都说薏米能祛湿,到底它能祛除哪几类湿邪?
薏米都能祛除哪些湿邪呢?脾管运化水湿,但若是脾虚了湿邪又会困脾。脾属土,我们就把脾比作大地,睡觉时流口水,仅好比河流汛期河水上涨越出了河床,给大地带来水患,实际上还有很多形式的水患会给大地带来危害。
像脾虚湿盛排不出去就会出现水肿;湿邪停在胃肠,人就会大便稀溏、腹泻;跑到下面会生成脚气;流注关节,则四肢肿胀疼痛,屈伸不利,而且湿邪有个特点是沉重,关节疼痛的同时人体还会感到十分沉重无力;湿邪还有秽浊的特点,“浊”就是混浊,例如有种病症叫淋浊,就是小便混浊不清,另外女性带下白浊,也是湿浊的体现。
生薏米偏寒凉,利水渗湿最在行,可以去湿除风、清热排脓、除痹止痛,对小便不利、水肿、脚气和风湿疼痛等效果显著。
锅热后先撒入麦麸,用量为薏米的十分之一,加热到冒烟时,加入净薏米,炒至表面呈黄色鼓起时取出,筛去麦麸后放凉,略有香气。简单说下这个香气。根据中药炒制程度的不同,一般分为把药炒黄、炒焦和炒炭。而炒黄就是指用文火炒到药材固有的香气,或鼓起、爆裂时为度。
炒黄能缓和药的过偏之性,同时散发的香气,还有理气解郁的作用。
炒薏米比麸炒的除湿效果好些,健脾渗湿。比如有的人容易拉肚子,知道薏米能治疗脾虚泄泻,便经常煮些薏米汤来喝,却不见什么效果,不知道问题出在哪里。这正是因为他用的生薏米,性偏凉,如果用炒过的薏米煮粥或取一匙泡茶喝,效果就会很明显了。而麸炒的比单纯炒薏米健脾作用更突出。
为什么加入麦麸呢?
中医认为,具有补脾作用的药物,经过麸炒可增强疗效,缓和某些作用猛烈的药物的药性。如果是脾胃不好,总是吃不下东西,要么吃点就腹胀,总觉得不舒服,这时在稀饭里加一把麸炒薏米一起煮着吃,就能有效缓解食少、腹胀。
现在我们把薏米生的、炒的、麸炒的各自功效讲清楚了,回过头来再看看一些常见用法。
薏米的食用方法
其实大家平时食用薏米时,多半是直接煮汤煮粥服食。我们知道薏米硬度大,较难煮熟,如果和易熟的米一起煮,它们的熟软程度不均匀,难免会影响口感,所以煮前最好把薏米泡两三个小时,等吸收了水分之后就容易熟了。
夏天天气多湿热,人们也最容易患湿邪造成脾湿。可能有人早有体会,夏天时腿部、脚部或肢体多部常常出现浮肿,大便也很粘滞,这都是体内有过多的水湿停留,可以多吃一些利水消肿的食物帮我们把水湿排出体外。除了单用薏米煮汤煮粥,还可以考虑用薏米炖冬瓜。
薏米冬瓜冬瓜味甘淡而性寒,功效以利水消肿而著称,是治疗浮肿和减肥瘦身的佳品,和薏米配伍一起食用,就像物理学上的同向合力,作用更大。这道汤的最大功效就是利湿、消肿、减肥,对于有浮肿症状和多湿体胖的人很适用,同时对四肢关节疼痛,屈伸不利和白带多而混浊有一定疗效。
在用薏米煮粥时,如果我们把冬瓜换做南瓜,效果就另有所偏重了,适合的人群是糖尿病患者。糖尿病的一个典型症状,就是病人常感到没有力气,南瓜性温味甘,入脾胃经,脾主肌肉,脾健手足自会有力。
薏米南瓜粥南瓜还能降糖止渴,有“降糖降脂佳品”之誉。薏米也是自古多用来治疗消渴症状的。《本草纲目》中说:“消渴饮水,薏米煮粥食之。”糖尿病在另一个明显的症状就是患者总感到口渴,总要喝水,这正是糖尿病的病机。
这同样要归功于它清热除湿的功效。有些人脸上经常长粉刺、痤疮和扁平疣等,它们虽发于颜面,却是体内湿热对外爆发的结果。像平时饮食过于油腻辛辣会造成胃火过盛,同时还会引起脾虚生湿,而脸上长痘痘、痤疮等,就成了湿热之邪的一个爆发点。薏米加南瓜,既能滋阴又可益气,可见是糖尿病患者的理想食品。
这时我们有个简单的方法,就是用50克薏米煮粥,粥熟后加入15克白糖服食,一天一次即可。另外把白糖换做15克百合与薏米一起煮粥效果也不错,对痤疮、雀斑和湿疹都有疗效。
一键点击!报名!舌尖上的江门,深度挖掘美食餐饮名店!
↓↓↓
赞赏
转载请注明:http://www.mauritiustour.net/yfjbzs/239.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