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在儿童保健门诊当中,经常会遇到一些妈妈问道,宝宝在睡觉的时候总是摇头是为什么?有的时候是偶尔会摇头,但是有的时候又非常频繁,甚至还会半夜醒来不睡觉一直哭闹,所以很多妈妈就非常担心,也不知道这到底是什么原因导致的,不知道要怎么去处理。
事实上很多原因都会导致宝宝睡觉的时候摇头,比如说有各种疾病,皮肤护理不当,或者是其他疾病等原因。在宝宝一岁以内的时候这些现象比较常见,如果妈妈能够知道怎么去排查的话,自己就能够找出背后的原因,所以处理也会相对比较简单。
一,为什么宝宝在睡觉的时候会摇头?
1,存在湿疹
湿疹也是最主要的原因,在睡觉的时候如果给宝宝盖了太厚的被子或者是开了加热器空调等,由于温度上升,所以宝宝的皮肤就会受到刺激,从而就会出现湿疹引起宝宝瘙痒,所以宝宝就会去抓挠、摇头来表示身体不舒服,甚至还会醒来哭闹。
2,缺乏维生素D
由于缺乏维生素D,所以宝宝的睡眠质量也会变得比较差,在睡梦当中容易惊醒,并且还会有不规律的摇头。
3,没有勤洗澡和换衣服
对于一岁以内的宝宝来说,他们的皮脂腺分泌是非常旺盛的。再加上经常吐奶以及大小便,容易出汗,所以他们皮肤的清洁度并不是很高。如果长时间不给宝宝洗澡换衣服的话,睡觉的时候宝宝体温又会升高,所以皮肤就会发痒,就会出现摇头的情况了。
4,中耳炎
在洗澡的时候,耳朵进了水或者是吐奶流到了耳朵里面,就会导致宝宝发生中耳炎,由于耳朵疼痒痒,所以宝宝在睡眠的时候就会摇头。
5,其他的疾病
比如说宝宝感冒了发热或者是存在其他的皮肤病,由于神经系统发育并不是很完善,生病就会导致身体不服,所以就会睡眠不好,从而不自主的摇头。
二,妈妈要学会三步排查的方法
1,看皮肤。
当宝宝在睡觉的时候,一般皮肤就会明显发红,他的面部颈部以及前胸后背都会有很多小红疹出现,所以宝宝摇头大多是因为过敏性湿疹,一般宝宝在白天的时候能够拥有安稳的睡眠,可是在半夜的时候睡眠质量就会比较差。
2,要看宝宝的后枕部是否正常。
当宝宝睡觉的时候,如果不规律的摇头,并且枕部头发有脱落的话,就会形成比较特殊的枕秃圈,这主要是因为缺乏维生素D。
3,看宝宝耳朵的情况。
如果宝宝耳朵里面有脓性分泌物,在棉签擦了以后没多久又会流出来,并且棉签还会有腥臭味。则属于是中耳炎,一般宝宝除了会睡觉摇头还会有哭闹,甚至还会发热。
如果通过这三个步骤都没有把宝宝摇头的原因给排查出来,就很有可能是因为其他疾病,这个时候妈妈一定要提高警惕。
如果宝宝在睡觉的时候有摇头,到底要不要及时处理,就要看摇头的频率高不高了,如果只是偶尔摇头,可能身体只是很轻微的不舒服,这个时候可以先观察不处理,但是如果摇头非常频繁,甚至表情也非常痛苦,就说明宝宝的身体是很不舒服的,这个时候一定要及时处理了。
当宝宝在睡觉的时候明显摇头是因为身体不舒服,大多数是因为疾病的原因。最主要的原因是因为长湿疹,第2个原因就是因为缺乏维生素D,排除了这两种原因,如果都不符合的话,就医院了。
因为冬天的气温比较差,所以很多家长都没有时间带着宝宝去户外活动,因此由于缺乏维生素D而造成的睡觉摇头,在冬天比较常见,可以给宝宝补充鱼肝油以及带宝宝出去户外活动,就能够改善缺乏维生素D的情况。
如果是因为长湿疹而导致睡觉摇头,最好就是要现场处理,不要让宝宝太热。可以把宝宝的双手放在被子外面,并且适当的给宝宝皮肤进行散热,可以轻轻的挠一下宝宝的前胸后背,减少皮肤的瘙痒,并且可以换一些好一点的杯子,这些措施都能够降温,所以可以缓解由于湿疹而导致的不适。
当然了,平时也要做好以下的几个预防措施,这样才能够明显减少了宝宝睡觉时候摇头的情况。
1,首先要给孩子提供一个适宜的生活环境。
如果室内的温度太高、太过干燥以及潮湿的话,对于宝宝的湿疹都是会有刺激的,所以就会瘙痒,因此当宝宝有湿疹的时候,冬天的晚上尽量就不要用空调,要保持空中的湿度,在一定的范围之内。
2,其次要做好皮肤护理。
一些护肤品的化学成分对于宝宝的皮肤会产生刺激,所以会加重湿疹,对于宝宝的睡眠有很大的影响,因此如果宝宝有湿疹,尽量就不要使用洗发水或者是护肤品。
3,最后要勤洗澡、更换衣服。
当宝宝吐奶、大小便以及出汗对于皮肤的清洁会有影响,所以要及时给孩子更换尿不湿,同时也要勤洗澡和换衣服,从而减轻皮肤的不适感,要尽可能的避免宝宝睡觉的时候摇头的情况。
在给宝宝洗澡的时候,水温不能够太高,尽量要在短时间之内洗完,减轻湿度对于湿疹所造成的刺激,在内衣方面要选择全棉材料的,最好不戴帽子或者是少戴帽子,避免晴纶毛线等跟皮肤产生摩擦,从而导致湿疹加重。
结语:宝宝睡觉的时候喜欢摇头,大多数都是因为缺乏维生素D或者是因为长湿疹的原因,所以妈妈一定要学会三步排查法,然后要仔细的观察,一般就可以快速的把原因给找出来,处理起来也会比较简单,如果在排查以后仍然不能够确定原因,就医院就诊,避免耽误病情。
转载请注明:http://www.mauritiustour.net/jbszdzz/8667.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