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月初,这样一则噩耗震惊了全网:与金庸先生、黄霑先生、蔡澜先生并称为“香港四大才子”的倪匡先生因病逝世,终年87岁。据报道,倪匡先生在年出席书展讲座会时,曾透露自己患上皮肤癌的消息。面对疾病,倪先生只是笑将漫长坎坷的问诊路比为曲折跌宕的《封神榜》,并表示自己年事已高,决定不做治疗。
倪匡先生曾表示,自己在近十年的时间里一直饱受皮肤问题困扰,前后看了7位专家,有3人说是癌症,另外4人则诊断是湿疹,“医不好还越医越古怪”。
为何皮肤癌会被误诊为湿疹?我们应当如何辨别区分?皮肤癌又应该如何有效预防?今日小编就带大家来全面了解。
什么是皮肤癌?
皮肤癌是指生长在皮肤表面上的恶性肿瘤,是当皮肤细胞病变成癌细胞后所形成的癌症。在新陈代谢的过程中,受人体DNA的控制,人体旧细胞会被健康的新细胞推向表皮,然后正常死亡及脱落。但当DNA受损时,新的细胞就会不受控地生长,最终形成癌症。
常见的皮肤癌有以下三类:
01
基底細胞瘤
基底細胞瘤(BasalCellCarcinoma,BCC)是三类中最为常见的皮肤恶性肿瘤,约占皮肤癌总数的60%,患者大多是40岁以上的人士。此类皮肤癌有70%到90%发生在脸部以及容易照到阳光的地方,如果没有及时发现的话,可能会导致局部神经被破坏。
02
鱗狀細胞瘤
鱗狀細胞瘤(SquamousCellCarcinoma,SCC)是亚洲第二常见的皮肤恶性肿瘤,约占皮肤癌的30%,患者多为50岁以上人士。此类皮肤癌多发生在皮肤阳光照射处,但也有可能发生在腿部或是腹壁等会受到慢性伤害或辐射的地方,而且可能经由淋巴腺转移到其他内脏,使淋巴结肿大。
03
黑色素瘤
黑色素瘤虽然只占皮肤癌的10%,却是癌细胞生长快且死亡率最高的皮肤癌类型,通常在患病初期就有扩散的迹象,不只容易致死还容易转移。此类癌症最常发生在四肢的末端,例如手指、脚趾、手掌、脚掌等处,但也有可能会出现在身体的其他地方,包含脸部以及黏膜处。
湿疹VS皮肤癌
由于都是皮肤表面发生变化,有些人常常会因为缺乏认知,把皮肤癌与湿疹混为一谈,但其实这两者的区别是相当大的。
从症状方面而言,大部份皮肤癌在早期可能没有什么症状,随着病情的发展会呈现皮肤红斑、黑斑等色素改变、微血管增生等表现,或出现斑块一样的向外隆起的丘疹,到了中后期才可能出现难以痊愈的溃疡;而湿疹在初期就很有可能出现皮损的情况,皮肤上还会有瘙痒,丘疹和水泡的出现,所以单纯用有无伤口、是否会痛痒去判断是否为恶性病变,很容易造成误判。
另外,一般湿疹可以自行擦拭药膏进行舒缓,即用抗过敏或外用激素治疗便会产生好转。但皮肤癌对一般治疗湿疹的药膏反应不佳,一般需要手术切除或放疗等综合治疗。如果经医师诊断为湿疹样变化的皮肤问题对普通药膏擦拭治疗无效,那么最好再回去复诊,请医生再判断是否有癌变的可能,一旦发现苗头就应尽早治疗,以免癌细胞扩散至其他重要器官。
如何预防皮肤癌?
盛夏来临,艳阳高照,不少人纷纷选择外出游玩,享受热情似火的夏日阳光。而需要注意的是,阳光中的紫外线(UV)是造成皮肤癌的罪魁祸首,日积月累曝晒或短期过量曝露在阳光中的紫外线下,可使皮肤细胞产生突变,形成皮肤癌。有研究显示,80%的皮肤癌都能够通过防晒措施预防,做足防晒措施,即可降低患上皮肤癌的风险。
日常生活中防晒及保护皮肤的方式有:
避免长时间在阳光下暴晒,建议尽量避开早上10点到下午2点的这一时段,若要外出应身着防晒衣、使用太阳伞及太阳眼镜等防晒工具。同时还应涂抹防晒乳,防晒产品的防晒值建议在SPF30及以上或PA+++以上。此外,防晒产品建议于出门前20分钟涂抹,并在每2小时补擦一次。
时刻保持皮肤表面清洁,远离沥青、焦油、砷化物、农药等有害化学致癌物质;同时还应该尽量避免在室内照太阳灯。
多吃富含Beta胡萝卜素以及维生素的蔬果,例如:胡萝卜、菠菜、南瓜、南瓜、莴苣、酪梨等,对于紫外线的预防也非常有效。
享受夏日阳光的同时,一定不要忘记对皮肤的保护,减少暴晒时长,做好防晒措施,降低皮肤癌风险。如果您有任何健康方面的困扰,欢迎后台咨询小安!
1.患皮膚癌求醫過程古怪如《封神榜》倪匡
2.香港癌症资料统计中心-十大癌症
3.香港常見癌症-皮膚癌
4.皮膚癌常見徵兆!最危險的10種皮膚異狀
5.湿疹跟湿疹样癌有什么关系
6.“显而易见”的癌症——皮肤癌
7.湿疹与皮肤癌分不清?它们有这两大区别!
部分图片来源网络
转载请注明:http://www.mauritiustour.net/jbszzlff/9106.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