生医师表示,一般建议怀孕20周后可另外补充钙片,并且适当的晒太阳,帮助维生素D的合成,也有助于钙质的吸收。
5肩膀酸痛
一般而言,怀孕中期后出现的肩膀酸痛多是因为血液循环不佳所造成。怀孕后的血液量会增加,到了怀孕中后期,扩大的子宫会压迫静脉,影响血液回流,造成血液循环不佳,末梢循环也会受到明显的影响,再加上活动不便,运动量减少,更可能恶化血液循环不佳的情况。
肩胛骨部位属末梢循环,易因血液循环不佳而引起酸痛,再加上固定的姿势,像是上班族经常维持同一姿势打计算机,更容易加重肩膀酸痛的情形。其它若是孕妇有姿势不良的情况也可能引发肩膀酸痛。
改善方式
避免肩膀酸痛最好的方法就是“不停的移动”,维持同一姿势不要超过20分钟,像是不要坐、站超过20分钟,周翰生医师表示,若是不能离开座位,也应起身伸伸懒腰、动动肩膀,促进血液循环。
当肩膀酸痛时,也可采用热敷的方式,以不烫伤为原则,一般约40度左右的温度,就可感到高温,将热毛巾敷于酸痛处约10~20分钟,也可请老公帮忙按摩,进行简单的揉搓按摩即可,主要目的在于促进血液循环、放松肌肉,不要针对特殊穴位进行穴位按摩,以免引发宫缩。
一般来说,不论坐或站,肩、颈和头部应该维持直立和平衡,且肩膀要放松自然下垂,以免为肩膀带来过大压力。
6腰酸背痛
原因怀孕进入中后期,因为子宫明显扩大,重心前移,身体会自主的将重心拉回,周翰生医师表示,拉回的力量主要是靠下背、腰部的力量将重心拉回,因此,常见许多孕妇用手支撑腰部,形成肚子向前挺、肩部向后拉的身型,这样的姿势有为原本腰椎部位的正常曲线,此部位会承受较多压力,便容易形成腰酸背痛的情况。
改善方式
孕期须尽量维持正确的姿势,虽然腹部重量会使身体重心前倾,但周汉生医师表示,孕妈咪要尽量拉直身体,勿使脊椎向前倾。也可在身体能承受的情况下,做些简单的伸展运动,像是手臂向上延展,或是平时有游泳习惯的孕妈咪,产后也可继续维持,水中可藉由浮力减轻身体负担,运动会较在陆上来的轻松,也可藉由在水中的伸展运动到腰背肌肉。另外,也可用热敷的方式改善,并以坐姿,请先生稍微按摩下背处,藉以舒缓下背部紧绷的肌肉。产后,腹部的重量消去,就会自行复原。
若感到严重的不适,也可选用托腹带来分散压力,但由于可能须穿戴一整天,一定要选择透气舒适的材质。
7双腿浮肿、静脉曲张
怀孕进入后期,子宫扩大会压迫下腔静脉,阻碍静脉血液回流,造成体内钠和水分滞留,当体内水分积存,就会造成水肿,一天中,下午的水肿会最明显,一般常见的部位是在下半身腿部,可用大拇指按压小腿部分,若是按压后,皮肤明显的凹陷,且按压处会呈现较白的肤色,回复时间慢,就表示有水肿现象。出现的顺序通常为足部、小腿、大腿、外阴、腹部、四肢和眼睑。
水肿一般都是下肢静脉血液回流受阻所影响,但若孕妇同时有高血压、蛋白尿等情况,就有可能是患了妊娠高血压,不可轻忽。
改善方式
怀孕期间的水肿只要没有合并高血压和蛋白尿,一般没有大碍。周翰生医师表示,要减轻水肿的症状就要减轻子宫对下腔静脉的压迫,休息时可把脚抬高,也可多转动踝关节和脚部来促进血液循环,另外,适当的散步和腿部按摩对预防水肿也有效。此外,休息时左侧卧也可以缓解子宫对下腔静脉的压迫。
如果孕期蛋白质不够,也会造成水肿,因此建议多吃鸡蛋、牛奶、鱼虾等食物,少吃盐。
8耻骨疼痛
怀孕后,体内分泌的松弛素和黄体素会使韧带松弛,好让骨盆的伸缩性变大,除了能给胎儿更多的成长空间,也有助于分娩,但有时这两种荷尔蒙分泌过多,会使骨盆间的韧带过于松弛,造成骨盆排列产生问题,就会造成耻骨联合过度分离,引发耻骨疼痛。
一般而言,怀孕过程可能增加耻骨间的距离约2~3㎜,一般为怀孕的妇女,耻骨间的正常距离为4~5㎜,增加后也应在9㎜以下,只要在此范围之内,孕妈咪通常不会有症状,即使有疼痛也都还在可以忍受的范围内,一旦超过9㎜,就属于耻骨联合过度分离,会引起较厉害的疼痛感。
一般而言,进入怀孕后期,耻骨疼痛的情况才会较为明显,但若是关节本身就有问题者,或先前骨盆曾骨折,或是上胎胎儿较大,都可能提前出现耻骨疼痛的问题。
疼痛多半是从耻骨部位延伸到髋骨,使髋关节无法内收及外展,更可能造成下背疼痛,当双腿分离或抬脚时都会引起特别的疼痛,有些严重的孕妈咪,从床上起身或转身都会因为疼痛变得相当困难。
改善方式
通常是在坐起和翻身,或双腿张开时会较疼痛,因此,建议孕妈咪要避免双腿张太开的动作,若是十分疼痛,建议多卧床休息,且睡觉时采用侧躺,并在双腿中间放置一枕头,以免侧躺时股骨关节过度内缩又再度引发疼痛。平时站立也要避免单脚使力,应双脚平均受力,另外,也可使用托腹带减缓过度分离
案例及营养调理方案
二型糖尿病
哮喘
高胆固醇血症
痛风
癌症
湿疹
乙肝
过敏性皮炎
甲亢
甲减
白血病
类风湿性关节炎
丙肝
乳癌
红斑狼疮
高血压
白癜风
帕金森氏病
阿兹海默症
中风
冠心病
更年期
过敏症
耳鸣
多囊卵巢
睡眠窒息症
银屑病
牛皮癣
多发性硬化症
肺气肿
肺癌
念珠菌发炎病
多动症
大肠癌
粉刺
痤疮
自闭症
心肌病
一型糖尿病
抑郁症
子宫内膜异位症
青光眼
慢性疲劳综合症
食物过敏
格林巴利综合症
关节炎
黄斑部病变
前列腺癌
过敏症
视网膜色素变性
肌肉萎缩症
肌萎缩性脊髓侧索硬化症
溃疡性结肠炎
建立你的免疫系统
佩吉特氏病
风湿性多肌痛
硬皮病
干燥综合症
垂体腺瘤
血色病
间质性膀胱炎
重症肌无力
美尼尔综合症
囊性纤维化
憩室病
多发性骨髓瘤
青少年糖尿病
三叉神经痛
风湿性多肌痛
怀孕
重症肌无力
赞赏
转载请注明:http://www.mauritiustour.net/zyzljbsz/2772.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