女性驱寒先暖宫,宫暖病自除
众所皆知,女性之所以可以孕育生命,是因为她们拥有子宫这个至关重要的生殖器官。子宫除了具有月经、生育以及参与内分泌等作用以外,还可以起到一定的保护功能,让女性朋友的身体避免细菌的感染,维持身体的内分泌平衡,以及保护卵巢的作用。如果你不好好保护它,让它受寒受凉,你的身体自然就会受到影响。中医认为“宫寒”是由于体内阴寒内盛,阳气不足,肾阳虚寒等造成的。而月经不调、不孕不育、痛经闭经等妇科症状多是由宫寒导致的。调理宫寒先散体内寒气,驱寒补阳才能暖身暖宫。
其实中医所说的子宫,不仅是孕育宝宝的那个房间,包括妇科生殖系统和相关的功能。宫寒,全称是子宫寒冷,并不是说子宫腔内的温度低,而是指子宫及其相关功能呈一种严重低下的状态。这种状态在自然界看来,相当于天空中没有了太阳。阳光、空气、水分、土壤是万物生长繁衍的四大要素,阳光排第一。如果没有阳光赐予的暖和温度,大地永远是严冬,子宫也是一样,寒暖是女性身体根基的指标。子宫温暖,体内气血运行通畅,按时盈亏经期如常,种下的种子发育成胎儿。如果子宫受寒邪困扰,血气遇寒就会凝结,身体的形貌不能保持,繁衍后代更无从谈起。
身体的表现可能首先是痛经,子宫受寒多吸了几口凉气,马上出现疼痛。然后是脸上的黄褐斑和经期延迟,寒冷就会懒于工作,皮肤上堆积的代谢废弃物没人打扫,越来越多,色斑旋即而来,而月经来潮则因为无人主持,一再推托不露面。最糟糕的是没有适宜的温度,胎儿很难生存或发育下去,宫寒型不孕不育由此得来。
那么,中医是如何诊断宫寒的呢?
首先是望:经血颜色黯黑、白带色白清稀,面色黯黑或苍白无华,舌色黯淡,舌苔白而且水滑。其次是闻:白带有腥味。第三是问:痛经、黄褐斑、性冷、月经延期甚至闭经、腰膝酸冷、四肢不温。最后是触:女性小腹温度较低。
其实有些女性天生体质较寒:四肢容易冰冷,对气候转凉特别敏感,脸色比一般人苍白,喜欢喝热饮,很少口渴,冬天怕冷,夏天耐热。寒性体质大多由后天因素造成,居住环境寒冷、嗜好寒凉食物、过劳或易怒损伤身体阳气这些是让身体偏寒的常见问题。另外,还有一部分遗传因素,也许你的父母体质偏寒,或者是你出生时,他们年龄比较大,身体阳气逐渐减少。即使和别人处在相同的条件下,你更容易出现宫寒的症状,所以除了小心防寒之外,还要长期温煦身体。
其实子宫内的寒邪是有来历和出处的,有的从外而入,有的由内而生,而我们要做的就是:阻住寒的源头,补充人体元阳。
首先是食疗:多吃补气暖身的食物,少吃寒凉食物
例如核桃、枣、花生,让先天的不足由后天的高能量来补足,不用担心上火,宫寒体质属于火气不足,不容易出现火大体热的症状。
“中医养生传统中,女性体质属阴,不要贪凉。”即使在炎热的夏季女性也不要吃过多的冷饮、瓜果等寒凉之物,从冰箱里取出的食物最好放置一段时间再吃,在吃冷食之前最好先吃一些热食垫底,以防止冷食直接刺激内脏。平时也应该多吃一些补气暖身的食物,如核桃、枣、花生等。
其次就是减肥一定要适度。
女性不要快速瘦身,因为以非正常手段排出体内多余的水分和脂肪,在中医看来,等于身体在短时间内丢失了大量的能量物质,寒邪就很容易乘虚而入,攻击子宫。“为了防止宫寒,女性应该特别注意保持小腹的温暖。
第三是保持乐观的心态和充足的睡眠
乐观心态化解体内郁气。重视自我保养、调节身心健康,做到起居有规律、营养均衡,及时调节情绪,保持乐观心情和积极的处事态度,这样有利于储藏阳气。
工作的女性千万不要趴在办公桌上午休,因为趴在桌上睡觉容易露出后腰,而且睡眠时人体毛孔松懈,容易被寒邪所伤。养生之诀,当以睡眠居先,睡能还精,睡能养气,睡能健脾益胃,睡能坚骨强筋。”充足的睡眠是保证身体各器官平衡调节的前提,是身体进行自我恢复、调整的重要环节,充足睡眠能恢复体力,增强免疫力促进生长发育,延缓衰老,平衡内分泌。
第四是全面保暖,驱寒暖宫
给子宫保暖,尤其下身要少受凉,注意给小腹、腰部和双脚保暖。月经期间,女性不要久坐冰冷的凳子。特别提醒女性不要坐“寒”,尤其是夏天也不要坐在有寒气的地方,例如地面、石面或铁面椅子,因为这些材质导热快、寒气重。子宫不宜过寒,要保持一定的暖度,才有利于婚后怀孕。特别要注意头、胸腹、脚的保暖。别让腰背受凉,防止寒从脚下生,不要久坐寒凉之地,否则寒邪会直击子宫。如不慎受寒要及时补救,可热饮红糖姜水使身体发汗。注意脚部保暖,寒冷季节不要露腿穿短裙,穿裙子的话,最好要穿厚羊毛袜打底,以防寒从脚下生。
第五是动则生阳,日常多运动
多运动,锻炼身体提高身体抵抗力。每天保证半小时的走路时间,能改善循环。平日多用热水烫脚,刺激足底的经络和穴位,使全身温暖尽量在中午阳光充足的时候到户外活动,接受自然界中的阳气。
还可以经常快步走,一般来说,宫寒的人偏于安静沉稳,运动过多时容易感觉疲劳。寒性体质者特别需要通过运动来改善体质。快步走是最简便的办法。
步行,尤其是在卵石路上行走,能刺激足底的经络和穴位,可以疏通经脉、调畅气血、改善血液循环,使全身温暖。
最后是利用经络穴位调理宫寒
首选艾条温灸——一般选取两个穴位:肚脐正中直下1.5寸处的气海穴、肚脐正中直下3寸处的关元穴。用艾条每日熏烤30分钟,长期坚持就可以有效。每天一次,温肾、暖宫、散寒去除宫寒。
痛经分虚实,磁疗棒刮痧宝绿针都能治
痛经是女性的常见病、多发病。基本上每个女人都会有过痛经的经历,中医认为妇女正值经期或经行前后,出现周期性小腹疼痛,或痛引腰骶,甚至剧痛晕厥者,称为痛经,又称“经行腹痛”。
西医妇科将痛经分为原发性痛经和继发性痛经。原发性痛经又称功能性痛经,是指生殖器官没有器质性病变者。由于盆腔器质性疾病如子宫内膜异位症、子宫腺肌病、盆腔炎或宫颈狭窄等所引起的属于继发性痛经。原发性痛经以青少年女性多见,继发性痛经常见于育龄期妇女。
那么,痛经这个病如此频发,究竟是何原因呢?
中医上认为,情志内伤、饮食过于寒凉、外感寒湿之邪、气血亏虚、素体虚弱等均可以导致痛经,“不通则痛”、“不容则痛”。
痛经病位在子宫和冲任。大多数多以实证多见,所以在使用动磁医学治疗上可以采取磁疗棒擀屁股、拨屁股,刮痧宝磁能刮痧疗法,效果相当不错。但是在治疗之前,应当先判断痛经病症的虚与实,那么,如何让判断呢?大致有以下几种:
首先应该根据疼痛的时间、部位、性质以及疼痛的程度辨虚实寒热。一般,经前或经行之初时疼痛,多属实;月经将净或经后始作痛,多属虚。
痛在少腹一侧或双侧多属气滞,病在肝;痛在小腹正中常因为子宫瘀滞;痛及腰脊多属肾。
隐痛、坠痛、喜揉喜按多属虚;掣痛、绞痛、灼痛、刺痛、拒按多属实。
灼痛得热反剧属热,绞痛、冷痛得热减轻属寒。痛甚于胀,持续作痛属血瘀;胀甚于痛,时痛时止属气滞。
临证时一定要结合月经期、量、色、质,伴随症状,舌、脉以及素体和病史进行分析。应与发生在经期或于经期加重的内、外、妇各学科引起腹痛症状的疾病如急性阑尾炎、结肠炎、膀胱炎、异位妊娠等进行鉴别。
痛经的治疗:
磁疗棒治疗:主要用磁疗棒通后背膀胱经。在屁股位置,可以采用磁疗棒拨筋的方法,在筋节多的区域采用绿针拨筋打开筋节,令气血畅通。力求做到臀部发热效果最佳。
刮痧宝治疗:主要刮拭、大椎、肩井、大杼、膏盲,配刮关元至中极、地机至三阴交、5次。力度不可过重,因磁力束的渗透作用深达25到30公分。肝郁加刮太冲经穴部位。
注意事项:
注意经期、产后卫生,以减少痛经发生。患者经期保暖,避免受寒;保持心情愉快,则气机条达,经血通畅;注意调摄,慎勿为外邪所伤;不可过用寒凉或滋腻的食物药物,忌服生冷之品,这些均有利于缓解疼痛,促进疾病早期向愈。
穴位的滋阴补阳
补阳大穴和补阴大穴
1、申脉穴--体贴身寒多病者的纯阳大药。在足外侧部,外踝直下方凹陷中,布有腓肠神经和外踝动脉网,有补阳益气、疏导水湿之功效。
2、照海穴--告别咽痛和失眠的强肾降火妙穴。在内踝下有一个小坑,用力往下摁,并且神秘地告诉他:摁的时候要闭嘴不能说话,等你感觉到有津液出现的时候一定要把它咽下去,否则就不灵了。(在骨头边上,在骨头上按是不对的)
3、内关穴--打开心结,养颜养心的美丽穴。内关穴也很好找,在手臂内侧,腕横纹上两寸,取穴时手握虚拳向上平放,另一手食指、中指、无名指三指以腕横纹为准并齐,食指点按的地方就是内关穴。这个穴位在养生上的好处是:随时随地都可以点揉,以略感酸胀为宜。长寿第一穴。预防打嗝,是治打嗝灵验的奥秘。青春不老的秘方,滋补大药。
4、外关穴、-瞬间恢复听力的"聪耳神穴",急性腰扭伤有奇效,一个内关穴,一个外关穴,它们之间有什么微妙的联系吗?传统武术里还有一个很好的单操训练方法,叫做"双关并打”
5、列缺穴--专治落枕、偏头痛的随身医师,列缺穴很好找,在桡骨芭突上方,腕横纹上1.5寸。取穴时两手虎口交叉,当食指尖所到凹陷处便是该穴。
6、后溪穴--统治一切颈肩腰椎病的奇效大穴,可预防驼背、颈椎、腰部、腿部疼痛,也有保护视力、缓解疲劳、补精益气的功效,道家医学里是非常注重后溪穴的。它可以直接通到督脉上去,属于八脉交汇穴里面很重要的一个穴位。督脉主一身阳气,阳气旺,则全身旺,一般按揉几分钟后就可振奋全身的阳气,身体就会像熊熊燃烧的火炉一样,暖彻心扉。点揉此穴,对小肠经有热、腿疼有很好的治疗功效。后溪穴怎么找呢?把手握成拳,在第5指关节后的远侧掌横纹头赤白肉际处即是(即把手握拳,掌指关节后横纹的尽头就是该穴)。
7、公孙穴--摆平痛经及脾胃疾患的第一温阳大穴,经的女性,经常有不明腹痛、心痛、胃痛、胸痛的人。
公孙穴在人的足内侧缘,第一跖骨基底的前下方。或于第一跖骨基底前下缘,赤白肉际处取穴,距太白穴后1寸。或在第一跖骨基底之前内侧下缘凹陷中,赤白肉际处取穴。
平时为调节身体而找公孙穴,没有必要按照治疗用的位置去找,以自己的压痛为准。我一般把公孙穴看做一个区域,在脚拇指跟后,有一块很大的脚掌骨,在脚内侧沿着这个骨头按压,压到最有酸胀或酸痛感觉的那一点,就是属于你自己的公孙穴了。
肾气充足,百病消除
肾藏先后天之精,肾精化为肾气,其中对机体有温煦、激发、兴奋、蒸化、封藏和制约阴寒等作用者称之为肾阳,亦称为元阳、真阳、真火;对机体有滋润、宁静、成形和抑制过度阳热等作用者称之为肾阴,亦称为元阴、真阴、真水。肾阳能促进人体的新陈代谢即气化过程,促进精血津液的化生并使之转化为能量,使人体各种生理活动的进程加快,产热增加,精神振奋;肾阴则抑制或减缓人体的过度的新陈代谢过程,使精血津液转化为能量减少,人体各种生理活动的进程减慢,产热相对减少,并使气聚成形而为精血津液,精神也趋于宁静内守二者相反相成,共同调节控制着人体的脏腑功能活动和精血津液的代谢过程。
中医理论认为:“肾气足,百病除”。人体内的左肾为阳,右肾为阴。左肾司六腑之功能,右肾辖五脏之运行。肾对五脏六腑起着至关重要的温煦、滋润、濡养、激发等作用。肾中之元气,又叫元精,是生命的原动力。肾虚则生命力减弱,各种疾病会接踵而来。
肾生精,精生髓,髓壮骨,髓通脑,脑为髓海。肾亏则髓空,髓空则骨软,骨软则腰膝酸麻,牙齿脱落,骨质增生,椎间盘突出,关节炎、颈椎神经痛,甚至出现头晕目眩,耳鸣健忘,反应迟钝,精力下降,脱发皮皱等现象。肾阳虚衰,男人表现为阳痿、早泄、遗精;女人则带下不止,月经不调,痛经、宫寒不孕等。
中医认为,肾亏是人体疾病的根源,许多内脏疾患的治疗,应从补肾入手。中医还有个歌诀:“肝病先调肾,肾病先调肺,肺病先调脾,脾病先调心,心病先调肝”。可见各脏腑之间有着密不可分的关系。
“是药三分毒”那么,是不是可以利用我们人体自身的经络穴位等中医外治来进行补肾或是调理肾的功能呢?答案是肯定的。
具体方法是:每晚临睡前将两手背紧靠腰部,仰卧于床上,5-10分钟后,其热感会逐渐传遍全身。然后轻轻转动两只手的手腕,轻轻按摩腰部不适之处,开始时,双掌被腰压住会出现麻胀现象,3-5天后即可适应消除,双腿会感到轻松灵活。可同时按摩关元穴(位于脐下三寸)和命门穴(位于后腰与肚脐眼相对的位置)以及两旁的肾俞穴(位于命门穴两旁1.5寸)。按摩前先将双手搓热,左手在前,右手在后,顺时针和逆时针搓揉至发热为止。
若你腿脚冰凉、麻痛,可将左腿架于右脚脖子上,20分钟后,腿脚便会变热。倘若每晚再用热水泡脚,然后按摩两腿根部的“气冲”穴,并反复揉擦两脚心的“涌泉”穴,反复拍打、叩击、推揉、按摩两腰处的“肾俞”穴,则效果更佳。
护肾补肾,更强调的是保持健康的生活习惯。
1、房事有节制
虽然没有统一一周多少次最好的说法,但应以房事后的生理、心理感觉舒适、愉悦为依据,如果房事后第二天出现疲劳、不愿起床、头晕等感觉,就应减少次数。
2、按时做护肾按摩操(同上)
3、饮食调理
平常可以多吃黑色食物,如黑芝麻、黑米、黑豆、黑木耳等,而核桃、板栗、枸杞、骨髓、猪腰也不错。此外,肾还主“志”,因此,一定要保持良好的心态,努力控制自己的情绪,避免大喜大悲,少动气。
中医刺血法有效治疗急慢性湿疹
湿疹在西医上是一种常见的由多种内外因素引起的表皮及真皮浅层的炎症性皮肤病,一般认为与变态反应有一定关系。其临床表现具有对称性、渗出性、瘙痒性、多形性和复发性等特点。也是一种过敏性炎症性皮肤病以皮疹多样性,对称分布、剧烈瘙痒反复发作、易演变成慢性为特征。
湿疹,中医称之为“湿疮”,是由票赋不耐,风湿热邪客于肌肤而成,皮疹呈多种形态,发无定处,易于湿烂流津的疫痒性渗出性皮肤病。男女老幼皆可发病,以先天禁赋敏感者为多,无明显季节性。
中医认识湿疹由来已久,古籍书记载很多。本病的急性期一般认为是“疮”,慢性期认为是“癣”。《素问?至真要大论》中就有了“诸痛痒疮,皆属于心”、“诸湿肿满,皆属于脾”的记载,认识到脏腑病变与皮损发病存在密切关系。《诸病源候论?疮候》记载“疮者,由肤腠虚,风湿之气,折乎血气,结聚所生,……递相对,如新生茱萸子。痛痒搔抓成疮,黄汁出,浸淫生长,折裂,时瘥时剧。”。《诸病源候论?湿癣候》:“湿癣者,亦有匡郭,如虫行,浸淫,亦湿痒,搔之多汁成疮,是其风、毒气浅,湿多风少,故为湿癣也。”清代《医宗金鉴?外科心法要诀》中记载浸淫疮:“此证初生如疥,瘙痒无时,蔓延不止,抓津黄水,浸淫成片,由心火脾湿受风而成。”黄水疮:“此证初生如粟米,而痒兼痛,破流黄水,浸淫成片,随处可生。由脾胃湿热,外受风邪,相搏而成。”由此可见,前贤对本病的病因病机有一定的认识,并积累了一些治疗经验,但尚无明确的诊断、辨证以及治疗标准。
夏季是湿疹的高发季节,中医传统的刺血法治湿疹有很好的疗效。具体的治疗操作方法如下:
1。急性湿疹
局部消毒后,用梅花针从病变边缘向中心反复叩刺之微出血,然后拔罐3~5分钟。若见簇集成堆的水疱时,先用三棱针刺破水疱,再用干棉球擦吸干净,然后叩刺。三棱针点刺委中、曲池或大椎、百虫窝,以出血5~8滴为度,2~3日一次,疗效明显。
2.慢性湿疹
用梅花针叩刺阿是穴,然后拔罐叩刺部位3~5分钟;叩刺膀胱经第一侧线,至皮肤潮红为度,然后拔罐10分钟。三棱针点刺风门、百虫窝,出血数滴,隔日一次,连续5~8次即有效。
一、分享中医医道,分享传统和经典,一起走进中国传统文化的大门,传播中医。
二、传播中医学习课程,让更多中医爱好者能走入中医大门;
三、举办行业交流,推广中医治法。
四、最专业的北京中科医院是治啥的北京中科医院正规吗
转载请注明:http://www.mauritiustour.net/jbszdzz/535.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