寒露是二十四节气中最早出现“寒”字的节令,是由热转凉,阳消阴长的过渡阶段。气候变化特征在这个时候非常明显,气爽风凉,昼夜温差比较大大!
特别是现在郑州地区一直阴雨绵绵,基本上温度已达秋季极限。
根据中医“春夏养阳,秋冬养阴”的养生理论,深秋季节,人们应该养阴防燥、润肺益胃。而对于皮肤病患者来说“防燥、养胃”也是这个时节的重点!
寒露之后怎么养生,我们从这几方面来说说。
早睡早起
节气过后昼短夜长,晚上早点休息能助身体保养阳气,我们根据时节特点来调整相应的作息时间。
《素问》就有“秋三月,早卧早起,与鸡俱兴”,就是告诉大家秋季养生的道理。
适时添衣
寒露过后天气寒冷,要及时增加衣物,特别是老幼病弱人群,注意防寒保暖。
大家要知道,“春捂秋冻”的说法并不适合所有人群,其中慢性病患者人群,一定要防止因寒冷造成的不良后果。
足部保暖
俗话说“寒露脚不露”,老人也说“脚暖身不凉”,脚部也是天气转凉后需要保暖的重要部位。
每天晚上可以用热水泡脚,加入艾草等药材,可以缓解一些寒性疾病。经常泡脚,更能促进血液循环,增加身体抵抗力。
养阴防燥
寒露后,气温降低,天干物燥。中医在这个时期会有“凉燥”的症状,即咽干、鼻燥、皮肤干等。
大家在饮食上应少吃辛辣刺激、油炸、烧烤等食品,宜多吃些芝麻、核桃、银耳、等有滋阴润燥、益胃生津的食物。
多喝热水
寒露时节,天气干燥。一定要多喝一些热水来补充身体内所需的水分,来帮助身体达到清理肠道的效果。
排出体内毒素,有效的促进自身的新陈代谢,提高抵抗能力。
适量进补
人常说“秋季进补,冬令打虎”,话虽不错,但是也要根据个人体质的情况来进行,还要注意进补适量,尽量用食补代替药物。
秋季进补以滋阴润燥为主,如山楂膏、秋梨膏及固元膏等。
平和情绪
一般来说,在秋季人的情绪不太稳定,易于烦躁或悲愁伤感。特别是秋风瑟瑟,树木枯黄,容易引起一些人的苦闷之感。
因此,秋季养生也要对情绪进行调节,培养乐观的情绪,保持心理平衡。在天气晴朗时,外出观赏风景,和友人结伴而行,岂不乐哉!
适量运动
在秋季坚持适量运动可增加心肺功能,对呼吸系统的防御功能也有很大的影响。开始时强度不宜过大,应逐渐增加运动量。
运动过度不利于身体的修复,所以大家要量力而行。
俗话说,防大于治!对于节气养生,我们应对它有所了解,有根据的来养护我们的身体,这样效果事半功倍。
希望大家新的时节身体健康,活力充沛,心想事成!
作者:轩辕书院
转载请注明:http://www.mauritiustour.net/jbszzlff/7231.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