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5日,广州日报《小夏记“疫”》系列报道正式上线。在第一期文章《围追堵截!第一天就打响硬仗》里,我们讲了:战“疫”首日,发令枪响;第二天,“最美背影”动人无数;第三天,疫苗接种再创新高。第四天,患难真情;第五天,风云突变;第六天,星夜驰援——这些内容,可以在《隐藏多日后,病毒开始“原形毕露”》里“复习”。今天,第三期来了。战“疫”形势愈发严峻,变异病毒已现原形,且看广州如何因时而变、因势调整——《小夏记“疫”》第七天:花式表白5月27日星期四雷阵雨26°~34℃五月底的广州,已进入“龙舟水”时段。常常骄阳似火,有时骤雨瓢泼。在这样的天气,在户外一动不动都会大汗淋漓。身穿防护服,会是一种怎样的体验?第1个小时,防护镜前起了一片雾;第4小时,手套勒得双手处于抽筋状态;到第8个小时,衣服可以拧出汗水……这是一位党员志愿者的亲身体验。5月27日,医院护士刘国栋来到荔湾区荔港南湾为居民核酸采样。一天十几个小时下来,4套手术服都湿透了,换衣服时,他一口气喝了3大瓶水。在荔湾区南源街道西关海社区,居委会主任蔡丽儿介绍,该检测点医护人员从26日晚7点半一直通宵到27日早上9点半才交班,他们为了不浪费每一套防护服,宁愿不脱防护服、躺在地上休息。“这种敬业精神触动了整个社区。”隔离酒店内、核酸检测点旁、疫苗接种区外……荔湾区多名民警、辅警通宵奋战,有人三天两晚只睡了不到5个小时,一身身警服往往干了又湿、湿了又干。“医护人员辛苦了”“最近广州太热了,还要穿防护服,要注意防暑”“向防疫第一线所有的工作人员致敬”……点赞、致敬在广州人的朋友圈里不断刷屏。人心都是肉长的。人们隔着屏幕,感受到了一线工作者的千辛万苦。“积极配合”“做好防护不添乱”——很多人写下了这样的留言。还有很多人将感激之情付诸于行动——“外卖小哥,不用给我电话!直接交给打疫苗的工作人员!大热天的,辛苦她们了!谢谢你。”27日中午1时许,在番禺区一处临时疫苗接种点,忙了一上午的医护人员正在轮流休息。此时,外卖小哥送来几袋外卖,里边装着二十几杯西瓜汁。这段话,写在了外卖单上的备注里。27日下午,康有为纪念小学全部完成核酸采样后,30个班级的学生排着整齐的队伍,特意走到医护人员的工作场地,向他们“表白”:“白衣天使,您辛苦了!”“感谢您为我们的无私付出!”“白衣天使,我们爱您!”在海珠区,一对老夫妻将亲手熬煮的80碗绿豆沙送进了赤岗派出所的大堂内。在荔湾区冲口街金昊大厦检测点,有企业送去了降温的冰块,“检测点的医护人员很辛苦,就希望能帮他们降降温。”……高温、闷热、大雨、汗水、连轴转;西瓜汁、绿豆沙、冰块、“我们爱您”……城市里,有人遮风挡雨,有人守望、感恩——心在一起、相互支撑,温情脉脉、暖流涌动。《小夏记“疫”》第八天:“我也可以”5月28日星期五雷阵雨27°~35℃“我在志愿者协会看到光塔街需要志愿者。我可以帮忙,我是光塔辖区居民,希望出一份力。”“白云区可以过去吗?”“马上来!””“这几天都可以,有时间”“周六日都可以”“通宵也可以”“我也可以通宵”“我也可以的”“我也可以”“我也可以”……5月28日,在一个名叫“越秀区协助核酸检测志愿服务”的
转载请注明:http://www.mauritiustour.net/jbszzlff/7510.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