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个长辈,出生在海边,是从小打渔的。
他说,有经验的渔民,会在鱼塘里放些类似于牡蛎的贝类。
为什么呢?
广东的春夏天爱打雷。鱼塘放些贝类,打雷时里面的鱼就能潜到水底,不会受惊。没有受惊的鱼啊,才会长得又肥又大。
而没有放牡蛎之类的池塘,鱼儿很容易因为惊雷而吓破胆子,四处逃窜,不安宁,不睡觉,甚至跳出池塘。这种鱼啊,不好喂。即使用上好的饲料,也喂不大喂不肥。
人不也是吗?
如果心整天飘忽不定,人是很难长胖的。
人要养心啊。
真人之心若珠在渊,常人之心若瓢在水。
当今时代的我们,大家都营养充足,却易浮躁、着急。
为什么呢?
人的神魂不安,心浮气躁。
常常上面烦躁火旺,而下面腰脚却乏力酸软,头重脚轻。
例如:
最近一个病人
胆固醇偏高,血压偏高,口苦口臭,却老觉得气不足,还心浮气躁,容易生气。
他说服了不少补药,都没效果,反而经常腰酸,腿脚不利索。
这时候该用什么?
单用附子、干姜、白术等扶下焦阳气的,病人就会烦躁得更厉害。
单用栀子、淡豆豉、黄芩等清上焦浮火,病人的腰肾就会更加寒凉不适。
还是得寒温并用、升降气机。
这样才补阳壮腰而不上火,清热宽胸膈而不伤阳气,又能升降上下气机,使身体寒热对流,人才心宽体舒。
龙骨、牡蛎,降气收敛,引上焦阳亢之火归入下焦,以暖腰肾之寒。以自身之热疗自身之寒。
桔梗、枳壳,一升一降
木香,理三焦气滞。
喝完一周,确实人就清爽了,下面也没那么怕冷,腰也不痛了。
还有一例心不安的例子
也是喝了一周药
×中医中药用对了,还是挺见效的。
所以,有时候不是不能补,是要又通又补。
(点击回顾:有没有觉得补不进去?)人先要惊魂安定,饮食营养才能真正补养身体。
若心浮气躁,气机不畅,吃再好的东西,也只能变成高血糖、高血脂、高胆固醇,难以彻底潜降吸收,最终不能转为身体有用的能量。
所以,牡蛎龙骨就很好用。
龙骨由于比较贵,所以用潜阳下收的药临床上偏重于用牡蛎,而且生牡蛎临床效果比较好。
牡蛎是海边的大贝壳,它潜藏在大海里面。
中医取象比类,用牡蛎这种潜镇的特性来收人体上焦浮亢的虚火。
符合现在很多都市人性情浮躁,虚火上亢的人非常多。治疗虚火上亢、心烦懊恼,临床上常常用到牡蛎。
《药性赋》言:“牡蛎涩精而虚汗收。”
这里指牡蛎不仅能涩精止遗,治疗遗精,还可以让身体精华物质固涩,藏到骨头里去。
譬如高血糖、高血脂、高胆固醇,这些病是因为营养吸收不了,本来是人体的精华物质,却因为人体不能固涩藏进肾中、骨头里、造血、转精生髓。
这时候用牡蛎就很合适。
古籍里的牡蛎味咸,平。主伤寒寒热,温疟洒洒,惊、恚、怒气,除拘缓,鼠瘘,女子带下赤白。久服强骨节,杀邪鬼,延年。
——《神农本草经》
归心、肾经。
——《长沙药解》
味咸,平、微寒,无毒。主治伤寒,寒热,温疟洒洒,惊恚怒气,除拘缓,鼠瘘,女子带下赤白。除留热在关节、荣卫虚热去来不定,烦满,止汗,心痛气结,止渴,除老血,涩大小肠,止大小便,治泄精,喉痹,咳嗽,心胁下痞热。久服强骨节,杀邪鬼,延年。
——《本草经集注》陶弘景
味咸,性微寒,无毒,入肾经。主遗泄带下,喉痹咳嗽,荣卫虚热,去来不定,心胁下老痰痞积,宿血温疟,疮肿结核。火煅微红,杵绝细用。
牡蛎本是咸水结成,故专归肾部,软坚收敛之剂也。
——《雷公炮制药性解》李中梓
气平微寒,味咸,无毒。主伤寒,寒热,温疟洒洒,惊恚怒气,除拘缓鼠,女子带下赤白。久服强骨节,杀邪鬼,延年。(盐泥固)
牡蛎气平微寒,禀天秋冬金水之气,入手太阴肺经、足太阳寒水膀胱经;味咸无毒,得地北方之水味,入足少阴肾经。气味俱降,阴也。
冬不藏精,水枯火旺,至春木火交炽,发为伤寒热病,病在太阳寒水,所以寒热;其主之者,咸寒之味入太阳,壮水清火也。
夏伤于暑,但热不寒,名为温疟,温疟阴虚,阴者中之守,守虚所以洒洒然也;其主之者,咸寒可以消暑热,气平入肺,肺平足以制疟邪也。
肝虚则惊,肝实则恚怒;惊者平之,恚怒降之,气平则降,盖金能制木也。味咸足以软坚,平寒可除拘缓,故主鼠瘘,湿热下注于肾,女子则病带下,气平而寒,可清湿热,所以主之。
久服强骨节,咸平益肺肾之功也。杀邪鬼,气寒清肃热邪之力也。能延年者,固涩精气之全功也。
——《本草经解》叶天士
味咸,微寒,性涩,入手少阴心、足少阴肾经。降胆气而消痞,敛心神而止惊。
——《长沙药解》黄元御
预约看诊,扫
转载请注明:http://www.mauritiustour.net/yfjbzs/7749.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