奇楠的形成仍没有一个定论,这也给奇楠蒙上一层神秘的面纱。这里,我们采集了迄今对于奇楠形成的几种说法,以供交流探讨。
一.奇楠是怎么形成的?让我们先看一下古今书籍中对奇楠的记载,而将成因分类:
1.蚁穴石蜜浸泽
《崖州志》:伽楠,杂出于海上诸山。凡香木之枝柯窍露者,木立死而本存者,气性毕温,故为大蚁所穴。大蚁所食石蜜,遗渍香中,岁久渐浸,木受石蜜,气多凝而坚润,则奇楠成。其香本未死蜜气未老者,谓之生结。上也。
木死本存,蜜气膏于枯根,润若饧片者,谓之糖结,次也。岁月既浅,木蜜之气未融,木性多而香味少,谓之虎斑金丝结,又次也。其色如鸭头绿者,名绿结。掐之痕生,释之痕合,挪之可圆,放之仍方,锯则细屑成团,又名油结,上之上也。伽楠本与沉香同类而分阴阳。或谓沉香,牝也。味苦而性利,其香含藏,烧乃芳烈,阴体阳用也。伽楠,牡也。味辛而气甜,其香勃发,而性能闭二便,阳体阴用也。
2.蠎蛇洞蜜香结
明代慎懋官所著《华夷续考》载:
奇楠香品杂,出海上诸山,盖香木枝柯窍露者,木虽死而本存者,气性皆温,故为大蛇(蟒)所穴。蛇食蜜,归而遗渍于香中,岁久渐浸,木受蜜结而坚润,则香成矣……率多巧合,颇若天成。
然,现今香农采香分享出来的经验之谈也曾提到取香时遇到大蛇守木的情况,只因蛇穴所在罢了。
3.雌雄同体共生
沉香收藏名家张丹阳在《琼脂天香》一书中关于奇楠的形成是这样描述的:
奇楠虽是沉香的共生体,但它是在何种部位呢?是同生一树,还是雌雄共体呢?抑或一半一半呢?一般认为,奇楠与沉香中的死沉才是共生体,共生过程中油脂的醇化使得另一部分沉香在此产生质变,形成与沉香完全不同的新物质,这就是奇楠。有奇楠则必有沉香,但有沉香不一定必有奇楠。”
4.真菌侵入转化
台湾业界也有不少行内老前辈认为奇楠的成因,是白香木木心部分受特定真菌侵入作用所成,完全是膏状物,而非木质与油腺共生物,人们通过显微镜可以发现,奇楠中的油脂腺聚在一起,而沉香的油脂腺则历历分明,沉香的形成如蚌病得珠,是一种木质与香脂共存的渐变现象,尽管白香木结香的过程都离不开真菌的生物化学作用,但菌种不同造就了奇楠的形成。
5.白蚁蛀食堀成
沉香树经过长久的生长磨练,倒伏后,白蚁筑巢,经受白蚁的蛀食,并且白蚁的唾液渗透入本,在蚁堀下历经百年甚至千年后泥土中转化形成奇楠,闻名以久的菩萨奇和海南奇就属此类。
6.树种及四亚种
法国植物学家Pierre于年既在越南富国岛及柬埔寨山区发现了新品种crassna,并命名为瑞香科沉香属奇楠种。
后许有人认为,在越南芽庄地区的crassna树种又分了四个亚种,即红土、奇肉、都蓬、奇楠,故奇楠很少。但海南和惠东是没有crassna树种的,也产奇楠,所以树种说以我个人认为,那是不成立的。
个人总结,奇楠不是单一条件形成,香树(蜜香种)被蚂蚁或野蜂筑巢其中,蚁酸、甘露或野蜂的石蜜、蜂桨被香树活体的香腺吸收,并结合了一种特殊真菌逐步演变。这种过程经不断累积导致香树从根部或某个枝干部位折断,「倒架」,并埋在土中,其寄生真菌和树脂不断吸收合成,历经百年甚至千年,直至被香农掘出……这种说法比较被业界接受。
蚁酸、甘露或野蜂的石蜜、蜂桨是『契因』,而真菌是『缘』,历经百千年的沉淀和沉静,丰润和历链而成就出奇楠为『果』,五世的福德才有缘品得奇楠香。
二.奇楠香的分辨与等级:
依香韵、外相,可分绿奇楠、紫奇楠、青奇楠、黄奇楠、红奇楠与黑奇楠等。
前香定产地、尾韵定树种,沉、奇皆是!但,香韵定义绝不仅仅如此,而且白奇不在此类。
1.白奇楠:上品白奇油线外白内黑,刚削开的断口呈黑油,白奇数量极少,产于越南芽庄,味道最特别、香韵无与伦比,带点点药香,其熏燃所散发出的香韵是极具爆炸力和层次性的,变化大且窜味,有如清泉的清凉、蜜香的甜润、奶香的柔滑、花香和果香,有层次和意境,香韵张力持久且霸气,气场极之宽广,在鼻腔内回荡,久久不散,如以气度来分,白奇多了分阳刚之气。
2.紫奇楠:又称「兰花结」又称「蜜奇」,上品紫棋油脂呈红黑色,产地主要以越南为主,少量产于柬埔寨和海南,它的香韵比较特别,花香韵浓,凉意较淡,浓郁的蜜甜香和乳香是最大的特点,香韵变化丰富,婀娜多姿,分辨的主要依据是紫棋的香韵在所有棋楠中甜度最高,由始至终甜韵浓郁。
3.绿奇又称莺歌绿:是Aquilariacrassna树种所结的香,油脂饱满绿多黄少,香味变化甘醇清凉,后香甜,再是乳香、花香、果香等,但香韵柔和婉转,张力强且韵味悠长,和白奇相比莺歌绿奇楠如翩翩女子,幽柔清婉,一试难忘。
4.青奇楠:油线品相为黄绿色但还没到墨绿色,形状不定种类多、以类似花形最特别,不论是生木或红土皆为上上品,香味持久数量也稀少,但韵柔且短,不够历炼,较为年轻。
5.黄奇楠:又称「金丝奇」品相绿带金黄、味香质坚,有沉水与不沉水之分,非沉水质软,属较年轻的奇楠。
6.红奇:其油脂切面为黄褐色,由资浅的紫奇转化而来,香韵以甘甜为主,在上好的富森红土奇中有时可发现质地较软,口感麻凉,霸气而张力强。
6.黑奇楠:亦称「铁结」因尚未成熟,真菌扩及部分虽已因油脂覆盖而变黑,但尚未感染部分仍然是木质的,故多呈虎斑状分布,色黑质硬、品质有优劣,价格视质而定。
三.奇楠香与沉香的形成:
1.熟结:沉香树自体病变或受菌体感染而分泌油脂,树死后埋入土里,经百年甚至千年以上粹化出土者。
2.生结:沉香树自体病变或受菌体感染而分泌油脂,尚未入土前被人取出。
3.奇楠:沉香树自体病变或受菌体感染而分泌油脂,为另一种菌体之突变。
四、奇楠香药用功能:奇楠是最佳天然抗菌性药材,能促进并改善人体内脏功能及循环功能。主要可理气、止痛、通窍,提升免疫力,对心脏功能尤佳。在中医治疗上,对肺脏、肾脏、肝脏、胃、肠、及癌症治疗或其他慢性病都有帮助。
四.奇楠香的产地:
1.越南:以芽庄附近[林同、宁顺、庆和]三省交会山区之沉香产区为主。以芽庄为集散地
2.马来西亚:争议较多,较难认同。
3.高棉(柬埔寨):菩萨区产地居多称菩萨奇楠。
4.海南(国香):《受宜堂宦游笔记》纳兰常安,(-年)。纳兰常安一生浮沉宦海,曾任广西按察使、云南布政司、江西巡抚、盛京兵部侍郎、刑部侍郎、漕运总督、浙江巡抚等职。记述如下:伽一作琪,出粤东海上诸山,即沉香,木之佳者,黄蜡沉也;香木枝柯窍露,大蚁穴其窍,蚁食石蜜,归而遗香其中,岁久渐渍,木受蜜气,结而坚润,则香成矣。香成则木渐坏,其旁草树咸枯,有生结者,红而坚;糖结者,黑而软,琼草亦有土伽,白质黑点。今南海人取沉速伽于深山中,见有蚁封高二三尺,随挖之,则其下必有异香。南中香品不下数百种,然诸香赋性多燥烈,熏烧日久,能令人发白血枯,唯伽香气温细,性甚益人,而范石湖桂海香志独不载及,讵不使宝鸭金猊之间,少一韵事乎!但佳者近亦难得。
此文献中提到海南也出伽,即奇楠。琼,海南简称,还纪录了海南的奇楠取于三尺高的蚁峰(蚁丘)挖之必得土伽,而海南奇香而不艳,浓而不俗,沉静而内敛,香绝于世。
五.奇楠药用价值篇:
中国有史以来对奇楠的药理研究总结
以药理来划分
《医林纂要》:
「坚肾,补命门,温中、燥脾湿,泻心、降逆气,凡一切不调之气皆能调之。并治噤口毒痢及邪恶冷风寒痹。」
《本草再新》:「治肝郁,降肝气,和脾胃,消湿气,利水开窍。」
《别录》:「疗风水毒肿,去恶气。」
陶弘景:「疗恶核毒肿。」
《海药本草》:「主心腹痛、霍乱、中恶,清神,并宜酒煮服之;诸疮肿宜入膏用。」《日华子本草》:「调中,补五脏,益精壮阳,暖腰膝,去邪气。止转筋、吐泻、冷气,破症癖,(治)冷风麻痹,骨节不任,湿风皮肤痒,心腹痛,气痢。」
《珍珠囊》:「补肾,又能去恶气,调中。」
《纲目》:「治上热下寒,气逆喘息,大肠虚闭,小便气淋,男子精冷。」
沉香专纳真气,偏治肾阳虚寒之疾,入肾、脾、胃经。
《雷公炮制药性解》:「肾、命门二经。」《本草经疏》:「入足阳明、太阴、少阴,兼入手少阴、足厥阴经。」
《药品化义》:「入肺、肾二经。」
《本草经解》:「足少阳胆经、足厥阴肝经、手太阴肺经。」
古书的记载就无法一一尽录了,不外乎味辛,气微温,阳也,无毒。入命门。补相火,抑阴助阳,养诸气,通天彻地,治吐泻,引龙雷之火下藏肾宫,安呕逆之气,上通于心脏,乃心肾交接之妙品。又温而不热,可常用以益阳者也。
俗点说就是保肝护肾,和脾胃,通心窍,纳气利水,固精助阳,温而不燥。
《本草经解》
黄沉乃枯木中得者,宜入药用。
依木皮而结者,谓之青桂,气尤清。
在土中岁久,剔而成结,谓之龙鳞。
亦确创之自卷,咀之柔韧者,谓之黄蜡沉,尤难得也。然疗风水毒肿,去恶气,用以保和卫气,为上品药,须极细为佳。故多细碾磨服,走散滞气。
也就是说极细的沉粉或奇粉用温水调和会更容易被人体吸收,效果极佳!
奇楠为沉香之首药用价值更高:
莺歌绿奇楠
主治肝淤定魄,护肝保肾,定惊恐,膝脚冷痹。
黄金奇楠
主治脾胃肠道不调,闷痛抽搐,修复受损,驱恶气,治吐泻。
紫奇楠
主治风邪头痛,神经焦虑亢奋,脑压过高。主上三交,驱邪风恶气。
红奇楠
主治妇女宫寒血淤,男士阴虚精冷,固肾补阳,也可化解食物不洁之毒。
黑熟奇楠
主治心跳无力,心肺受损,通心窍,紧急时急救所用。
白奇楠
主治脑神经衰弱,失眠是,去恶去邪,抑阴助阳。
青奇楠
活性大,较多生结,主治体质属阴的女生调理是最适合,由表至里。
六.什么是奇楠种?
《四库全书》中以占城为首所出奇楠最优及正统,其它产香国家亦出奇楠,但等级参差。
奇楠按生成形式分为生结和熟结两类,生结在香树活体上形成,醇化时间相对较短。熟结是醇化过程中不断累积导致香树从根部或某个枝干部位折断,被掩埋在土中。折断的树体仍然具有活性,因此醇化反应继续。这种醇化物质的自然生成概率极低,必须要有昆虫的介入,这种在沉香形成的基础上,再加概率的比率实在是太低了,更何况其形成速度极其缓慢,历经百年甚至千年的陈化。
了解了奇楠,我们再说说沉香转变奇楠过程中的产物吧!
“奇楠种”是从台湾流行过来的名词称呼,此种沉香具备有和奇楠非常相似的质地和味道,但并非奇楠而是沉香转化奇楠过程中的产物。由日本香道来划分,奇楠种的沉香被称为『琪星』,在越南"奇楠种"被称为"tocbongmalai"。tocbong沉香出产于芽庄,bong的音在越南话是「花」的意思,木油相间的「花」,tocbong被行内人称为「都蓬」、「都峰」、「都」,外观红而坚,糖结者黑而软,或黄或黑,或黄黑相兼,或黑质白点,花色相生。。和真正的奇楠相比,“奇楠种”最大的差别在于油脂还不够丰厚,醇化的时间还不够历练。加热后,虽然初韵具备奇楠的香韵,但是之后的本香、尾韵就大不如奇楠香韵变化的丰富了。tocbong香韵的重点在甜,奶甜带坚果味,没有花香韵,所以,香韵比较单一,甜到腻的香韵并不是非常讨好,而且在常温下则更像似沉香,味道较为清淡,缺乏奇楠那种强烈张力和霸气。
tocbong的树种是芽庄奇楠种和红土树种的亚种,由植物学角度来说树材本身的质地松散结香也会相映受到影响,可以车珠的料非常少有,由于初韵带奇韵所以价格一定高于沉香,而香韵的单一性又会差于奇楠,市场的流通性不大,主要局限于市场的需求性,老的香行对tocbong的需求在于增加香韵的甜度,而绝大部分的香行在调香时加少量的「奇皮」已经可以加强甜韵的强度了,便宜又实际,所以昂贵的tocbong就被取代下来了,没有市场,自然就少有了,终端市场的需求才是主导,这也是因果的循环。
预览时标签不可点收录于话题#个上一篇下一篇转载请注明:http://www.mauritiustour.net/jbszzmz/7895.html