俗话说:千寒易去,一湿难除。在致病的风、寒、暑、湿、燥、火这“六淫邪气”中,中医最怕湿邪。因为它总要与与别的邪气狼狈为奸。湿气遇寒则成为寒湿,湿气遇热则成为湿热,湿气遇风则成为风湿……
中医里讲“湿重如裹”,这种被包裹着的感觉就是身体对湿气的感受,好像穿着一件洗过没干的衬衫似的那么别扭。
下面我们就来看看湿气遇寒之后的5种表现,每一种都与生命健康息息相关哦,大家可以对照下自己详细看看——
一、寒湿的表现:
一级寒湿:在表皮
症状:皮肤骚痒,长湿疹→(灸7次以上效果明显)
艾灸取穴:风池、足三里、血海、曲池、肺俞。
二级寒湿:在肌肉
症状:酸,困,累,乏,如肩颈肥厚,酸困,腰酸乏力,关节酸困→(艾灸30次以上效果明显)
艾灸取穴:太白穴、足三里、三阴交、阳陵泉、命门穴。
三级寒湿:在骨骼,即是骨寒湿
症状:肩周炎,颈椎病,肩痛,腰痛,风湿关节炎,变天关节就痛→(艾灸40次以上效果明显)
艾灸取穴:肩周炎:肩髃穴、肩髎穴;颈椎病:后溪穴;老寒腿:血海穴和梁丘穴;
四级寒湿:在脏腑
(子宫、卵巢、睥胃、肺)冬病夏治,养生最佳的季节是夏季,错过一夏,再等一年
→(艾灸60天以上有改善)
艾灸取穴:关元、子宫、归来、三阴交、气海等。
五级寒湿:在身上
(肿瘤)切了又长,长了又切的→(长期艾灸)
二、寒湿从哪里进入人体
1、身体里有几个穴位是很容易进入“寒气与湿气”的,比如肩颈部的“大椎穴”,肚脐部位的“神阙穴”,腰部的“命门穴”,脚底的“涌泉穴”;
2、颈肩部
从“大椎穴”进入的“寒湿气”容易引起我们的“肩颈酸痛,乳腺肿痛,乳腺管道阻塞,小叶增生等症状”;
3、腹部
从“神阙穴”进入的“寒湿气”容易存积在我们盆腔,特别是女性,当盆腔内的“寒湿气”重时,就容易引起我们妇科各种疾病,比如:妇科炎症,月经不调,经血不畅,痛经,血块,子宫肌瘤,卵巢囊肿,不孕不育症等”;
4、腰部
从“命门穴”进入的“寒湿气”容易引起我们腰酸背痛,肾虚,性功能下降等症状;
5、脚部
从“涌泉穴”进入的“寒湿气”容易往上流动,容易引起漆关节酸痛,风湿关节炎等症状;
看完之后是不是觉得自己赶快要着手艾灸了呢?别着急,关于艾灸的知识,我们也会随后与大家进行分享。师兄们别忘了转给自己好朋友,让他们也来测测自己是几级寒湿,及早调理吧!(责任编辑/小翠)
要真正解决身体湿寒问题,要靠修养阳气,必须走“性命双修”与养生功夫实修路线,这是佛医堂坚持推广的核心价值,为了让更多人理解这种实修对于健康和修行的重要意义,我们这里分享一下上期佛医堂的“佛医辟谷共修课”的讲课录音,里面很多知识可以作为初学师兄的入门引导。(扫描下面 佛医堂 佛医堂公益团队分享此文的一切功德,皆悉回向文章原作者和各位读者。
▼点击“阅读原文”可到达佛医堂流通处微店
赞赏
转载请注明:http://www.mauritiustour.net/jbszzlff/1365.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